Molecular Psychiatry:南京医科大学卢应梅/韩峰教授团队揭示自闭症和焦虑症共患神经环路机制
ASD和焦虑症是高度共患疾病,患有ASD的儿童对焦虑症的易感性增加。跨膜蛋白74(TMEM74)是一个自噬相关基因,在成年人脑内高度聚集。
Nature Neuroscience:彭超团队揭示可溶性α-Syn的翻译后修饰可调控病理性 α-Syn 的传播过程的新机制
该研究首次系统性地对从各种α-突触核蛋白病病患脑中纯化的可溶性 α-Syn 进行了 LC-MS/MS 分析,鉴定了大量的新型 α-Syn PTM,可作为后续关于可溶性α-Syn研究的宝贵资源。
mRNA癌症疫苗曙光初现,可为患者"私人定制"设计癌症疫苗
近日,美国莫德纳(Moderna)与默克(Merck)公司宣称,将个性化mRNA疫苗与KEYTRUDA药物结合治疗,在抑制高风险III/IV期黑色素瘤复发方面表现出色。
颠覆性创新直线下降,科学家开始“谨小慎微”了?
近年火热的人工智能,或许能提供帮助,让科学家从平庸的重复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更重要的问题。
Cancer Cell:四川大学石虎兵/马学磊团队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了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自然杀伤(NK)细胞之间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HLA-E:CD94-NKG2A,阐明了CTCs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新机制。
Cancer Cell:四川大学石虎兵/马学磊合作揭示免疫检查点介导循环肿瘤细胞逃避NK细胞监测的分子机制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由原发恶性肿瘤脱落,起着远处转移的“种子”作用。
中国科学院赵允/周金秋发现哺乳动物染色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弹性,染色体区域的重组可以兼容
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占据的离散空间,称为染色体区域。染色体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性仍然难以捉摸。
使用多参数荧光显微镜成像方法对组织中的DC进行可视化和分析的指南
本文是树突状细胞指南文章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文章提供了一系列最先进的方案,用于小鼠和人类树突状细胞的制备、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生成、荧光显微镜以及功能表征( DC) 来自淋巴器官和各种非淋巴组织。在这
Nature Neuroscience:新型铁死亡调节因子,诱导小胶质细胞死亡,进而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科学家们就注意到了铁失调与包括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症(MS)等多种神经退性疾病之间存在联系。具体来说,与这些疾病相关的大脑区域通常被富含铁的小胶质细胞所占据。
Nature子刊 | 蜗牛起大作用!中国科学院吴明一团队开发了一种来自蜗牛粘液的用于伤口修复的天然生物粘合剂
由于创伤性损伤和顽固性慢性创伤的高发,伤口管理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挑战。
Cell Reports︱浙江大学蔡志坚/王建莉揭示干扰素信号反馈调节抗病毒免疫应答新机制
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性问题,因其所致传染性疾病多种多样,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CD | 北京大学乔杰/黄超兰/闫丽盈对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中的阶段特异性蛋白质组进行功能分析
胚胎植入前发育是产生新生命的第一步。通过应用单细胞测序,绘制了人类着床前发育过程中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调控的图谱。
Cancer Res | 浙江大学高向伟团队发现YTHDF1是急性髓系白血病进展所必需的
N6-甲基腺苷( m6A )是mRNAs中最丰富的修饰,也是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进展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Cancer Discov:孟逊团队通过抗体药物偶联安全有效实现克服肿瘤耐药性
使用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DXd/SN-38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已经改变了癌症治疗,但需要更有效的ADCs来克服耐药。
Lancet子刊 | 北京大学沈琳等多团队合作表明并非所有与高肿瘤突变负担的突变都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该研究旨在描述微卫星稳定型(microsatellite stable,MSS) TMB-H胃肠道肿瘤的分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