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恒宓教授:基因工程外泌体免疫疗法照亮肝胆肿瘤治疗之路
【医悦汇】特别邀请到扬州大学崔恒宓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深入剖析了当前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及基因工程化外泌体介导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浙大二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新药使80%肺癌患者肿瘤缩小,疾病控制率达87%!
NSCLC中MET异常多样,METex14跳突预后差。Ib类MET抑制剂存耐药问题,恩沙替尼是新型Ia类药。EMBRACE试验显示其疗效佳、安全可控,还探索了生物标志物,有望成新选择。
湖北大学李金华团队联合武大人民医院《AHM》:协同防污策略助力外泌体miRNA-196a的高灵敏度检测诊断胰腺癌
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溶液门控石墨烯晶体管(SGCT)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聚腺嘌呤(polyA₈)结合,利用协同防污策略对传感器表面进行防污改性。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强强联合Nature Cancer,揭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
本文揭示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重塑机制,特别是间皮细胞的间充质转化和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
肿瘤神刊CA:马骏、孙颖、唐玲珑团队改写鼻咽癌放疗法则,从“保生存”到“优生存”!是该刊全球首篇临床试验论著
2025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团队在国际肿瘤学巅峰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
Nat Nanotechnol:南京大学叶德举团队报道了一种肿瘤特异性纳米粒子,通过破坏溶酶体来激活焦亡,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该研究表明纳米纤维的串联控制溶酶体组装诱导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焦亡。
STTT:诱导化疗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多中心、单臂临床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在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抗肿瘤活性及生物标志物,该方案在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中显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Nat Cancer:复旦大学蔡国响等表明微生物菌群失调、中性粒细胞募集和间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该研究表明微生物菌群失调、中性粒细胞募集和间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读书报告 | NeoTrio研究: 帕博利珠联合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新辅助治疗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II期研究
NeoTrio 试验对比三种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病理反应率最高,但因毒性及免疫治疗潜力问题不被推荐,病理反应比影像学反应更能预测无复发生存。
病例分享 | 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一例
3 岁女性患儿因咳嗽检查,确诊为(右肺中下叶)胸膜肺母细胞瘤(Ⅲ 型)。介绍其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PPB 临床罕见,易误诊,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中年女性,右肺下叶占位,诊断考虑?
58 岁女性右肺下叶占位,综合分析诊断为低级别粘液表皮样癌。阐述其诊断要点、免疫组化表型、基因改变及与高级别粘液表皮样癌、腺鳞癌的鉴别要点。
【期刊导读】近80%的年轻肝癌患者HBsAg阳性,55.7%的年轻肝癌患者一经诊断已是晚期
研究发现近80%的年轻肝癌患者HBsAg阳性。大多数年轻患者未定期就医,导致55.7%的肝癌患者一经诊断便为晚期。
创纪录!Nature头条:CAR-T疗法让致命脑癌患者无癌生存超18年
2004 - 2009 年用第一代 CAR - T 技术治疗 19 例复发 / 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部分患儿达长期缓解,1 例缓解超 18 年,显示该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有长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