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2023-02-0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药学学报》 发表于安徽省

本文对该指导原则进行全面解读,着重介绍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关注要点,并结合案例进行阐述,旨在为纳米药物的研发者提供参考。

中文标题:

《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发布日期:

2023-02-06

简要介绍: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目前药物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纳米药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纳米尺度效应和纳米结构效应等理化特性,从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吸收和组织分布等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纳米药物的特殊性,纳米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在普通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有许多特别需要关注之处。中国于2021年8月25日发布了《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文对该指导原则进行全面解读,着重介绍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关注要点,并结合案例进行阐述,旨在为纳米药物的研发者提供参考。

下载附件: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新型纳米粒子可靶向治疗肿瘤

新的免疫治疗药物激活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解读纳米医疗:纳米药物正在成为制药领域的新宠

精准医疗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概念。从诊断、治疗到预后,医疗的各个环节上都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来实现精准医疗。具体到药物研发过程中,精准治疗不仅体现在靶向药的精确制导,还包括新型生物制剂带来的精准递送方式。现在,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纳米药物正在成为制药领域的新宠,影响着原有的药物研发模式。

Nat Commun:上海药物所发现增强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志文、李亚平领导团队利用仿生脂蛋白系统,通过光热效应破坏肿瘤基质屏障,提高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这一新策略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科学家发现增强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新策略

实体瘤中肿瘤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异常复杂的瘤内递送屏障,严重阻碍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及其靶向肿瘤细胞的递送。同时,瘤内肿瘤细胞分布呈高度异质性,即使制备了纳米制剂也难以突破上述递送屏障靶向肿瘤细胞,严重影响了其临床治疗效果。

Biomaterials:沈华浩团队发现纳米药物有望成为治疗哮喘的潜在靶向新药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应颂敏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药学院凌代舜教授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发现:Bcl-2抑制剂小分子的纳米型药物能够很好的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Nano Lett: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方面新进展

近日,纳米领域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教授团队题为“Hydrophobicity-Adaptive Nanogels for Programmed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的研究论文。

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1-03-18

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1-03-17

纳米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1-03-31

纳米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1-08-28

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1-08-28

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