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阅读
血浆生物标志物在痴呆诊断和预测中的对比
作者使用了巴西痴呆队列长达4.7年的随访临床数据,评估了各种血浆生物标记物的诊断性能,并最终证实了血浆pTau217作为CSF分析诊断AD和确定淀粉样蛋白状态可替代方法的潜力。
Nat Commun:覆盖1560种疾病!中科大/阿里巴巴等团队开发综合性生物医学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UKB-MDRMF
中科大等团队提出 UKB - MDRMF 综合框架,能预测评估 1560 种疾病健康风险,介绍了其构建流程及优势,为医疗保健提供新方案。
Nature Communications:使用经颅超声刺激对基底神经节进行个体化无创脑深部刺激
TUS 与来自 DBS 植入电极的无线颅内记录相结合,为研究 TUS 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Nat Commun 苏颖/赵龙/范广益/韩凯团队合作解析斑马鱼心脏再生全过程的高分辨率时空动态图谱
该研究通过多组学整合策略,首次构建了斑马鱼心脏再生全过程的高分辨率时空动态图谱,详细刻画了心肌细胞从响应损伤到完成再生的全周期动态细胞生物学过程。
华大联合多所高校《自然·通讯》:开发Stereopy创新框架,为复杂生物系统机制研究提供全新工具
华大研究院提出 Stereopy 分析框架,含三大组件与算法,解决多样本空间转录组分析难题,已广泛应用,有望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
Nat Commun:瑞典科学家绘制“乳腺癌之王”DNA甲基化图谱,揭示两种表观遗传亚型
瑞典团队绘制三阴性乳腺癌(TNBC)DNA 甲基化图谱,将其分为基底和非基底两种表观遗传亚型,并细分五个亚型,揭示其分子、临床差异,强调肿瘤微环境及 CpG 背景分析的重要性。
南京大学曹毅/王炜/蒋青/薛斌团队《自然·通讯》:力信号时空可控水凝胶用于干细胞辅助骨再生
干细胞在组织工程有前景但临床推广遇阻,南京大学团队开发可编程时空力学性能大孔水凝胶,实现干细胞高效骨再生,突破传统瓶颈,应用前景广。
彭佳杰/郝建业/艾建忠团队《自然·通讯》:强化学习识别肾透明细胞癌的风险基因
ccRCC 常见且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研究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的 RL-GenRisk 方法识别其风险基因,将问题建模为序列决策,经实验验证有效,识别的基因或成潜在治疗靶点。
东北大学理学院徐章润教授团队《自然·通讯》:癌症诊断新方法
徐章润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双识别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技术,首次实现生物体液中新型癌症标志物——小细胞外囊泡上糖基化RNA的灵敏检测,为癌症早筛与精准分型提供了新工具!
袁静/谷庆隆团队《自然·通讯》:揭示儿童病原引发腺样体和扁桃体肿大之间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研究对比儿童腺样体肥大(AH)与扁桃体肥大(TH)免疫微环境,揭示 AH 倾向免疫抑制,TH 抗原应答强,明确细胞毒性 CD8+ T 细胞与 AH 进展关系。
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自然·通讯》:开发首个预训练DIA蛋白质谱AI模型,显著提升蛋白质组鉴定深度
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等推出预训练 DIA 蛋白质谱 AI 模型 DIA-BERT,提升 DIA 蛋白组鉴定深度,优于 DIA-NN,定量准,对低丰度蛋白效果好,软件开源。
Nat Commun:浙江省人民医院葛明华教授等团队合作报道低未分化甲状腺癌异质性及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建立了国际较大规模的多组学队列,涵盖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数据,旨在全面解析PDTC与ATC的分子特征,为开发精准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Nat Commun 南京大学杨中州教授团队发现内质网稳态及内质网-线粒体互作在心内膜及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发现内质网稳态及内质网-线粒体互作对心内膜发育的重要调控作用,在细胞器水平帮助理解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生机理。
Nat Commun: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团队通过深度强化学习识别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潜在风险基因
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RL-GenRisk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计算方法来识别ccRCC风险基因。
Nat Commun:打破传统局限!SIMVI深度学习框架精准分离空间组学数据中内在及空间诱导细胞状态
美国耶鲁大学 Yuval Kluger 团队发布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SIMVI,它能解耦空间组学数据中细胞内在和空间诱导变异,在多组数据集测试中性能优于现有方法,为空间组学分析提供有力工具。
Nat Commun:应建明/王昕/方晓东/岳震团队合作绘制乳腺癌空间图谱揭示免疫浸润的微静脉调节机制
研究采用基于 DNA 纳米球的全基因组原位测序(Stereo-seq)来可视化30种原发性乳腺肿瘤和不同分子亚型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地理空间结构。
Nat Commun:东北大学徐章润团队研究展示细胞外小囊泡上glycoRNA的FRET成像可实现灵敏的癌症诊断
研究展示了一种双重识别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策略,使用核酸探针检测N-乙酰神经氨酸修饰的RNA,从而能够从最少的生物流体中对小细胞外囊泡上的glycoRNA进行灵敏、选择性的分析。
浙江大学沈颖/周琳/陈炜团队《自然·通讯》:发现小脑调控焦虑的关键神经通路
项研究支持小脑与情绪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表明针对小脑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治疗焦虑的有效方法。
Nat Commun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利新教授团队揭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新机制
研究解析了主动脉夹层的免疫环境调控新机制。
Nat. Commun | 新辅助阿美替尼治疗不可切除的III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项单臂II期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新辅助阿美替尼治疗不可切除的III期EGFR突变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辅助阿美替尼治疗在不可切除的III期EGFR突变NSCLC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