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阅读
Kidney Int 颜建云/陆立鹤教授团队发现α-酮戊二酸通过上调TET2抑制血管钙化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AKG通过调控TET2/NLRP3信号通路抑制血管钙化。
北大一院崔昭团队揭示肾病关键预警指标,或填补中国人群数据空白
北大一院崔昭团队研究发现,中国 MCD 和 FSGS 患者可检出抗 nephrin 自身抗体,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频繁复发相关,或成预测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对诊断、治疗有参考价值。
Kidney Int :性别差异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角色
性别差异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治疗及预后中扮演着复杂而关键的角色。
Kidney Int:术中维持血压策略对术后急性肾损伤风险的影响
围手术期避免低血压策略(MAP≥80 mm Hg)在术中显著减少了MAP低于80 mm Hg的时间,并减少了术后使用ACEI或ARB等抗高血压药物的比例。
Kidney Int:蒋小云/陈崴团队构建基于狼疮性肾炎肾活检病理图像的疗效预测人工智能模型
该研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LN患者不同染色的肾脏病理图像,构建LN诱导治疗疗效的预测模型,为制定LN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新的决策支持手段。
Kidney Int:即时与延迟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肾脏健康的影响
在高基线CD4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中,即时启动ART对肾脏健康无显著不良影响。
Kidney Int :Atacicept在IgA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tacicept在IgAN患者中显著减少蛋白尿并稳定肾功能,其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
Kidney In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调控慢性肾脏病的炎症和纤维化作用
HDAC3作为调控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关键因子,其通过NF-κB的调节起着中心作用。
Kidney Int:中国学者研究——新型线粒体自噬诱导剂UMI-77治疗狼疮性肾炎潜力如何?
UMI-77作为一种新型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能够通过增强线粒体功能并调节免疫细胞的反应来限制SLE的自身免疫性和肾炎的发展。
Kidney Int:突破性小分子药物c407治疗遗传性肾病综合症的初步结果
c407这种小分子药物具有通过纠正NPHS2基因突变podocin的功能障碍来治疗遗传性肾病综合症的潜力。
Kidney Int:IL37b(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中的治疗潜力
IL37b通过促进肾脏驻留巨噬细胞中的干预素信号传导来抑制囊肿的形成,为ADPKD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治疗策略。
Kidney Int:肾小球mRNA测序是否有效预测IgA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
肾小球mRNA测序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对IgAN疾病进展的预测能力,还有助于早期识别那些可能从积极干预中获益的患者。
Kidney Int: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或DPP-4抑制剂后的高钾血症风险比较
在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SGLT-2i和GLP-1RA与DPP-4i相比,在降低高钾血症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Kidney Int:抗nephrin抗体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移植后复发的关系
循环抗nephrin抗体可能是FSGS移植后复发的病理因素之一,并且可能通过nephrin的磷酸化介导其作用。
Kidney Int:塌陷性肾小球病变(CG)的不同遗传背景如何影响其疾病的表现和进展?
本研究揭示了遗传状态在巴西高度混合遗传背景人群中ICG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超过一半的病例可归因于遗传因素。
Kidney Int:通过大规模代谢组数据寻找新型肾小球滤过率估算标志物
与mGFR强相关且对人口统计因素依赖性小的新候选eGFR标志物。
Kidney Int:尿毒症患者的嗜酸细胞计数增加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
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人类甲状旁腺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并阐明了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的起源及其潜在的转分化机制。
Kidney Int: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引发慢性肾脏病(CKD)的一个重要因素
NASH是CKD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Kidney Int:肾脏产生的胶原凝集素11可在尿路感染防御中的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肾脏特异性及全身Colec11基因敲除模型,我们验证了肾脏产生的CL-11在抵抗尿路病原体中的关键作用。
Kidney Int:成纤维网状细胞衍生外泌体在脓毒症诱发的肾损伤中的治疗潜力
FRC-Exos通过促进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自噬和抑制炎症反应,为脓毒症诱发的急性肾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