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 润色咨询

Molecular Cancer

出版年份:2002 年文章数:971 投稿命中率: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出版周期:Irregular 自引率:2.0% 审稿周期: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前往期刊查询

期刊阅读

Molecular cancer:罕见儿童肝癌案例:一种新的治疗突破

儿童肿瘤前沿 0 0

这例罕见的cHCC-CCA病例展示了个体化治疗和联合用药的可能性,为未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了宝贵线索。

Mol Cancer:聂润聪/李元方团队发现可有效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标志物

iNature 0 0

研究揭示了CASC15促进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发现其作为液体活检标记物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Mol Cancer:重庆大学徐波等团队合作研究表明ZDHHC20介导的S-棕榈酰化脂肪酸合成酶(FASN)促进肝癌的发生

iNature 0 0

该研究结果证明了ZDHHC20在促进肝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蛋白质棕榈酰化和泛素化修饰相互限制模式的机制。

Mol Cancer:中南大学涂超等团队合作研究发表肿瘤微环境中焦亡和细胞因子的串扰:从机制到临床意义的综述

iNature 0 0

该综述深入探讨了细胞因子、焦亡和 TME 之间的复杂串扰,阐明了它们对肿瘤进展和转移的贡献。通过综合有关 TME 的新兴治疗靶点和创新技术,综述旨在提供新的见解,以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结果。

Mol Cancer:中南大学陶永光等团队研究发表肿瘤进展中调节细胞死亡及其表观遗传修饰的机制和串扰的综述

iNature 0 0

该综述将总结细胞死亡途径的机制和相应的表观遗传调控。将探索这些途径之间的广泛相互作用,并讨论表观遗传学中为肿瘤治疗带来益处的细胞死亡机制。

Mol Cancer:温州医科大学纪建松/涂建飞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与免疫治疗中的铜死亡、铁死亡和泛凋亡的综述

iNature 0 0

该文章就铜死亡、铁死亡和泛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肿瘤细胞和TME的复杂影响作出了综述。

Mol Cancer: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梁俊男/张必翔研究概述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在​肝转移瘤中的作用

iNature 0 0

该研究在系统阐明肝转移瘤免疫抑制特性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探索适用于肝转移患者的新型免疫疗法的潜力。

Mol Cancer:梁婧/潘景轩团队合作揭示提高PD-1/PD-L1阻断对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新策略

iNature 0 0

该研究概述了PD-1/PD-L1阻断与先天免疫激活的联合治疗,并探讨了潜在的细胞机制,旨在利用先天免疫应答诱导接受PD-1/PD-L1阻断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肿瘤控制。

Mol Cancer:大连理工大学李盛龙等团队合作发表纳米粒子与骨微环境:恶性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综合综述

iNature 0 0

该综述阐述了骨微环境并利用NP的独特特性,在改善疾病管理、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最终提高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巨大的前景。

Mol Cancer:中国医科大学薛东炜团队发表有关CAR-NK细胞用于胃肠道癌症免疫疗法:从实验到临床的综述

iNature 0 0

该综述突出了CAR-NK细胞在彻底改变胃肠道癌症治疗方面的潜力,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Mol Cancer:杭州师范大学周建良等合作发表前列腺癌微环境:免疫细胞、血管系统、基质细胞和微生物群的多维调控的综述

iNature 0 0

该综述强调了靶向微环境改善患者预后的潜力,强调了其在PCa研究和治疗创新的更广泛背景下的重要性。

【Mol Cancer】CD16+可作为预测侵袭性B-NHL/DLBCL早期复发的标志物

聊聊血液 0 0

研究分析新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发现诊断时 CD16+T 细胞和 CD16 + 单核细胞可预测复发,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Mol Cancer:中南大学李宁团队研究阐述了癌症代谢改变:能量途径和治疗靶点的见解

iNature 0 0

该综述探讨了糖酵解、氧化磷酸化、谷氨酰胺解和脂质代谢等重要的代谢途径,重点研究了它们是如何被调节的,以及它们对肿瘤发展的贡献。

Mol Cancer:中山大学唐海林等团队发现牡荆素作为一种新的VDR激动剂,可减轻慢性肠道炎症向结直肠癌的转变

iNature 0 0

该研究证实了牡荆素通过VDR/PBLD途径靶向VDR并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从而缓解慢性结肠炎向结直肠癌的转变。

Mol Cancer:江苏大学张徐等团队合作发现N2 TANs外泌体在体外和体内促进胃癌转移

iNature 0 0

该研究首次阐明了N2 TANs外泌体在体外和体内促进胃癌转移。

Mol Cancer:中山大学陈敏山等团队合作发现肝细胞YTHDF2在肝脏中促进治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新作用

iNature 0 0

该研究阐明了肝细胞YTHDF2在肝脏中促进治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新作用。研究发现为靶向YTHDF2治疗益处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Mol Cancer:中南大学刘傥及黎志宏团队研究阐述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介导的癌症治疗耐药机制及意义

iNature 0 0

该综述阐述了CAFs衍生EVs介导肿瘤对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耐药的生物学作用和详细的分子机制。

新型Eylea™ 8 mg 预充式注射器在欧盟获批,治疗nAMD和DME便捷且精准

小药说药 0 0

PULSAR和PHOTON研究中,Eylea 8 mg每12周和每16周给药方案对比阿柏西普2mg固定8周给药,最佳矫正视力(BCVA)获益均达到了非劣效的主要终点。

Mol Cancer:北京大学高毅勤等团队合作通过口腔癌的表观遗传特征,揭示染色质结构在癌症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iNature 0 0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口腔癌中,结构变化既显著又保守,与转录组学改变和癌症发展密切相关。

Mol Cancer:四川大学朱玲玲/周清华/罗凤鸣合作发表microRNA在胃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的综述

iNature 0 2

该综述旨在通过总结微小RNA(miRNA)调节肿瘤微环境(TME)的过程并强调其在TME中的关键作用,为改善GC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