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5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Doxorubicin 点击跳转

J Nanobiotechnology:源自 iPSC-MSC 的外泌体 miR-9-5p 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衰老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

J Nanobiotechnology:源自 iPSC-MSC 的外泌体 miR-9-5p 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衰老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

来自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MSC的外泌体(iPSC-MSC-EXOs)通过调节miR-9-5p/VPO1/ERK信号通路,有效保护免受DOX诱导的心肌病变的影响。

MedSci原创 - 心肌病,心肌细胞 - 2024-04-22

Lancet:olaratumab联合阿霉素可显著改善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Lancet:olaratumab联合阿霉素可显著改善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阿霉素是目前治疗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标准里疗法,中位总生存期为12–16个月,但是很少有新的治疗方法或化疗联合方法可改善这些不良结局。Olaratumab是一种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拮抗剂,在人转移性肉瘤中应用具有抗肿瘤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估olaratumab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该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随机1b/Ⅱ期研究,在不适合手术根治或放疗治疗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中开展

MedSci原创 - 软组织肉瘤,olaratumab,阿霉素,无进展生存期 - 2016-06-12

Cancer Cell:改变肿瘤微环境提高抗癌药物作用

Cancer Cell:改变肿瘤微环境提高抗癌药物作用

近日,冷泉港实验室(CSHL)科学家说:显着改善癌症对现有的“经典”的化疗药物常见的反应,改变癌细胞与周围细胞(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抗癌药物的功效。 冷泉港实验室助理教授Mikala Egeblad和她的研究小组在Cancer Cell杂志发表文章,使用“活体显微镜”观察小鼠肿瘤中的癌细胞对已经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阿霉素做出反应。他们发现这两个调节肿瘤微环境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生物谷 - 肿瘤,癌症 - 2012-04-20

Cell Metabolism:隔日禁食加重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Cell Metabolism:隔日禁食加重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隔日禁食(ADF)与阿霉素(Dox)联用,能否减轻阿霉素在治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副作用呢?

“生物世界”公众号 - 禁食,阿霉素,间歇性禁食 - 2023-03-11

Lancet oncol:VR-CAP疗法相比R-CHOP可显著延长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体存活期

Lancet oncol:VR-CAP疗法相比R-CHOP可显著延长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体存活期

LYM-3002研究,在不适合进行移植的未治疗过的新确诊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对比硼替佐米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和强的松(VR-CAP)和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R-CHOP)两种一线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现研究人员对达到主要的无进展存活期结点后,长期随访阶段患者的最终总体存活期和安全预后结果进行报告。LYM-3002是在28个国家的128个临床中心开展的一项随机化的

MedSci原创 - 套细胞淋巴瘤,VR-CAP,R-CHOP - 2018-10-29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GO@Au纳米棒用于化学-光热治疗和阿霉素的释放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GO@Au纳米棒用于化学-光热治疗和阿霉素的释放

氧化石墨烯(GO)是石墨烯的一种衍生物,由于其固有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载药能力以及抗菌,抗真菌等特性,已经成为了许多药物递送的关键载体。我们使用了一种称为阿拉伯胶(GA)的新型植物材料,以提高GO的溶解度,并在溶液中化学还原它。GA功能化的GO(fGO)在光热疗法治疗癌症中具有在近红外区域(NIR)吸收增加的现象。为了解可能影响其流变性质的GO的形状和尺寸效应,我们通过种子介导的方法原位合成GO@

MedSci原创 - 2018-02-28

Science Advances:DNA纳米管,突破血脑屏障,为胶质母细胞瘤带来希望

Science Advances:DNA纳米管,突破血脑屏障,为胶质母细胞瘤带来希望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类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由于这类肿瘤恶性程度极高,所以绝大部分的患者预后极差: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后,其生存中位数仅为15个月左右,五年生存率不到5%。

“ 生物世界”公众号 - 胶质母细胞瘤,血脑屏障 - 2021-12-23

Hepatology:变异体在晚期转移性肝癌中起重要作用

Hepatology:变异体在晚期转移性肝癌中起重要作用

来自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及江西赣南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新研究中证实KIAA0101变异体1(KIAA0101 tv1)在晚期转移性肝癌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调控p53功能促进了肝癌细胞生存。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 武汉大学医学院的朱帆(Fan Zhu)为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研究方向是“逆转录病毒感染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HB

Hepatology - Hepatology,变异体,肝癌 - 2012-11-29

Int J Nanomed:oMCN@PEG可作为高效抗癌药物递送载体使用

Int J Nanomed:oMCN@PEG可作为高效抗癌药物递送载体使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基于聚乙二醇化氧化介孔碳纳米球(oMCN@PEG)的高效跨膜药物传递载体,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策略。检测分析显示,oMCN@PEG的尺寸分布范围较小,为90nm左右,亲水性优异,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非常高的阿霉素(DOX)加载效率。载药系统(oMCN@DOX@PEG)在中性pH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但是pH降低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DOX释放。药代动力学研究

MedSci原创 - 载体,纳米材料 - 2017-12-03

Int J Nanomed:王金铃研究组在纳米胶束给药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

Int J Nanomed:王金铃研究组在纳米胶束给药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

一直以来,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肿瘤多药耐药性,严重影响疗效。而通过纳米给药系统等制剂学方法,提高化疗药物的肿瘤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研究中心王金铃博士选择抗肿瘤药阿霉素和中药有效成分姜黄素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功能、多靶点和协同增效等复合肿瘤治疗理念,将功能性纳米胶束给药系统优势与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研究中心 - 纳米胶束,中药联合,靶向给药 - 2017-04-29

ASCO更新临床实践指南: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应用修订

ASCO更新临床实践指南: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应用修订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近期更新了2006年版的临床实践指南,对其中指导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的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方法进行了更改。 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s)能够减缓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和严重性,并且能降低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风险。同时加入该因子能够允许患者进行更高强度的化疗。为了应对人们对该因子开销和严重副反应的担忧,ASCO于1994年出台了第一版的临床实践指南

MedSci原创 - 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指南 - 2015-07-16

The Lancet:R-CHOP-21方案仍是新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标准一线方案

与每3周进行一次治疗的方案相比,将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方案剂量强化——每2周进行一次治疗,能改善60岁及以上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来自英国皇家Marsden基因会的David Cunningham等设计了相关研究,旨在确定当与利妥昔单抗联用时(R-CHOP),该剂量强化方案是否对所有年龄组的患者都能带来生存获益,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Lancet 4

dxy - R-CHOP-21,B细胞,淋巴瘤 - 2013-05-09

Acs Nano:李亚平等纳米载体降低肿瘤耐药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课题组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建林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通过纳米载体调控细胞内药物释放降低肿瘤耐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纳米技术领域期刊Acs Nano。 多药耐药现象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化疗药物的纳米输送系统有望提高对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上海硅酸盐所施建林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的制备和应用基础研究,而上海药物所李亚平研究

纳米,肿瘤,耐药 - 2011-12-12

JACC:肌钙蛋白I 和髓过氧化物酶或可预测心脏毒性

多柔比星和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加州旧金山基因泰克公司)等高效的癌症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从而使患者的生存明显获益。然而,这些药物也为心血管发病带来了明显的风险。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联合使用多柔比星和曲妥珠单抗使心功能不全的H患病率近18%,2%-4%患者发展为严重的有症状心力衰竭。而回顾性分析发现非临床人群心功能不全的风险更高。来自癌症研究网的数据表明,联合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

dxy - 肌钙蛋白,心脏毒性 - 2014-03-25

JCO:生物标志物示多柔比星心脏毒性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月27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用多柔比星治疗的心脏毒性,或可采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进行预测。   该研究受试者为儿童高危ALL患者,随机给予其多柔比星单药(n=100,75例可评估)或多柔比星联合右

MedSci原创 - 多柔比星,心脏毒性,生物标志物 - 2012-03-03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