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Nature:同济大学发现结核菌致病机制,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提供更精准靶点
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至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感染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8年全球范围内有千万余新病例。因抗结核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性结核病疫情逐年加重,结核病治疗难度不断加大,这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目前,人类对结核菌感染发病和耐药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对结核病还缺乏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缺乏新型抗结核药物,结核病防治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同济大学医学院、
BioWorld - 结核菌致病 - 2020-01-18
Clinica Chimica Acta:4例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新患者的临床、生化、分子和治疗特点
目前,仅已知30例线粒体3-羟基-3-甲基glutaryl- coa合成酶(HMGCS)缺乏患者,这是一种罕见的由HMGCS2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此,我们介绍了四位新患此病的患者。
MedSci原创 -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新患者 - 2020-07-19
Neuron:杨奔博士等揭示恐惧抑制饮食的神经学机制,为病理性厌食症提供了新靶点
众所周知,压力会影响饮食。压力促进饮食的机制或许跟大脑的奖赏机制——多巴胺系统有关。但压力抑制饮食的机制,我们知之甚少。
生物世界 - 饮食,创伤后应激障碍,病理性厌食症 - 2021-01-21
Cell Death Dis:铜离子超负荷通过赖氨酰氧化酶介导的基质交联促进肾纤维化
肾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病(CKD)发展至晚期肾病(ESKD)所要经历的主要过程及最终结果。肾纤维化的特征是肾脏细胞外基质(ECM)物质的过度积累。由于目前尚无针对肾纤维化的具体治疗方法,因此对肾纤维化的
MedSci原创 - 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肾纤维化,铜离子 - 2020-04-18
Blood:糖原合成酶激酶3或可作为淋巴瘤的治疗靶点
在淋巴瘤中,靶向B细胞受体和PI3K/mTOR信号通路显示出有意义但不完全的抗肿瘤活性。糖原合成酶3 (GSK3)激酶α和β是两个同源的、功能重叠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磷酸化多条重要信号通路的多个蛋白质底物。目前尚无针对GSK3的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淋巴瘤。Wu Xiaosheng等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的B/T淋巴细胞相比,淋巴瘤细胞大量表达GSK3α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
MedSci原创 - 糖原合成酶激酶3,淋巴瘤,有丝分裂,9-ING-41 - 2019-05-18
Blood: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A (LSD1)限制人HSC的体外扩增,是UM171的靶点
在体外,抑制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A(LSD1)可促进人HSCs增殖。包含CoREST复合物的LSD1是HSC扩增激动剂UM171的主要靶点。
MedSci原创 - HSCs,LSD1抑制剂,UM171 - 2020-07-01
Circulation: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型药物靶点!
新型、有效、安全的药物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保证。具有因果遗传证据的循环蛋白生物标志物代表了有希望的药物靶点,但尚未经过蛋白质组系统筛选。现研究人员对循环蛋白进行组学分析,筛选对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因果作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部分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缺血性卒中的致病介质。心脏栓塞性卒中的病因介质包括ABO血型系统转移酶、凝血因子XI、A5类清道夫受体(SCARA5)和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NFS
MedSci原创 - 缺血性卒中,循环蛋白,生物标志物,SCARA5 - 2019-09-11
Clinica Chimica Acta:以甲基化SDC2和SFRP2为基础的新型血浆型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检测方法
根据之前报道,甲基化SFRP2是一种非侵袭性的结直肠癌(CRC)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对早期CRC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MedSci原创 - 甲基化,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检测 - 2020-04-13
Blood:MIF是克服多发性骨髓瘤对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的生物标志物和靶点
MIF作为SOD1的伴侣,通过调节ROS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来介导MM细胞对PI的固有抗性;MIF和SOD1是预测MM患者对PI的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也是克服MM PI耐药性的潜在靶点。
MedSci原创 - 多发性骨髓瘤,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 - 2020-07-02
Nat Med:新型人血吸虫感染模型为治疗和预防血吸虫病的快速药物开发铺平了道路
血吸虫病的治疗依赖于使用单一的药物吡喹酮,但这不足以控制高度流行地区的传播。迫切需要新的药物和疫苗。血吸虫病的实验性人体模型可以加速这些产品的开发。
MedSci原创 - 吡喹酮,血吸虫病 - 2020-10-04
PNAS发文揭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药物靶点和候选药物分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肿瘤类型,仅在美国,预计2018年两者合计新增病例超过7万例,并导致超过1.6万人死亡(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8 Facts and Figures)。MM起源于恶性浆细胞增殖,而TNBC则是一种由缺乏雌激素、孕
细胞 - 多发性骨髓瘤,三阴性乳腺癌,药物靶点,候选药物分子 - 2019-12-06
BMC Infect Dis:基于肾功能的抗结核药物剂量调整对肺结核并发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的影响
对于患有慢性肾脏病(CKD)的患者,建议根据肾功能调整抗结核(TB)药物的剂量。但是,这种基于肾功能的剂量调整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5年至2014年间在集气大学第一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一线药物治疗的肺结核病例,这些病例均根据国际指南推荐的根据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的标准方案进行了治疗。患者分为四组,无,轻度,中度或重度CKD。评估住院期间与结核相关的死亡率,2个月时痰培养的
网络 - 2020-03-02
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介绍
近年来,人们设计合成和评价了多种新型抗结核(TB)化合物,并对某些兼具抗结核作用的已知抗菌类药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前文已经介绍了两期,为大家详解了四类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今天我们接着介绍。乙胺丁醇类似物乙胺丁醇(EMB)具有中等抗结核的活性,且其化学结构简单,故易于通过组合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构效优化。Protopopova等利用组合化学方法设计合成了63000多个EMB类似物,并从中筛选出对MTB
健康界 - 抗结核药物 - 2019-01-14
Aging:噻唑烷二酮和脂肪酸合成酶对人体成骨的协同作用
既往研究我们发现能够抑制ZNF521表达和促脂肪形成活性的小分子可改善衰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成骨能力,而脂肪酸合成酶(FASN)是ZNF521的关键促脂肪生成活性效应因子。在这里,通过表征作为脂肪形成增强剂的噻唑烷二酮之一的netoglitazone(MCC-555),作为ZNF521表达的抑制剂,我们发现MCC-555确实也具有促成骨细胞作用。研究显示,MCC-555可能作为G
网络 - 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