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黑素细胞肿瘤皮肤镜特征及组织病理特征相关性专家共识(2020)
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辅助诊断工具,已被证实能有效提高各种皮肤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并被国内外的皮肤科医师广泛研究和应用。对于多数皮肤病而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而皮肤镜下所呈现的特征大多有其明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1):859-868. - 皮肤镜,皮肤镜特征 - 2020-12-19
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卵巢损伤的防治策略专家共识
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得益于肿瘤普查及诊疗方法的改进,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化疗是恶性肿瘤普遍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使许多肿瘤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化疗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9):667-670.- - 恶性肿瘤 - 2020-10-24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目前,中国偏头痛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40~44 岁时疾病负担达到高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许多偏头痛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的慢性化。能够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1):1-5. - 偏头痛 - 2021-01-29
脑血管病相关性正常颅压脑积水中国专家共识
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pressurehydrocephulas,NPH)是指以步态不稳、认知功能障碍和尿失禁为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具有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测定在正常范围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39):3049-3057. - 脑积水 - 2020-11-28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强度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增加了治疗费用、降低了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预后。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对高危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的发
网络 -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 2020-02-04
2020 意大利共识: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预防和诊断(更新版)
2020年8月,意大利口腔病理学和医学学会(SIPMO)更新发布了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预防和诊断共识。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的诊断和预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越来越重要,本文报告了更新的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 2020 Aug 18; - 颌骨坏死,药物相关性 - 2020-08-31
颅脑创伤后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治专家共识
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SBIF) 是指在原发性脑损伤后,诸如颅内压、脑灌注压、体温、血压等指标,若发生异常改变,可引起脑的再次损伤,从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这些异常改变的指标也可称之为二次脑损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17(3):241-250. - 颅脑创伤 - 2020-06-29
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
近年来,尽管在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暴发性呕吐和难治性呕吐的治疗、恶心的机制及其治疗等。规范恶心、呕吐风险评估和预防处理,能够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有望延长其生存时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肿瘤内科、放疗、妇科、护理、流行病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制
网络 - 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 - 2019-11-28
儿童溺水的防治方案专家共识
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溺水的防治对降低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该共识回顾了溺水的流行病学、抢救、复苏、急性临床管理和预防文献。专家组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评价标准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2-17. - 溺水 - 2021-01-21
中国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13(5):353-360. - 骨肿瘤 - 2020-07-31
Nat Commun:CNS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揭示抗肿瘤免疫相关性
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相比,免疫疗法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替代性抗癌策略,其特别适合靶向如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在内的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的肿瘤。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组成是肿瘤与免疫相互作用的关
MedSci原创 - CNS肿瘤,肿瘤免疫微环境 - 2020-09-10
烧伤休克防治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休克是烧伤早期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虽然烧伤休克是一个老问题,但其临床治疗常不及时、不规范,致使休克期度过不平稳甚至休克难以纠正,导致早期感染和脏器并发症。为规范烧伤休克防治,专家组从主要病理生理
中华烧伤杂志.2020,36(9):786-792. - 烧伤 - 2020-10-24
中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不良事件防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无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早期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其技术难度大、操作耗时长,并可能导致出血、穿孔和狭窄等不良事件。随着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工作的推进,ESD 的临床普及度逐渐提高,但目前E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6):390-403.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2020-08-31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强度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增加了治疗费用、降低了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预后。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对高危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的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1):51-58. -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 2020-02-04
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
近年来,尽管在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暴发性呕吐和难治性呕吐的治疗、恶心的机制及其治疗等。规范恶心、呕吐风险评估和预防处理,能够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有望延长其生存时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肿瘤内科、放疗、妇科、护理、流行病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11(11):16-26. - 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 - 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