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Lumipulse与SIMOA的头对头比较血浆p-tau217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
这一研究不仅验证了血浆p-tau217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高精确度,还展示了Lumipulse和SIMOA两种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MedSci原创 - 痴呆,simoa - 2025-06-22
J Hematol Oncol | 我国学者重大突破:双重 EZH1/2 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总体响应率高达 67.6%
虽然本研究为早期临床探讨,但其内涵价值巨大。未来有望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HDAC抑制剂等联合使用,尝试激活免疫监视及增强抗肿瘤效应。
MedSci原创 - 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EZH1/2抑制剂 - 2025-06-22
J Hematol Oncol: 一线波纳替尼联合布林妥昔单抗治疗后 Ph + ALL 患者复发的分子特征和预测因子
本研究突破了以往重视基因组学风险分类的局限,强调传统临床参数在新兴无化疗方案中的重要性,为提升Ph+ALL精准治疗提供了实用指南。
MedSci原创 - 波纳替尼,布林妥昔单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2025-06-22
JHO 综述: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ECM)的动态重塑如何调控肿瘤免疫应答?
新兴靶向ECM的策略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和细胞治疗,展示了改善免疫细胞浸润和增强治疗效能的良好前景。
MedSci原创 - 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基质 - 2025-06-22
BMJ真实世界研究证实:GLP-1 受体激动剂不增加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杀风险
本研究涵盖不同亚组和敏感性分析,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精神安全性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MedSci原创 - 自杀,2 型糖尿病,GLP-1 受体激动剂 - 2025-06-22
2024 亚太共识声明:2期和3期局部进展期胃癌和siwert 3型交界部腺癌
明确了围手术期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案的应用场景,为临床决策提供结构化指导。
J Gastroenterol - 胃癌 - 2025-06-22
JAMA Pediatrics:Darbepoetin 可减少极早产儿 40% 输血需求并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但未改善认知发育
此项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虽然Darbepoetin在贫血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得到验证,但其神经保护作用目前还未达到预期。
MedSci原创 - darbepoetin,极早产儿 - 2025-06-22
DNA甲基化分类辅助成人和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精准诊断和亚型细化,部分修改初始诊断和WHO分级
本研究证实DNA甲基化分类为CNS肿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附加价值,尤其是在儿科病例中。
苏州绘真医学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DNA甲基化 - 2025-06-22
宝宝刚会走就“脚软摔倒”?牙齿掉得比奶奶还早!医生一查:竟是骨头“天生缺钙酶”!
2 岁幼儿因 ALPL 基因突变致低磷酸酶症,出现骨骼畸形、乳牙早脱等症状,确诊依赖临床特征、低 ALP 水平及基因检测,酶替代疗法为核心治疗手段。
MedSci原创 - 碱性磷酸酶,低磷酸酶症 - 2025-06-22
BMJ:加巴喷丁类药物(Gabapentinoids)治疗与自残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自我对照病例系列研究
研究提示加巴喷丁类药物虽然与自残行为存在时间关联,但其本身并非风险的直接诱因,临床重点应放在治疗前及停药后的风险识别及管理。
MedSci原创 - 加巴喷丁类药物,自残风险 - 2025-06-22
22q11.2缺失综合征患儿管理的最新临床实践建议
本文旨在更新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DS)儿童及青少年的临床管理指南。
Genet Med. - 22q11.2缺失综合征 - 2025-06-22
王共强:Wilson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策略
Wilson 病(肝豆状核变性)是 ATP7B 基因突变致铜代谢障碍的遗传病,2025 年研究揭示其分子机制、优化诊断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各年龄段,基因治疗等创新技术展现前景。
神经科学论坛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 2025-06-22
屈髋肌短缩,腰痛常见因素,4个动作可缓解
髋屈肌含髂腰肌等,过度使用、久坐、剧烈运动等可致其劳损疼痛,表现为腹腿僵硬、髋周肿痛,还可致腰背痛,需休息、冷敷、止痛,通过拉伸等锻炼预防。
疼痛康复研究 - 预防,髋屈肌疼痛 - 2025-06-22
林奇综合征合并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是否适合保留生育管理?当心TP53突变!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林奇综合征(LS)合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EC)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供证据。
苏州绘真医学 - 子宫内膜癌,林奇综合征合 - 2025-06-22
重磅发文!我国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生姜中的有效成分可缓解肠道炎症
该研究聚焦于生姜中的有效成分——呋喃二烯酮(Furanodienone,简称FDN),旨在探究其对肠道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MedSci原创 - 炎症性肠病,呋喃二烯酮 - 2025-06-22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