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AM:“免疫开关”驱动中性粒细胞对抗糖尿病相关生物膜感染

2023-12-03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通过调节免疫转换点逆转中性粒细胞功能,阐释了治疗DRBI的高效策略。

过度氧化应激诱导的强化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失调的中性粒细胞是糖尿病相关生物膜感染(DRBI)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基于负载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I)的碳化钒MXene(DNase-I@V2C)作为纳米调节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Hao ShenJianrong Wu等人提出了一种免疫转换点驱动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转换(NIFC)策略。该策略可通过裂解生物膜和将中性粒细胞功能从NETosis重定向为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来治疗DRBI。由于其固有的类酶活性,DNase-I@V2C可有效清除高氧化应激微环境中的活性氧(ROS)以维持DNase-I的生物活性。作为免疫转换点调节剂,DNase-I@V2C可通过阻断ROS-NE/MPO-PAD4并激活糖尿病微环境中的ROS-PI3K-AKT-mTOR途径,使中性粒细胞功能从NETosis转向为吞噬作用,从而消除生物膜感染。本研究通过调节免疫转换点逆转中性粒细胞功能,阐释了治疗DRBI的高效策略。相关工作以“Neutrophil Function Conversion Driven by Immune Switchpoint Regulator Against Diabetes-Related Biofilm Infection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图片

【文章要点】

在DRBI中,混杂的生物膜通常会抑制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导致“吞噬作用受挫”,从而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释放,最终严重抑制中性粒细菌的杀菌活性并促进生物膜的持久性。特别是在具有高ROS的糖尿病微环境中,中性粒细胞易于从吞噬细胞转变成NETosis,以产生丰富的网状NET。NETs由去浓缩染色质纤维(双链DNA)和细胞内抗菌因子(如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组成,通常会整合到胞外聚合物基质(EPS)中,在生物膜表面和内部形成“NETs屏障”,从而增强生物膜的EPS屏障。因此,解离生物膜并逆转中性粒细胞功能有望提高DRBI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DRBI的微环境,作者提出了一种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转换(NIFC)策略,通过构建负载DNase-I的V2C-MXene(DNase-I@V2C)来对抗糖尿病中的生物膜感染(图1)。由于V2C具有较强的多种酶样活性(SOD/CAT酶),DNase-I@V2C可通过快速清除ROS有效重塑DRBI中的高氧化应激微环境。

图片

图1 DNase-I@V2C的设计和制备

如图2所示,作为免疫转换点,ROS的清除通过进一步抑制ROS-NE/MPO-PAD4途径减少了中性粒细胞释放的NETs,并通过激活ROS-PI3K-AKT-mTOR途径增强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从而使中性粒细胞从NETs转向吞噬作用。此外随着微环境的重塑,DNase-I@V2C不仅能长期有效地保持负载的DNA酶I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还能增加其在生物膜中的渗透深度,从而完全降解EPS 中的eDNA和NETs,从而打破生物膜的“EPS和NETs屏障”。而生物膜的裂解进一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转换,并通过吞噬作用加速细菌和生物膜碎片的清除。作者系统地评估了DNase-I@V2C通过巧妙地结合生物膜裂解和免疫功能转换来治疗DRBI的能力,并在体外和体内阐明了其潜在机制。NIFC策略在免疫转换点调节因子的驱动下,有效地重建了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微环境,加速了生物膜的清除,有望为DRBI的治疗开辟新的前景。

图片

图2 对抗DRBI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03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2649, encodeId=ad6921e26493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c82219e4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中性粒细胞#</a> <a href='/topic/show?id=72bb1081611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相关生物膜感染#</a> <a href='/topic/show?id=4907108162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过度氧化应激#</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2197, encryptionId=29c82219e47, topicName=中性粒细胞), TopicDto(id=108161, encryptionId=72bb1081611e, topicName=糖尿病相关生物膜感染), TopicDto(id=108162, encryptionId=49071081620f, topicName=过度氧化应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03 11:58:59 CST 2023, time=2023-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 Oral Biol Craniofac Res:吸烟对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口腔中性粒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的影响

本研究评价和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牙周炎患者在非手术牙周治疗(NSPT)前后口腔唾液中中性粒细胞(ONN)、龈沟液(GC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 (MMP-8)水平及牙周参数。

Hypertension: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具有较高MMP9表达的中性粒细胞群具有更好的临床事件和预后预测价值。

Nature子刊:浙大游剑团队开发基于中性粒细胞的骨髓靶向递药平台

该研究开发了基于中性粒细胞的新型骨髓靶向的药物递送平台,让药物搭上中性粒细胞的便车进入骨髓中。该研究在骨转移癌症小鼠模型和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中验证了该递送平台的骨髓靶向药物递送和治疗效果。

STT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秦超毅教授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外陷阱与心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房颤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房颤中NETs的形成机制,阐明了NETs与心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房颤中的作用及机制。

Br J Dermatol:CSL324可阻断在化脓性汗腺炎中上调的中性粒细胞的迁移

中性粒细胞已被证明有助于化脓性汗腺炎(HS)的病理生理学,这是一种慢性、疼痛和衰弱的炎症性皮肤病,但它们的确切作用仍有待充分界定。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的抗癌作用

中性粒细胞是最丰富的循环白细胞,抵御细菌和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然而,中性粒细胞也会在各种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中造成组织损伤。也能在癌症的进展中发挥复杂的作用。由于中性粒细胞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