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究竟为什么会老?

2015-09-10 佚名 生物谷

2011年,100岁高龄的Fauja Singh在为英国爱丁堡马拉松赛作准备。图片来源:Jeff J. Mitchell 人类对于衰老的研究自古有之,国内国外都是如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衰老的研究开始转向细胞、分子水平,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2009年,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相关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

2011年,100岁高龄的Fauja Singh在为英国爱丁堡马拉松赛作准备。图片来源:Jeff J. Mitchell

人类对于衰老的研究自古有之,国内国外都是如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衰老的研究开始转向细胞、分子水平,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2009年,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相关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端粒学说也在此后成为了衰老研究中的主流学说之一。

国内也在多年前开展了众多衰老与疾病的相关研究。1993年,现任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的童坦君院士,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个衰老相关重点项目。童院士还率先在我国开展端粒与人类细胞衰老相关性研究,并就细胞衰老关键基因p16进行了深度探索,发现抑制p16表达,可延缓端粒缩短及细胞衰老。

然而在对人体衰老这一问题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意识到除了端粒和端粒酶外,还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衰老。

2014年,Science报道了一种名为GDF11的蛋白,文章称它可以使老年小鼠的心脏、大脑、骨骼肌功能更像年轻小鼠。CDF11也因此被称为“返老还童因子”,科学家称其可能在老年痴呆症的治疗上有重大作用。虽然这一成果还有一定的争议,但仍被Science评为当年10大科学突破之一。

今年5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刘光慧、北京大学汤富酬以及Salk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等人,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在研究成年早衰症过程中,发现的干细胞衰老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为在表观遗传水平实现延缓或逆转细胞衰老奠定了理论基础。

除了基因、蛋白、细胞等层面外,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也是被科学家们公认的、影响人体衰老的关键因素。Nature杂志曾在2014年发表文章称,动物实验表明,控制卡路里和蛋白质的摄入量能起到与服用雷帕霉素和二甲双胍相似的效果,并且能够快速地引发细胞反应,增强抗压能力,减少氧化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最近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综述还表明,线粒体蛋白酶在人类健康衰老和疾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人究竟为什么会老?

随着各领域对于衰老与疾病问题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不过文中提到的童坦君院士、刘光慧研究员,都将出席《2015衰老与疾病研讨会》童院士将会亲自发表题为《人为啥老?》的演讲报告,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衰老与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

10月22日-23日,与国内最权威的专家相约上海,不见不散!

会议详情:http://www.bioon.com/z/2015AD/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