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国际水准与中国现状

2012-05-22 庞琳娜 中国医学论坛报

       【前言】最新一期的美国《胃肠病学当前观点》综述了自2010年以来国际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最新进展,而另一篇我国学者就目前国内乙肝治疗水平的差异进行的分析文章也于本月在线发表在《欧洲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两者对比,看看我们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在哪……>>> 国际水准文献标题:New advances in

       【前言】最新一期的美国《胃肠病学当前观点》综述了自2010年以来国际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最新进展,而另一篇我国学者就目前国内乙肝治疗水平的差异进行的分析文章也于本月在线发表在《欧洲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两者对比,看看我们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在哪……

>>> 国际水准

文献标题:
New advanc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文献来源: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2 May;28(3):193-7.
期刊影响因子:4.107

       2012年5月份的《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当前观点)刊发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进展的综述文章,对近期慢性乙肝的自然史、监测及免疫接种、治疗适应证及其终点以及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流行病学及自然史

       全球慢性乙肝感染者逾3亿5千万,每年有60万人因肝纤维化和肝癌死亡。67%的美国患者和近90%的欧洲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

       中国台湾一项研究对365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随访逾19年后发现,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45 IU/L、HBV DNA水平<10^4 copies/ml、乙肝病毒B基因亚型、前C区变异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清除率较高相关。

      
监测及免疫接种

      
目前指南推荐所有慢性肝病患者均应接受甲肝、乙肝疫苗接种,但在上述美国人群中,仅有32%的患者接种了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接种比例仅为20%。美国免疫接种实施咨询委员会推荐所有19~ 59岁糖尿病患者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

       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法进展缓慢。目前有7种获批乙肝疗法,包括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乙肝病毒耐药限制了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有效性。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病毒学突破的常见原因,初患病和年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一项研究发现,84例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终点实现终止治疗的4个月后,42%的HBeAg阳性和47%阴性患者病毒学复发。

      
特殊人群治疗

       妊娠女性 近期一项针对2356例由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研究发现,9.26%由HBeAg阳性母亲娩出的新生儿,其HBsAg为阳性。为降低病毒垂直传播率,乙肝病毒高载量HBeAg阳性女性应在其妊娠晚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无明显致畸性。

       合并HIV感染 8.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的HBsAg检出为阳性。对于此类患者,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或恩曲他滨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失代偿性肝硬化 近期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了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对失代偿性肝硬化的疗效。两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均获证实;在HBV DNA抑制和ALT正常化方面,恩替卡韦效果更佳。

       肝移植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抗病毒药物用于肝移植术后患者, 可使慢性乙肝复发率降至1%以下,但HBIG价格昂贵、且需要规律注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8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肝移植术后患者分析后发现,98.8%的患者在治疗2年时,其HBV DNA检测不到,91%患者的HBsAg为阴性,提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有效。

>>> 中国现状

文献标题:A survey on the current trend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文献来源: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May 6. [Epub ahead of print]
期刊影响因子:1.598

       目前由于地域或医疗资源、水平等的分布不均,造成我国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监管差异,就此问题,一项由中国作者对120位医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尤其是乡村或诊所医生对慢性乙肝管理不足。此项研究5月6日在线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欧洲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

       研究结果显示,51.8%的医生可正确识别慢性乙肝治疗指征,42.5%的医生可正确描述治疗终点。

       84.2%的医生用HBV DNA监测治疗,77.5%的患者接受了HBV耐药试验。

       在治疗方面,27.5%的医生对HBeAg阳性初治患者予以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93.3%的医生对HBeAg阴性的患者推荐口服抗病毒药物。分别有84.2%、56.7%、36.7%、60.8%和30%的医生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用药经验。
中国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治疗慢乙肝的水平对比
       与全科医生相比,胃肠科和肝病科医生更倾向于推荐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及建议患者每3个月检测HBV DNA(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2亚太慢乙肝管理共识

 2012年2月18日上午10点,即大会开幕的第二天,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更新版2012年《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以下简称2012共识)。这是自2000年发布第一版共识以来,历经2003、2005和2008年3次更新和修订,根据近年的研究数据,事隔4年第5次发布修订的共识意见。新版共识提出17条推荐意见,涉及乙型肝炎治疗前的病情评估、治疗时机、用药选择、疗程决策

PLoS Pathog:魏海明等揭示乙肝病毒在人体长存的分子机制

3月15日,国际病毒学顶级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教授研究组的科研成果----TGF-b1 Down-Regulation of NKG2D/DAP10 and 2B4/SAP Expression on Human NK Cells Contributes to HBV Persistence。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逃避自然杀伤细胞的

miR-122可能是乙肝感染慢性化的重要机制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是我国危害最大,范围最广的肝病,再加上起极高的传染性,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约有9300万的乙肝感染人群。专家指出,迄今为止,病毒逃逸宿主防御及乙肝慢性化机制并不清楚。因此,研究病毒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及病毒持续感染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设计治疗慢性乙肝的新的靶向药物。而近日,专家提出了乙肝感染慢性化的新机制,这将对于乙肝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Hepatology:乙肝相关性肝癌免疫逃逸机制被揭示

  肝癌患者的自体免疫细胞是如何丧失消灭肿瘤细胞的能力?肝癌细胞是如何逃脱免疫细胞的攻击?日前,武汉协和医院王国斌教授研究组揭示了新的肝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肝脏病学会刊《肝脏病学》(影响因子10.885)在线发表了其研究论文。   在人体正常的免疫状态下,肝脏组织中的枯否细胞通过激活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好比一把“手枪”(枯否细胞)射出“子弹”(T细胞

J. Virol.:雄激素促进乙肝病毒复制

HBV基因组组织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根据发表在2012年2月那期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新论文,雄激素(androgen)促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复制,使得男性要比女性更加容易遭受这种病毒的攻击。 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James Ou说,“我们的研究允许我们理解HBV携带者的性别差异,以及为什么这种病毒往往导致男性患

J Vir:取得HBV表面抗原变异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陈新文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份出版的病毒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   图1 K122I和G145R取代削弱HBsAg的抗原反应性 图2 K122I和G145R取代诱导的抗体应答影响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