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并不科学

2015-03-09 佚名 煎蛋

正餐是好的,零食是不好的。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如果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可以保持少女身材生出来的孩子也更健康,吃午餐可以让工作更顺利。——这些话几乎是我们的共识,但是现在,请把它们都忘掉。 事实证明,一日三餐实际上对代谢需要产生不了什么作用;我们一直坚守的、几乎信奉为教条的三餐实际上可能会让身体生病。 历史学家Abigail Carroll写了一本书叫《一日三餐:美洲膳

正餐是好的,零食是不好的。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如果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可以保持少女身材生出来的孩子也更健康,吃午餐可以让工作更顺利。——这些话几乎是我们的共识,但是现在,请把它们都忘掉。

事实证明,一日三餐实际上对代谢需要产生不了什么作用;我们一直坚守的、几乎信奉为教条的三餐实际上可能会让身体生病。

历史学家Abigail Carroll写了一本书叫《一日三餐:美洲膳食的发明》(译),他解释说一天吃三餐这个习惯至少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后,引入了他们的饮食习惯:早上吃一顿量少清淡的冷粥或是小萝卜,中午稍微重口味、分量多一些的熟食吃,在一天将结束的时候又吃得和第一餐一样少。他们发现美洲土著并没有他们的饮食那么死板、严格,吃的量和时间安排都根据四季变化而有所不同。当食物短缺的时候甚至还会禁食。欧洲人民把这些行为称为“证明本地人不文明的证据”。

Carroll在一封电邮中向我解释道:“文明人饮食得体,还会给自己吃的东西划分界限,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所以欧洲人对土著部落的饮食模式很感兴趣,实际上他们把看美洲人民饮食当作娱乐消遣。

殖民者带来的一日三餐习惯让美洲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改进。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他们开始在早餐和晚餐中加入肉类食品。工业革命后,人们远离故乡到外地工作,午饭变得更加随意,煮熟的饭菜开始被转移到一天工作结束回到家的晚餐食用。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人们吃的食物总量,尽管他们已经放弃了大量在务农时的活跃多动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了久坐不动的城市工作族,饮食总量却仍是那么多。人们还是吃着大量的早餐,没过多久就有医生反映说患消化不良的患者越来越多。

为了控制摄入的热量,营养学家开始建议人们早餐吃得少一点,卖主也跟着营养学家的建议抓住赚钱机会。1897年,Will Keith Kellogg和John Harvey Kellogg兄弟引入了玉米片作为营养早餐,两兄弟有个别有用心的动机:他们希望推广素食的好处因为这是他们信仰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仰之一。

玉米片快速取代传统早餐,并在随后几年里让早餐成健康食品专用餐。果农们也开始抓住机会贩卖果汁,发布各种广告宣传他们的产品说水果里含有新发现的“维生素”。早餐类生产商警告民众不吃“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的危险性。

这一理论到今天还被深信不疑,参见Kellogg做的早餐对健康的好处的论文(http://www.kelloggs.com/en_US/the-benefits-of-cereal.html)。但这中间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科学研究表明,当涉及保持身体新陈代谢系统这个帮助我们把食物转化为能量的机制时,吃早餐或是不吃没有一丝区别。我们知道新陈代谢系统一旦失衡会导致糖尿病或其他失调病。所以吃不吃早餐对身体新陈代谢其实没有影响。

2014年巴斯大学的研究显示,早餐对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影响为零。吃早餐的人确实比不吃的人要消耗更多热量,但他们的净热量消耗是相同的,因为食用早餐的人会燃烧掉他们早餐摄入的额外热量。一个类似的阿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也发现,在想节食减肥的人群里,吃不吃早餐对体重降不降没有影响。

早餐并不是唯一对新陈代谢无用的正餐,事实上,你在何时、摄入多少热量似乎(对新陈代谢)根本没多大影响。2010年发表在英国营养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一组一天三餐和一组一天六餐(两组总热量相同)的志愿者中,体重和荷尔蒙并没有差异。2014年,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天吃两餐和一天吃五餐的女性中,两组人不在新城代谢功能上并无差异。

唯一能实际上提高代谢水平的一件事就是定期禁食,而禁食被早期欧洲殖民者认定为不文明的表现。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Mark Mattson在过去二十年里观察了一系列的小白鼠,发现那些偶尔不喂养的老鼠会比定时喂养的老鼠更瘦、更健康而且更长寿。禁食的老鼠也比吃正餐的拥有更强的脑细胞。Mattson本人在大多数日子里都会跳过早餐和午餐,创建了一个理论说缺乏热量可以作为轻微的压力帮助我们的细胞建立防御机制,抵抗因老化、环境毒素及其他威胁而产生的伤害。还有别的研究表明,定期禁食可以预防心脏病。

与此同时,萨克生物研究学院的生物学家Satchidananda Panda观察了2012年一项的研究,发现让老鼠消化完所有热量之后给它们八小时的空白期会降低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几率,相对来说那些想吃就吃的老鼠就危险得多。去年有研究证实了这一研究结果,不过还没有谁在人类中进行过类似研究。

那么,你该不该放弃规律的三餐,用间歇性禁食代替呢?值得一试。纽约奈山医院的减肥与营养专家Christopher Ochner指出,并不存在一套适合所有人的解决方法:有些人一次性吃掉所需的所有热量都没事,而有的人则需要把它们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慢慢摄入。

与其过分追求正餐的量及频率,Ochner的建议更加简单:不要因为饭点到了而吃,而要在肚子饿的时候吃。他说,这是一种被遗弃的技巧。工业化社会里,人们不愁吃,我们吃饭是为了社交或是因为某种食物闻起来很美味。如果我们能学会专心于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受环境影响的话,可能会找到最好的饮食方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科学研究何必非得“高大上”

5月3日,一则科学新闻风靡网络——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猜拳的制胜策略。他们招募了360名学生,随机配对玩300轮石头剪刀布游戏,发现赢家习惯于保持现状、输家倾向于作出改变。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出招。 这项研究结果一经媒体报道,却引来一大片冷嘲热讽,甚至是指责之声,纵观网友留言,大部分人认为,这一研究小组不应当研究这么无厘头的问题,理由是这项研

新解:Nature撰文谈科学研究的可再现性

学英语的时候,学到一句英语谚语:If a job is worth doing, it's worth doing well。当然,这句话直译过来很容易:“要做就做最好的”,很励志的一句话。还真有这么一本励志书《要做就做最好的》(雷蒙编著),据说世界500强企业均利用这本书中的理念,发现和培养他们优秀的员工;

饶毅:学霸怎样读文献

通过科学研究的刊物读原始论文和综述等文献,首先是学习的一步,是学术成长的必需;其后成为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自然科学研究者来说不是例外而是常规,停止读文献之日基本是退出科学前沿之时。 读文献时,可以经常想其他人的文章与自己目前的研究能否有关系,也可以想文献对自己以后的方向的影响。经常这么要求自己可能从文献得到帮助,不过多数时候阅读文献并不一定马上有用,

美学术委员会提出科学研究应减少繁文缛节

图片来源:ASHLEY FISHER/FLICKR 无论研究人员如何抱怨,针对学术研究的监督不会停止。但它能否做得更好? 美国一个新国家学术委员会调查了政府如何监督其每年400亿美元的经费。该委员会主席表示,希望这些监督工作能“足够明智,以便研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这里引用了常被提及的2005年调查——研究人员表示“行政任务”,例如遵守该机构的报告要求,占了他们进行联邦资助研究项目

高杰:科学研究也存在审美标准问题

审美是什么?审美重要吗?审美有标准吗?审美标准会变化吗?这些问题既是哲学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在哲学中,审美就是一切标准的建立与判断的综合范畴,是人精神活动与实际行动的逻辑结合点,是行动结果与目标偏差的理性反应,也是人的行动发生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审美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必要的。审美是行动的精神方向,是一切选择的依据和目标评价的标准。 审美是有标准的。然而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美感是自然赋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表文章吗?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可能的答案有:1、理论验证或创新;2、方法创新;3、探索并描述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无法直接观察或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现象,如复杂的社会现象);4、阐释思想或观点(在不同的时空背景或情境之下对于观点的重新理解和阐发,比如红学、宗教与经典作品研究);5、解释现象(找出因果关系);6、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软科学研究,比如政策研究、咨询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