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血压标准”已公布,不再是120/80mmHg,血压高的不妨自查一下

2021-12-21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血压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高血压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一旦发病几秒钟的时间,就可能夺取一个人的性命,所以在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之后,在平时一定要监测好自己的血压水平。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血压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高血压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一旦发病几秒钟的时间,就可能夺取一个人的性命,所以在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之后,在平时一定要监测好自己的血压水平。

一般来说,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家中都会自备一台电子血压测量仪,方便时刻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对,但是由于健康知识的缺乏,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血压的健康标准是在什么数值,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关于测血压的那些小知识。

01“新血压标准”已公布,不再是120/80mmHg,血压高的不妨自查一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血压标准数值一直都是在120/80mmHg之间的,如果在测血压时发现血压水平有所上升或者下降,通常会感到非常担忧,其实这个标准已是多年前的数值,在如今社会已不再适用。

 

 

随着世卫组织对高血压的不断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血压数值也有了更新的标准指标,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于各个年龄段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所以正常的血压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就是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之间的血压标准数值,大家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测一下,看看你的血压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吧。

02在家中测血压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1、选择合适的测量仪:测量仪是一定要经过厂家校验,使用经过校验过的上臂全自动或者半自动血压测量仪。家庭血压测量值低于诊室血压测量值,在135/80mmHg以下;

2、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家庭自测血压主要用于高血压诊断,高血压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价,以及高血压血压波动的评价,与白大衣高血压的识别,以及对高血压疾病预后预测的作用;

3、记录测量血压数值:需要每次详细记录测量的血压数值,而不是单纯记录最终的测量血压;

4、情绪稳定状态下测量:对于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不建议经常测量血压,而是在保持情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测量。

 

03高血压患者想要降低血压水平,在平时又应该怎么做呢?

1、清淡饮食

对于很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平时非常喜欢吃各种腌制的小咸菜,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食盐,钠离子会引起人体内的水分潴留,从而增加血容量,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清淡饮食的原则,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以内。

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在平时还要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炸鸡、肥肉等食物,避免身材肥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

2、适量运动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不仅能够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缓解人的紧张情绪,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和垃圾,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运动选择方面高血压患者可以去户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轻缓的运动项目,但是一定要注意,如今天气寒冷,可能会使人的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到了冬天,高血压患者最好选择在室内运动。

3、劳逸结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再加上经常熬夜,不仅导致精神状态变差,还会使得各脏器加速衰竭,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血压持续飙升,不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平时一定要学会合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每天保证7~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除此之外还要节制房事,以防止房劳过度,损体伤神。

结语:虽然现代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是对于高血压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却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只能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来进行稳定治疗,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平时一定要坚持用药,并定期监测血压水平,以发现血压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84077, encodeId=e01310840e707, content=实用,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b4f5703345, createdName=ms8000001430350624, createdTime=Fri Dec 24 22:28:02 CST 2021, time=2021-12-2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83505, encodeId=1eee108350502, content=实用,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e0f5588916, createdName=ms4000001117609205, createdTime=Thu Dec 23 11:06:43 CST 2021, time=2021-12-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1-12-24 ms8000001430350624

    实用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84077, encodeId=e01310840e707, content=实用,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b4f5703345, createdName=ms8000001430350624, createdTime=Fri Dec 24 22:28:02 CST 2021, time=2021-12-2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83505, encodeId=1eee108350502, content=实用,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e0f5588916, createdName=ms4000001117609205, createdTime=Thu Dec 23 11:06:43 CST 2021, time=2021-12-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1-12-23 ms4000001117609205

    实用

    0

相关资讯

喝绿茶会增加38%的高血压风险?!还让不让人喝杯靓靓的茶了

中国老年人饮用绿茶与高血压之间的性别差异——或许会改变你对绿茶有益的固有印象

JACC:同时考虑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目标该如何定?

JACC:ALLHAT研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血管事件结果的贡献

像测量血压一样测量肺功能

大家是否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组视频?看完是否有疑惑,肺功能检查有什么作用?检查的过程是否真的有这么夸张。

北大研究:边界性高血压,也在认知衰退的边界试探?

BMC Medicine:不同的高血压阈值和认知能力下降:三组老龄人群的合并分析

《科学》子刊:低血红蛋白可以预防肥胖?

血红蛋白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葡萄糖代谢、血脂和血压有关,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的参与者在代谢方面更好。

风险因素男女有别!代谢综合征如何升高两性肝癌风险?

BMC Cance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特征与肝癌风险存在性别特异性关联: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