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不”随俗 “不速之客”累翻医生

2015-08-26 佚名 环球医学

挂号是医院的医疗基础服务。挂号难,尤其是专家号“一号难求”,是当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的普遍现象。“看病先预约”作为一项便民就医服务,旨在缩短看病流程,节约患者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就医环境,日益受到不少患者的肯定和欢迎,但在我国普及率还远远不够,尚未形成“习惯”。那么,美国的华人是如何看病的呢?“预约”是他们的习惯吗?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奥记健保上路将近三年,健康保险人数也呈倍数

挂号是医院的医疗基础服务。挂号难,尤其是专家号“一号难求”,是当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的普遍现象。“看病先预约”作为一项便民就医服务,旨在缩短看病流程,节约患者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就医环境,日益受到不少患者的肯定和欢迎,但在我国普及率还远远不够,尚未形成“习惯”。那么,美国的华人是如何看病的呢?“预约”是他们的习惯吗?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奥记健保上路将近三年,健康保险人数也呈倍数成长,然而大幅增加的病患却因“不习惯预约”,加上赴美多年“不看没病,一看百病”的患者大量涌入,使得华埠地区诊所病患爆量。华人医师个个忙得人仰马翻,患者也对待诊时间过长抱怨连连,医患双方都苦不堪言。

在芝加哥华埠开设诊所的年轻女医师曾欣瑜表示,随着健保参加人数越来越多,诊所病患人数也明显增加。她说,这一年来,她的门诊时间虽然表面没有改变,但常常因有临时走进医务所要求看病的民众苦求看诊,让她只好牺牲用餐时间或延长下班,来为这些“不速之客”看病。

曾欣瑜介绍,许多病患到美国后,无论大病小痛,从来没有看过医师,因此初步求诊后,发现身体健康问题多,“有的病患看诊后,才发现心脏、肝脏、肠胃都有状况”。

碍于诊疗时间限制,这些“多病齐发”的患者必须回诊数次,才能完成第一步治疗,诊所也因此每天一开门就满诊。部分华人患者以前在家乡没有“看医生要预约”的习惯,直接走进诊所求诊,也为医护人员带来压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埠执业家庭医师无奈透露,有的患者没有预约上门,尽管护士告知今天额满,仍坚持在诊所等待,“结果等了两个小时,还无法看医师,就不满开骂”,这位医师说,“我们也很无辜,病患真的太多了”。此外,也因为有了保险,民众无论大小病都来求诊,让门诊压力暴增。

在美国,看病、化验检查、住院手术都必须提前预约,不仅是为了节省患者的时间,保证就诊秩序,也是为了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然而中国人看病,历来没有预约的习惯。无论大病小病,说走就走,直奔“三甲”。到了医院,挂不上号着急,等得久了也着急。看一次病,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由于患者看病不预约,医生出诊前无法预知患者数量,一旦人满为患,只能不停加号,本来半天门诊,常常拖延成一天门诊。医生看得累,患者等得苦。医生感慨看病乱,患者抱怨看病难。

预约看病,体现了对医生的尊重,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让知名专家看常见病,就是浪费和挤占优质公共医疗资源。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根据病情需要分配号源,把最合适的病人送给最合适的专家。如果能够精确预约挂号,让每个病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就可以较好解决医疗的公平性问题,让生命权得到更好的尊重。

希望预约就诊习惯逐渐普及,预约就医进一步规范化,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用在有需要的急重病人身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医务英语——挂号英语会话

  At the Registration Office  对话3  Dialogue Three  护士:早上好!  Nurse: Good morning.  病人:你好!  Patient: Good morning.  护士:请问哪里不舒服?  Nurse: Wha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病人:高烧,感觉糟透了。  Patient: I'm runnin

挂号支付入口,微信和支付宝两家目前分别抢滩了哪些地区?

互联网日益发展,BAT三大巨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借助互联网发展的医疗服务也在这一大推力下快速运行,无论是斗志昂扬的互联网创业者,还是家底深厚的老牌巨头们,都在紧盯这块蛋糕。有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行业预计2016年将达到3万亿元,2020年达到8万亿元。 为此,BAT其中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都已经在医疗服务领域排兵布阵,继支付宝2012年9月与挂号网合作推

病人等太久发火 医生贴公告:“不能等别来”

这间诊所一大早就有不少病患来看病,感冒、喉痛、肠胃和慢性病都可以看,医术受肯定,才刚看门看诊的人坐了一整排,但是诊间这张告示引人注目,因为医生劝病人要是不想等,就不要来。 诊所邻居说:“患者在外面等的不耐烦,然后就会开始骂他们。” 过去发生好几次,病患等太久火大,在诊间痛骂护士,纪姓医生忍无可忍,才贴出告示说。若你因故无法等候,那请你不要挂号或请你尽早退号,拜托你不要因为久候而苛责我的员工,让大家

王航:移动能让医疗变“轻”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yes or no这么简单。在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手机可以购物、可以定餐、可以监测心率,可以挂号,可以开科会……移动似乎变得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之于医疗,它能改变什么?又不能改变什么?移动让医疗信息的获取更便捷先分享一个小故事。两年前我在协和特需门诊排队挂号,当时特需门诊的挂号窗口还在北配楼,一位家长排在我后面,聊天中听出她要挂内分泌科诊治小儿生长发育的大夫。我迅速

医院英语: 挂号  

医院英语: 挂号  N: Do you want to see a doctor?   P: Yes.  N: Have you ever been here before?  P: No, this is my first visit.  N: Have you a registration card?  P: Yes, I have.  N: Do you remember your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