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2012-05-26 MedSci 365医学编辑部

摘要: 自动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家庭。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欧洲与日本相继制定了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我国家庭血压监测的研究工作尚在起步阶段,还尚不能根据我国自己的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指南。但为了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仍需要对家庭血压监测进行规范,因此,参考国外有关指南并经广泛、深入的讨论,制定本共识文件。就血压计的选择与校准、血压测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以

摘要:

自动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家庭。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欧洲与日本相继制定了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我国家庭血压监测的研究工作尚在起步阶段,还尚不能根据我国自己的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指南。但为了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仍需要对家庭血压监测进行规范,因此,参考国外有关指南并经广泛、深入的讨论,制定本共识文件。就血压计的选择与校准、血压测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以及家庭血压的正常值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140/90mmHg)的患病率为18.8%,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也就是说,在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中,治疗率为81.8%,而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控制率为24.4%[1]。如果把这些率与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6.9%),知晓率没有明显变化(+3.6%),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明显升高(+36.3%),而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则没有明显变化(+1.9%[2]。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总体情况是,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尚可,但控制率极低。核心问题是,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因此,知晓率低;服用降压药物,但治疗的依从性差,或血压管理的质量差,因此,服药后的控制率低。

让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像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一样进入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家庭血压监测通常由被测量者本人自我完成,这时又可称为“自测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但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测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而可以避免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常会出现的“白大衣效应”;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的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或降压治疗效应;而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管理高血压的参与意识,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健康保护意识的提高,自动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家庭,许多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经常在家中测量血压,并将这些测量结果带给治疗医生,供医生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参考[3-5]。为了促进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广泛讨论与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在专业领域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家庭血压监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家庭血压监测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均嫌不足,因此,先参考近年来国外已经发表的几个家庭血压监测指导性文件[6-10]制定一个专家层面的共识,希望在合适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中国数据的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临床意义:

家庭血压监测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高血压的诊治与管理水平。首先,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在我国,目前通常是那些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才在家中测量血压,因此,家庭血压监测常被误认为是高血压患者才需要做的事情,而自认为血压正常者则很少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实际上,家庭拥有血压计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最重要价值在于,那些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从而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欧洲、北美、日本等国家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比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比较高。同样,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比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比较高。

第二,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测量次数和天数均比较多,因此,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因此,和动态血压监测相似,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有效鉴别出那些只有在诊室测量血压时才升高的“白大衣性高血压”或主要在家庭测量血压时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这样可避免给“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及时控制“隐匿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

第三,提高高血压患者判断预后的准确性。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在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日本进行的Ohasama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1]Ohasama研究是一项较大样本的前瞻性自然人群研究,在1702Ohasama居民中测量了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家庭血压。在平均11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脑血管病事件141例(其中卒中137,一过性脑缺血发作4例)。如果分别根据诊室与家庭血压对血压进行分类,家庭血压在提高脑卒中预测水平方面优势明显[11]

第四,提高降压治疗的质量与高血压的控制率。家庭血压监测除了可以提高高血压的诊断水平,还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质量和控制率。前者的主要原理是,家庭血压监测可以让患者充分了解其血压水平,不管是血压太高,还是太低,都可以促使患者积极寻找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的原因,特别是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比如,是否钠盐的摄入量增加了?是否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增加了?从而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稳定降压治疗的效果。后者的主要原理则是,高血压患者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更容易检测到尚未控制的血压,从而调整降压治疗方案,将血压控制到达标水平。

监测方法:

家庭血压监测的一般条件:如果采用上臂式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测量血压的一般条件和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大致相似。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血压。测血压时,将捆绑袖带的上臂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同一水平,两腿放松、落地。也可采用更舒适一些的落座条件,比如沙发等稍矮一些的坐位,但应尽可能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袖带与气囊的尺寸对血压测量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应在采购血压计时要求销售者提供与血压计主要使用者匹配的大小合适的袖带。目前大部分电子血压计都配置了适用于大多数测量者的标准袖带和供上臂臂围较大者使用的大袖带。如果给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应注意选择小袖带。测量完成后,如果所使用血压计具有打印功能,可打印测量结果并保存。如血压计无打印功能,则应将测量结果完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需要时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测量血压者姓名,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与脉搏,如果血压计提供了平均压或脉搏压,也应记录。

尽管大部分现有的电子血压计的使用都非常简单,但其合理应用仍可能受到患者的能力与教育水平的影响。因此,应在采购血压计时或采购之后,详细了解血压计的使用方法,需要时,还应到就诊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临床验证。

血压计的选择(验证)与校准:通常应采用上臂式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腕式血压计可以准确测量血压,而且测血压时不需暴露上臂,在寒冷地区,或脱衣服不方便者(残疾人或高龄老人),其优势尤其明显,但其使用方法比较复杂,往往因血压计而异,因此,如果选择使用腕式血压计,需进行更多培训。近年来,手指式血压计在测量技术上也日趋成熟,但因手指血压与上臂血压之间有较大差别,而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等均来自上臂血压,因此,不建议使用手指式血压计。汞是一种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一旦进入环境,将永远在外环境与生物体之间循环,因此,不建议使用任何形式的汞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如果已经购买了这样的血压计,应妥善处理,决不能当成垃圾抛弃,以免污染环境。气压表式血压计准确读取测量结果比较困难,除非特殊情况如因心律失常等需要听诊测量血压,也不建议使用。

不论选择那一种血压计,都必须是按照标准化的方案进行过临床验证的血压计。目前通常采用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血压测量工作组制定的国际血压计验证方案,又称国际验证方案或ESH方案[12]。也可以采用英国高血压学会(British Hypertension Society, BHS[13]或美国国家标准机构(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AMI)方案[14]。大部分通过临床验证的血压计可在相关网站查询(www.dableducational.org www.bhsoc.org)。

即便是经过验证的血压计在使用前和使用期间,还需要定期进行校准。使用前,销售者通常已经进行过校准,但在采购时,还应像销售其他家用电器一样,向购买者演示其使用方法,确认其准确性。在使用期间,应尽可能进行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但目前,校准服务在世界各国都有问题。可考虑在购买处或就医处寻求帮助,进行校准。

血压计除了能够测量并报告血压与脉搏外,近年来,一些血压计企业为血压计增加了一些其他功能,比如,心律不齐报告功能。这些功能可能有些意义,但往往需要更多培训才能正确使用,因而不应作为选择血压计的主要依据。

但血压计的数据传输功能特别是无线传输功能可能在未来的健康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血压患者可以将每日测量的血压传输到专业的管理中心,更高质量地管理血压。

测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目前欧洲高血压学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建议,应在看医生前连续测量至少3天,最好7天,每日早、晚各测量血压2次,间隔1-2分钟[8,9]。美国心脏协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建议,应连续测量7天,每日早、晚各测量血压2-3次,间隔1分钟[6,7]。日本高血压学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则认为,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势主要来自长期坚持每日测压,每次测量的读数的数量并不重要,即便1次也可以,而且认为,测量次数较少更有利于长期坚持测压。因此,日本指南建议,长期坚持每日测压,每日早、晚只需各测1次血压[10]

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因而会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国指南建议、我国自己的有关研究结果[15]以及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本共识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2-3个读数,间隔1分钟;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天。

通常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如果在理想状态下,能够在早上测量到一个人一天中最高的血压,而在晚上测量到其一天中最低的血压,将能够实现对血压的全面了解。因此,早上测压时,应尽可能排除那些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的因素;而晚上测压时,则应尽可能排除那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通常,早上测压应在起床后的数小时内进行,但应在早上服用降压药物之前。进食有时会显著影响血压,因此,应尽可能在早饭前测量血压。鉴于国内医院通常测量坐位血压,家庭血压监测也应尽可能取坐位。测压前应排空膀胱。与早上测压相比,晚上测压的条件更加难以控制,建议测量晚饭后、洗浴后、服药后的“就寝前血压”。

诊断标准

现有主要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所建议的家庭血压正常值或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不完全一致[6-10]。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尚比较一致,大都建议家庭血压≥135/85 mm 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的正常值为130/80 mm Hg[89],而日本高血压学会的建议则是,125/80 mm Hg为正常,125/75 mm Hg为完全正常[10]

确立正常值或诊断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第一,在测量过诊室血压而且也进行过家庭血压监测的研究中,计算出与诊室血压的诊断标准如140/90 mm Hg相对应的家庭血压值。早在1999年,Thijs等即采用这一方法确认,≥135/85 mm Hg为高血压,<130/80 mm Hg为正常血压[16]。第二,也可单纯根据人群中血压分布的9590百分位数来确定正常值。但根据诊室血压定义的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认为在20%以上,该方法显然有很大局限性。第三,根据前瞻性研究中靶器官损伤或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确定血压的正常值是更好方法。截至目前,此类研究仍较少,特别是大样本的自然人群研究较少。但Ohasama提供了重要数据[11],也就是目前日本家庭血压监测指南中的有关建议[10]。第四,根据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确定正常值是理想方法。日本进行的HOMED-BP研究致力于此目的[17],但遗憾的是该试验未能按照研究方案入选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因此研究无法提供足够的检验效能。

面前我国尚无研究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提供家庭血压监测的正常值。但综合各国指南中的有关建议,本共识建议家庭血压≥135/85 mm 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130/80 mm Hg为正常血压。

临床应用

家庭血压监测可以在高血压的诊断评估与疗效观察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对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部分隐匿性高血压进行鉴别诊断:在这方面家庭血压可部分但不是全部替代动态血压监测。当诊室血压≥140/90 mm Hg而家庭血压<130/80 mm Hg时,可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而当诊室血压<140/90 mm Hg而家庭血压≥135/85 mm Hg时,可诊断隐匿性高血压;当诊室血压≥140/90 mm Hg而家庭血压在130-134/80-84 mm Hg范围内时,则应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第二,长期监测降压治疗的效果:只有家庭血压监测才能够长期监测降压疗效。通过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可以将其血压控制情况及时与治疗医生进行沟通,寻找导致血压未控制或过低的原因,进行更加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或调整降压治疗药物的用法或用量,从而有效提高降压治疗的质量,降低血压的长期变异。此外,家庭血压监测还可部分替代动态血压监测用于评估难治性高血压。如果患者只在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而长期的家庭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正常,则提示该患者可能是一种白大衣性难治性高血压。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是否一定要将其诊室血压降至达标水平。

第三,提高患者长期进行降压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家庭血压监测除了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之外,还可直接影响患者管理血压的积极性和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关系

动态血压监测:可避免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大衣现象,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可在一个昼夜中获得较多血压读数,取得24小时、白天、晚上的血压均值;可测量活动、睡眠等特殊状态下的血压,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包括夜间高血压;可观察血压的昼夜节律,判断夜间血压是否下降;可测量晨峰血压[18];可测量一天中的血压变异情况[19]

不足之处:代价较大;监测时间较长,通常难以多次反复进行,不能观察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

家庭血压监测:代价较小;可以监测较长时间的血压,测量不同日间的血压变异情况[20];可以提高患者管理血压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压治疗的质量;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有助于提高知晓率;部分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另外,还可在有些方面作为动态血压监测的替代方法,比如,也可避免白大衣现象,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不足之处:有时血压测量的质量难以保证,或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导致患者焦虑,或自行随意变更降压治疗方案。

家庭血压监测与动态血压监测有较强的互补性,血压测量结果具有各自独立的诊断与判断预后的意义,不能相互替代。

结论与建议

在高血压的诊治与管理中,家庭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应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的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及大小合适的袖带,按照本共识中建议的监测方案,长期坚持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因为家庭血压测量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建议没有高血压的家庭也应考虑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血压正常者,可每年测量1次;如果诊室血压或家庭血压虽尚未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已在较高水平,比如≥130/80 mm Hg,则应显著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每月、至少每个季度测量血压。

高血压的管理者应积极推动家庭血压监测,包括目前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以及目前血压正常者;指导高血压患者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及袖带等附件,并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方法的培训;积极推动建设家庭血压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管理与分析技术平台;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参考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记录;积极推动确诊并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购买血压计的医保支付。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 478-484.

2. Wu X, Duan X, Gu D, Hao J, Tao S, Fan D.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trend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Int J Cardiol. 1995;52(1):39-44.

3. 韦薇,卢云娟,王慧敏.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测率的调查与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9: 12-13.

4. 李慧生, 肖瑞芳.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情况调查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 971-972.

5. 王丽姿,王丽萍. 高血压病人家庭自测血压情况的调查分析. 护理研究,200923(4): 1059-1060.

6. Pickering TG, Miller NH, Ogedegbe G, Krakoff LR, Artinian NT, Goff D;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 Call to action on use and reimbursement for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 joint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and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 Hypertension. 2008;52(1):10-29.

7. Pickering TG, Miller NH, Ogedegbe G, Krakoff LR, Artinian NT, Goff D;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 Call to action on use and reimbursement for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utive summary: a joint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and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 Hypertension. 2008;52(1):1-9.

8. Parati G, Stergiou GS, Asmar R, Bilo G, de Leeuw P, Imai Y, Kario K, Lurbe E, Manolis A, Mengden T, O'Brien E, Ohkubo T, Padfield P, Palatini P, Pickering T, Redon J, Revera M, Ruilope LM, Shennan A, Staessen JA, Tisler A, Waeber B, Zanchetti A, Mancia G; ESH Working Group on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t home: a summary report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J Hypertens. 2008 Aug;26(8):1505-26.

9. Parati G, Stergiou GS, Asmar R, Bilo G, de Leeuw P, Imai Y, Kario K, Lurbe E, Manolis A, Mengden T, O'Brien E, Ohkubo T, Padfield P, Palatini P, Pickering TG, Redon J, Revera M, Ruilope LM, Shennan A, Staessen JA, Tisler A, Waeber B, Zanchetti A, Mancia G; ESH Working Group on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J Hum Hypertens. 2010 Dec;24(12):779-85.

10. Ogihara T, Kikuchi K, Matsuoka H, Fujita T, Higaki J, Horiuchi M, Imai Y, Imaizumi T, Ito S, Iwao H, Kario K, Kawano Y, Kim-Mitsuyama S, Kimura G, Matsubara H, Matsuura H, Naruse M, Saito I, Shimada K, Shimamoto K, Suzuki H, Takishita S, Tanahashi N, Tsuchihashi T, Uchiyama M, Ueda S, Ueshima H, Umemura S, Ishimitsu T, Rakugi H;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Committee.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SH 2009). Hypertens Res. 2009;32(1):3-107.

11. Asayama K, Ohkubo T, Kikuya M, Metoki H, Hoshi H, Hashimoto J, Totsune K, Satoh H, Imai Y. Prediction of stroke by self-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at home versus casual screening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relation to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7 classification: the Ohasama study. Stroke. 2004;35(10):2356-61.

12. O'Brien E, Atkins N, Stergiou G, Karpettas N, Parati G, Asmar R, et al.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nternational Protocol revision 2010 for the validation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s in adults. Blood Press Monit 2010;15:23-38.

13. O'Brien E, Petrie J, Littler W, de Swiet M, Padfield PL, Altman DG, Bland M, Coats A, Atkins N. The British Hypertension Society protoc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s. J Hypertens 1993; 11(suppl 2), 543-562.

14.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Manual, electronic, or automated sphygmomanometers. ANSI/AAMI SP10:2002 & ANSI/AAMI SP10:2002/A1:2003.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15. 盛长生,崔艳,陈寒萼,樊旺祥,陈歆,黄绮芳,李燕,王继光.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所需天数和读数.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4): 344-348.

16. Thijs L, Staessen JA, Celis H, de Gaudemaris R, Imai Y, Julius S, Fagard R. Reference values for self-recorded blood pressure: a meta-analysis of summary data. Arch Intern Med. 1998;158(5):481-8.

17. Fujiwara T, Nishimura T, Ohkuko T, Imai Y; HOMED-BP Study Group.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HOMED-BP Study: hypertension objective treatment based on measurement by electrical devices of blood pressure study. Blood Press Monit. 2002;7(1):77-82.

18. Li Y, Thijs L, Hansen TW, Kikuya M, Boggia J, Richart T, Ohkubo T, Torp-Pedersen C, Kuznetsova T, Stolarz K, Tikhonoff V, Malyutina S, Casiglia E, Nikitin Y, Sandoya E, Kawecka-Jaszcz K, Ibsen H, Imai Y, Wang J, Staessen J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e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DACO) Investigators.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5645 subjects from 8 populations. Hypertension 2010; 55(4):1040-1048.

19. Hansen TW, Thijs L, Li Y, Boggia J, Kikuya M, Björklund-Bodegård K, Richart T, Ohkubo T, Jeppesen J, Torp-Pedersen CT, Dolan E, Kuznetsova T, Stolarz K, Tikhonoff V, Malyutina S, Casiglia E, Nikitin Y, Lind L, Sandoya E, Kawecka-Jaszcz K, Imai Y, Wang J, Ibsen H, E O’Brien, Staessen J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e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DACO) Investigators. Prognostic value of short-term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ver 24 hours in 8937 subjects from 11 populations. Hypertension 2010; 55(4):1049-1057.

20. 王继光. 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 1-3.

附:截至到20122月经过临床验证的上臂式家用血压计列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44389, encodeId=f29718443890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d2f20648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专家共识#</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648, encryptionId=5d2f206482e, topicName=专家共识)],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568152, createdName=snowpeakxu, createdTime=Mon Feb 04 16:07:00 CST 2013, time=2013-02-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41329, encodeId=9a931e413293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2c621665c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中国专家共识#</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1665, encryptionId=c2c621665c4, topicName=中国专家共识)],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18a34934063, createdName=12498f1em19(暂无昵称), createdTime=Wed Aug 29 08:07:00 CST 2012, time=2012-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44389, encodeId=f29718443890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d2f20648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专家共识#</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648, encryptionId=5d2f206482e, topicName=专家共识)],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568152, createdName=snowpeakxu, createdTime=Mon Feb 04 16:07:00 CST 2013, time=2013-02-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41329, encodeId=9a931e413293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2c621665c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中国专家共识#</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1665, encryptionId=c2c621665c4, topicName=中国专家共识)],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18a34934063, createdName=12498f1em19(暂无昵称), createdTime=Wed Aug 29 08:07:00 CST 2012, time=2012-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糖尿病远非是血糖问题,糖尿病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疾病,其是糖尿病防治的核心。因此,严格控制血糖,且全面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防治关键。   强化血糖控制:干预共同病因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与ADA不同的是,2011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不建议将HbA1c作

循证研究证实镁能够降低血压

来自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镁补充物可以导致血压发生较小的下降,这在临床上有着显著性的重要意义。根据2012年2月8日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也发现这种降低血压效应随着镁补充物剂量增加而增加。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危险因子。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抽烟、习惯坐着的生活方

低钠浓度透析液对一周三次夜间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文献标题:Effect of lowering dialysate sodium concentration on 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and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rice-weekly in-center nocturnal hemodialysis: a quality improvement stud

山东14%中小学生血压偏高 盐摄入超标致患病早

  山东14.1%中小学生血压偏高   调查结果还显示:仅2成多被调查者知道每人每天食盐不能超6克   “防控高血压,从少吃盐起。”近日,记者在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因盐摄入严重超标,山东省高血压患病率达23.44%,且呈低龄化趋势,中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达14.1%。为此,今年,山东省将推广预包装食品标注含盐量等多项减盐干预措施。   为控制高血压流行

HMG:喝咖啡有助于不吸烟人群降血压

近日,瑞士洛桑沃州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常喝咖啡对于降低血压可能有积极作用,但吸烟会抵消这种作用。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学术期刊《人类分子遗传学》(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发表报告说,他们调查了1.6万人的血压、喝咖啡习惯和体内一种酶的状况,发现三者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显示,编码CYP1A2的酶在肝脏分解咖啡因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体内这种酶较活跃的人大多常喝咖

高钙透析液改善透析中低血压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最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高钙、中钙、低钙3种钙浓度的比较,高钙透析液对提高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但不能减少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改善透析充分性。高钙透析液对顽固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明确。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第3期《中国血液净化》。   该研究旨在对反复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