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评估体系研讨会:如何判断科研成果的价值?

2014-10-27 佚名 科学人

科学研究能推动社会进步,可是科研也是要花钱的。要决定把钱花在哪里,就得知道哪些科研价值高,哪些价值低。但是科研成果的价值,要如何判断呢? 这个问题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完美的标准,但是很多国家和机构都在做出有益的探索。2014年10月2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携手《自然》杂志母公司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集团(Macmillan Science & Education),在上海

科学研究能推动社会进步,可是科研也是要花钱的。要决定把钱花在哪里,就得知道哪些科研价值高,哪些价值低。但是科研成果的价值,要如何判断呢?

这个问题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完美的标准,但是很多国家和机构都在做出有益的探索。2014年10月2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携手《自然》杂志母公司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集团(Macmillan Science & Education),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了2014科研评估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试图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中国、英国、日本等国的100多位科学家、大学校长、决策机构和研发机构负责人出席了讨论会。研讨会现场。从左至右:菲利普·坎贝尔博士,《自然》总编辑;沈文庆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大卫·斯威尼博士,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研究、创新与技能处主任;丹尼尔·胡克博士, Symplectic 总监,数码科研;川合真纪博士,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执行主任;李晓轩,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图片来源:麦克米伦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库尔特·维特里希博士(Kurt Wüthrich)在开幕致辞中回忆了他少年时跳高和踢足球的运动经历。他说,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就要趁早发现那些有天赋的苗子,并用明晰无误的结果判断这些人的水平。科学也理应向这个方向努力,虽然它的复杂性让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简单的标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寻找评估体系的工作就可以忽视。他还认为,目前体系可能过于偏向诸如大型强子对撞机这样的“大”科学,而很多成就——包括他自己的获奖成果核磁共振在内——实际上是小规模的科学研究,同样能够带来很大的贡献。

谈及如何进行科研评估时,《自然》总编菲利普·坎贝尔博士(Philip Campbell)表示:“各国在科研基础设施、财富,以及经济、环境和发展目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情况,因此并无通用的解决方案。”但他同时指出,如果单纯依靠论文引用量来评估科研影响力,这一方法不具有可持续性。

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研究、创新与技能处主任大卫·斯威尼(David Sweeney)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用于评估英国高校科研质量的体系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并探讨了该体系可能对中国所带来的启示。REF评估体系将帮助包括HEFCE在内的4家英国高等教育拨款机构每年向英国高校拨付大约19亿英镑的科研经费。

REF体系从科研质量、学术之外的影响力和科研环境三方面评估英国大学的科研质量。其中,科研的学术质量仍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在评分中所占权重为65%,但每位研究人员最多只能提供过去6年所发表的最具代表性的4篇论文;学术之外的影响力所占权重为20%,主要由研究人员提供案例分析,说明其研究对社会、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生活质量等所作出的贡献;科研环境则包括科研战略、设施、人员配备等,所占权重为15%。

有趣的是,REF非常看重最为出色的顶尖论文,相较之下则不太在乎每个研究机构的“平均”水平。斯威尼认为,英国需要的是在下一次重大科学突破中夺得先机,因此开创性的顶级论文要比整体数量和覆盖面更加重要。

在研讨会中,斯威尼还表示不喜欢目前英国的长期教授制度,认为美国的五年评审更有助于学术研究。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主任川合真纪(Kawai Maki)则提出了反对,认为过于频繁的审核和标准修订会分散研究者的精力,不利于他们专心创造。

在另一个主题报告中,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指出,尽管一些机构已尝试同行评议制度,但量化指标依然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科研评估。量化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科研产出,但是过于量化的评估方法也显现了弊端,如科技人员忙于资源上的竞争而忽视了科研质量等。

斯威尼和川合等人均赞同,最核心的评估应当来自对发表成果的同行评议状况,而引用数等量化评估只是一个近似。他们也认同要建立成熟的评议体系并不容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94687, encodeId=9663199468e9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d51e34593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讨会#</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9, encryptionId=3d51e345936, topicName=研讨会)],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87b1109, createdName=kcb069, createdTime=Mon Dec 01 16:50:00 CST 2014, time=2014-12-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12-01 kcb069

相关资讯

汪晓军:什么是真正的科研成果

有人问我,你现在还要写SCI论文吗?我笑了。我说:“我偶尔写一写博文,博文是我自己亲自写,SCI论文都是研究生写,我只是做修改定稿。” 不少人诟病当今科技界以SCI论文及论文数量的多少论英雄,我却不这么看。就像高考一样,虽然有许多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算是比较公正的标准。 论文作为科研成果,刚开始时国内的会议论文都算,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都是吃香的。后来有了国际会议,一些国际会议的论文能被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