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或者不来 我就在这里——医生的坚守

2015-08-26 佚名 环球医学

当夜幕降临,路边的灯火开始闪烁,许多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踏上回家的路时,医生的夜班才刚刚开始;当你正在与家人围坐在一起,感受节日的喜庆时,医生还得留在医院,陪伴在患者的身旁;当你说累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医生可能还要为患者的下一台手术做准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医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患者,无论你来或者不来,他都在这里守候。 医院里的患者来了又走,一拨又一拨。患者看病时都注重自己

当夜幕降临,路边的灯火开始闪烁,许多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踏上回家的路时,医生的夜班才刚刚开始;当你正在与家人围坐在一起,感受节日的喜庆时,医生还得留在医院,陪伴在患者的身旁;当你说累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医生可能还要为患者的下一台手术做准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医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患者,无论你来或者不来,他都在这里守候。
 
医院里的患者来了又走,一拨又一拨。患者看病时都注重自己的感受,谁又真正了解过医生?谁又知道医生的酸甜苦辣?
 
我真正了解医生的工作,是在那天晚上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胃结直肠外科的医生进行了实地采访之后。
 
那天晚上22时30分,胃结直肠外科一台常规手术即将开始!
 
我穿上了手术医生穿的手术服走进手术室。虽然空调下的环境很凉爽,但裹得严严实实的感觉还是有些憋得慌,真想一把扯掉口罩痛快呼吸空气。
 
手术台前,殷康弘医生正小心翼翼为一位已经麻醉的患者插导尿管,麻醉后的病人暂时失去知觉,需要用导尿管引出尿液到回收袋中。导尿管虽然插好,但尿液却没有排出,殷医生就用手轻轻按压病人腹部增强排尿的压力。然后他弯下腰,单膝跪在地上仔细检查管道,接着起身检查导尿管与患者尿道相连的地方,如此反复好几次。终于,黄色的尿液从导尿管中流出,殷医生终于松了口气。
 
殷医生将刚才手上戴的橡胶手套脱了下来,扔进了废物回收桶。我很疑惑,难道手术这么快就结束了?殷医生解释说:“刚才检查导尿管用过的,不能再用了,必须要符合无菌操作条件,要是戴这样的手套做手术,会有感染风险。”我这才明白,医生在操作中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每个细节的遵守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病人喝了很多酒,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空腔脏器穿孔,感染性休克,情况很危险,我们需要立即腹部探查,是急诊绿色通道过来的,我们给他先做手术,术后再考虑费用的事情。” 殷医生说。
 
干净的绿色无菌布一层层铺在患者身上,只露出切口位置,无影灯下,手术台多了些庄重。麻醉医生龙端阳紧盯着面前的麻醉监护仪,手术护士李雪梅早已摆放好手术器械。对于手术医生来说,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绝对是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等胃结直肠外科的住院总、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高羽也赶到了,手术就正式开始。患者小腹处被定位画线,手术刀轻轻地划开皮肤,再用多功能解剖刀慢慢将肚皮一层层剥开,腹腔很快就展现眼底。患者在手术台上就如同艺术品一般接受医生的“雕琢”。虽然这只是一台小手术,但医生们仍然严肃认真。
 
在排除掉胆道系统,阑尾炎后,医生们将焦点集中在胃十二指肠,很快找到了十二指球部后壁溃疡穿孔。“找到了!”他们兴奋地说,并紧紧地用S拉钩尽量把手术切口撑大,便于有更大容量缝合穿孔的地方。他们把S拉钩戏称为大S小S两个明星的名字,这给紧张的手术增添了风趣。
 
手术经过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成功结束。时间定格在23点55分。我在旁边腿都站麻了。这还是一台小手术,要是遇到一台大手术,一站5个小时以上,甚至10小时以上,医生没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体魄都是难以胜任的。许多医生就因长时间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
 
刚下手术台,高生就火急火燎跑向更衣室,他说之前急诊科的一个病人又严重了,他得第一时间赶过去,估计整个晚上都将守在急诊科了。
 
夜已经很深了,我呵欠连天,本以为回到科室就可以去值班室睡觉,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奢望。
 
殷医生回到科室,马上打开电脑忙起来,他说:“要把手术记录写好,免得明天忙起来耽误了。”他还没敲上几个字,护士就催促他去处理病人情况。晚上是外科病人最疼最难受的时候,各种事情需要他一个人处理,有的发高烧、有的喊伤口痛、有的心烦气躁,都会找到他。
 
忙的累的不止是医生,还有护士。这天夜里有三个人值班。一个盯在科室重症监护室不能出来,其他两个人需要负责另外40多张床位,基本很少看到她们坐下来。护士长李光焰笑着说:“护士不出门,日行一万米,这可不是吹出来的,是用两条腿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位护士告诉我,她刚当护士的头个月,腿都走肿了。最后,脚掌长出了一层老茧。
 
凌晨一点多,殷医生终于可以休息了。可是才睡下不到半小时,护士又喊他处理病人情况。他好不容易回到床上睡着,一会又被叫起来,反反复复,一个晚上要起来十多次,平均20分钟一次,他根本就没睡好。长期这样的话,身体可真吃不消。殷医生却说:“没事,我们都已经习惯了,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得把责任扛起来,总不能抛下病人不管吧。”
 
次日清晨7时许,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发现殷医生已经去忙工作了。他说,7点40要早交班,需要把相关工作梳理好。整个科室已经开始忙碌,上班的医护人员正接踵而来,在新的一天,他们又将与时间赛跑,去救治更多的生命。
 
医生的苦,医生的累,全在这一夜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有苦也有累,但是治好一个患者带给他们的自豪与快乐却是其他东西都无与伦比的。
 
有几位护士还长写下自己的从医感悟。这些精短语言,流露的是他们心中坚守的那份纯粹的信念。
 
“既然选择了护理这个岗位,既然热爱这份崇高职业,就要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也许成不了南丁格尔,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好护士”。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我都在那里;不管你褒奖,还是贬损,我就在这里”。

 
虽然医生难以享受平常人的恬静生活,但从医的路上,他们绝不孤单,因为他们有患者需要守护,这就是他们莫大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6095, encodeId=0a023609569, content=加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5b61624599, createdName=xykzfl, createdTime=Wed Aug 26 23:30:00 CST 2015, time=2015-08-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8-26 xykzfl

    加油

    0

相关资讯

谁来向患者传达死亡这个坏消息?

来医院看病的患者都希望自己健康地走出医院,但是医学并非万能,对许多疾病还是无能为力。医生可能比任何人都清楚,患者虽然在接受治疗,但痛苦和死亡却离他越来越近。这个时候,尤其是在临终关怀机制尚未健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真的要把这个坏消息传达给患者吗?死亡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可是作为医生,不得不频繁地接触到这个“字眼”。对于如何跟患者谈论死亡问题,一名美国医生讲述了他的困惑。我是负责为45岁的

美国最赚钱职业是什么?医生医生还是医生!

美国就业网站(Careercast.com)日前公布了美国2015年收入最高的职业,外科医生、精神病医生和全科医生位居前三。而石油工程师因工资增幅最大也首次跻身前十行列。医疗行业最稳定最高薪医疗行业和信息科技类职业无疑是美国最稳定、待遇最好的工作。医疗行业因其最严格的技术要求,成为美国最高薪职业。在该网站公布的2015年职业评价报告中,外科医生、精神科医生以及全科医生成为最高薪的三个职业。此外还有

医改,忘了问一句“医生过的好吗?”

这么多年来,医改都在致力于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具体措施上,医改也要求医院增加人文关怀,提高服务质量,回归公益,让患者满意。不过,医改却忘了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医生。医生的质量、医生的处境、医生的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没有好的医生,怎么会有好的医疗呢?所以,医改应该问一句“医生过的好不好?”有人说药价虚高造成了看病贵,也有人说以药养医的体制滋生了医疗乱象。于是,近几年医改都在

闹腾医生的笑话

我怀疑是神经方面出了问题——“医生,最近我的耳朵一直痒,就像有人拿羽毛td,又像有人朝耳朵里轻轻吹气,我怀疑是神经方面出了问题。” 医生仔细为我做了检查后说: “小伙子,你该理发了。” 小明跟医生说他失眠,很多方法都没效,医生给了他一张名片说这个人可以帮助你。回到家后,小明决定试一试打了电话,谁知对方竟是位数学老师,刚接通电话就要给他讲题。 一护士为男患者送检尿样, 却不小心把患者的尿样撒

作为医生,我看不起病,我不敢休假

作者:张琨来源:张琨随笔(微信公众号:zkmemo)北医同学二十年聚会,分布在各大医院的同学一起聊家常,听得两个故事,让我感慨。一个同学去世前说:“请让我死在老家吧,省些钱给孩子。”一个同级的同学,分配在“吃线”的科室(经常受辐射线照射)。早年间防护措施并不完备,他人又很拼,为了缩短手术时间,经常进行术中影像检查,结果得了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医院给员工上的医保给付水平很低,也没有给员工本院看病的

医生们很需要的是什么?

8月10日,上海东方卫视播出了一期访谈类节目《医生的心结谁能解》,只是三位医生的三个案例,但这三个案例却代表着中国医生悲惨的生存状态。中国有那么多是医生,那么多医疗纠纷、医生过劳、伤医砍医,其实,医生们需要的很少,但社会回报给这个群体的却让人心痛!一、紧张的医患关系“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深刻的反映了医生的能力,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的观念总是医生必须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