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也谈换头术:如此“突破性”的实验为何要放到中国

2017-11-21 朱昌俊 澎湃新闻

随着海外代购渠道日渐多样化,“海淘族”的清单也越拉越长,除了化妆品、奢侈品外,许多人开始热衷于海淘药品,一些“网红”产品甚至被奉为“神药”,经常出现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海淘药品背后暗藏诸多安全风险,盲目跟风很可能有损健康,消费者需要理性选择,谨慎购买。现象“别人家孩子都在吃海淘药,自己也不能落伍”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徐晓丽在海淘药品上花了近千元,“有日本产的特效感冒药,德国

随着海外代购渠道日渐多样化,“海淘族”的清单也越拉越长,除了化妆品、奢侈品外,许多人开始热衷于海淘药品,一些“网红”产品甚至被奉为“神药”,经常出现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海淘药品背后暗藏诸多安全风险,盲目跟风很可能有损健康,消费者需要理性选择,谨慎购买。

现象

“别人家孩子都在吃海淘药,自己也不能落伍”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徐晓丽在海淘药品上花了近千元,“有日本产的特效感冒药,德国产的通鼻精油,澳洲产的退烧药,都是常用药,在妈妈群里很火的。”徐晓丽表示,女儿出生以来,使用的药品,如维生素D、止咳糖浆、益生菌,多半都是自己从国外淘来的,“有在网上买的,也有通过朋友代购的,有时候关注的母婴公众号上也有组织团购,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在吃海淘药,觉得自己也不能落伍。”

作为网购达人,陈璐的清单上也从来不缺“网红”药品,“介绍里一般都会说是无激素、无抗生素,不产生药物依赖,成分安全,应该比国内买的药副作用小一些吧。”打开手机,陈璐经常可以看到妈妈群中有人发来的推荐清单,“像日本人气药品、德国必购药品,列出来的都是抢手货。”有一次,儿子感冒迟迟不好,她便在群里求助,很快有妈妈给她介绍了德国的一款顺势疗法感冒药,还发来了代购链接,组织拼单。尽管对药品了解不多,但陈璐相信过来人的经验,于是买了两盒,“拿到药以后,也看不懂说明书上具体写的是什么,用法要直接问代购。”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主打海外药品代购的卖家数量繁多,点开商品详情,往往只能看到诱人的广告语,仅有的中文说明中,通常只列出了部分功效和用量,对于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具体成分等鲜有标注。
以一款月销量近200件的德国止咳糖浆为例,页面介绍中,几乎被所谓的物流单据、海关税单和药店宣传册照片占据,而真正有关药品本身的信息,除不同年龄的服用剂量外,再无其他任何提示。

通过微信,记者联系到一个专做澳洲药品代购的买手,对方表示,“只要是澳洲药店有卖的,都能想办法买到。不过,还是保健品需求量更大,特别是针对妇科的蔓越莓胶囊和缓解痛风的西芹籽。”当记者问到药品是否有进口注册证和中文标识时,对方回复称“个人代购不需要这些东西,都是亲自到药店去买原装进口的,跟当地人买到的一样。如果不放心,还可以附上小票和代购照片”。

风险

看不懂说明书,存储运输条件不达标

“我一直都是反对海淘药品的,尤其是在网上找代购,背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冀连梅表示,购买者很可能不懂当地语言,如德文、日文等,看不懂说明书,用药风险很大,“其实哪怕是英文的,一些人以为自己看得懂,但作为非专业人士,也未必能理解其准确含义。”

冀连梅告诉记者,自己曾接触过一位患者,原本是想买沐舒坦口服液,结果从德国淘回来的是雾化溶液,“卖家不懂,她也不懂,就直接用,等找到我时才知道其实用错了,二者含量不一样。”

类似的情况,冀连梅还遇到过很多。“有朋友向我咨询,说给孩子用一款日本淘回来的号称新药的滴鼻剂,怎么越滴鼻塞越严重。我一看有效成分是萘甲唑啉,赶紧告诉她不能长期用。”冀连梅谈道,萘甲唑啉是一种减充血剂,短期使用效果立竿见影,但连续使用超过7天就可能使症状反弹,还存在发生药物性鼻炎的风险,导致鼻腔干燥,鼻黏膜萎缩造成永久伤害。同类的药物成分还有羟甲唑啉和赛洛唑啉,都只适用于短期偶尔使用,不能长期使用,“这些成分哪怕是在外包装上用外文清楚地标注着,海淘卖家也不会把它翻译成中文告诉你。这其中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卖家自己就不认识这些成分,另一种可能是卖家知道这些成分对患者并不安全,因此有意不告诉你。”

据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头颅移植手术实验,近日由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塞尔吉奥·卡纳韦罗和中国医生任晓平携手在哈尔滨成功实施。虽然这一手术是在遗体上进行的,但仍然引来极大关注。

合作“头移植”手术的中国医生任晓平(右)和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维罗。  本文图片均来自“新快报”微信公众号(除署名外)

所谓外界对此次手术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是源自“换头术”本身的巨大颠覆性和罕见性,另一方面则更多由于其引发的来自伦理和人文层面的争议。

客观地讲,对于“世界首例头颅移植手术实验成功实施”这一结论,目前来看仍存在着分歧。有医学专家质疑,“手术应该是指在活体上进行的操作,在遗体上进行的实际是解剖或解剖学研究。”而事实上,在今天上午的媒体见面会上,这次参与手术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也坦陈,“不是头移植,是完成了人类首例人体头移植外科实验模型。”

但不管怎么说,头颅移植实验按照通俗的方式表达,其最终指向应该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换头术”。《聊斋志异》等中国志怪小说,现代科幻电影和大型魔术表演中,都有“换头”的概念或场景。而无论是传说还是科幻电影中,换头术都代表着一种至高的“技术”,这也照应着在现实中的难度。

某种程度上,换头可能代表着人类对永生和身体处置的一种终极幻想。可假如人的脑袋可以随意被更换这一天真正到来,却未必有我们设想的那么美好。

在整形、器官移植乃至克隆、变性都不再是难题的今天,换头术的颠覆性依然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临床医学中主要将脑死亡作为死亡判定标准,当一个人的头颅与身体分离时,其生命的延续,到底是头颅还是躯干?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意味着头颅和躯干都不再是构成一个人的完整标准。那么,当头颅移植到另一副躯干之上,到底谁能代表新的生命,那还是被拯救的“自己”吗?届时,“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可能就不再是一种终极意义上的哲学命题,而可能是困扰“活人”的现实之问。

从法律角度来看,真正的换头术,必须是在活人身体上实施,那么实施者,到底该承担怎样的法律风险和责任?摘下一颗鲜活的头颅,与一般意义上的“杀头”有何本质区别?进一步讲,个体是否有权力赋予他人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一场不确定、不可逆的冒险?这在安乐死都仍未取得普遍法律共识的今天,其争议相信不会小。另外,头颅和身体的置换,也构成对人格唯一性和身份唯一性的直接挑战。这些都涉及法律对于医学创新边界厘定的问题。

理想状态下,换头术如果完全成熟,并且成本能够被多数人承担,确实意味着更多生命能够被拯救。但是,当有一天,人的头颅和躯干可实现随意组合,是否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那些拥有或自诩拥有优秀头脑的人,为了“搭配”更精致的躯干,或者头脑不“优秀”者,为了追求更优秀的头脑,从而选择剥夺他人的躯干或头脑?在今天被调侃的“卖肾”,在有一天会否变成“卖头”和“卖躯干”?

这种假想或离现实太遥远,可换头术真能够成为现实,对于这样的伦理风险,却不得不有提前的预防和警惕。而在世界医学界,也不乏将卡纳韦罗称为“罪犯”的声音。

现代医学的每一次重大技术进步,都伴随着对既有社会伦理、法律和“身体观”的挑战,一些新概念或技术,在一开始也往往都有着“惊世骇俗”的面向。在这个意义上,以今天的伦理观来完全否定换头术的未来,或难言是足够严谨的。但是,面对如此多的伦理争议和法律模糊地带,以及未知风险,对于这样的试验,抱持慎重态度是必须的。毕竟,这关系到对“人”和身体的重新定义,对手术伦理风险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应甚于对技术上的“安全”考量。

最后不得不思考的是,这个如此具有“突破性”的手术,为何最先选择在中国实验?到底是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还是由于我们社会缺乏足够的伦理(包括社会伦理和医学伦理)制约和规范?

我们注意到,迄今为止,卫生主管部门尚未就该手术实验表态。给科学探索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空间,是必要的,但科学研究的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规范也不应缺失。虽然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但由于换头术目前只在遗体上进行,超出了办法的规范范围,这也给我国的医学伦理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换头术搁浅,因为打开方式不正确

2015年,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赛吉尔·卡纳维罗和他的首位志愿者——俄罗斯男子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共同向众人宣布,他们将进行世界上首例换头手术。这一消息瞬间轰动全球。此后的两年,卡纳维罗又称,换头术将有中国医生参与,并且将在中国进行。但是,这一切都被否定。现在,31岁的斯皮里多诺夫终于公开承认自己的梦想破灭,原定今年对其进行的换头手术无法实现。不过,斯皮里多诺夫对此的解释是,手术计划并没有取消,只是

离换头只剩 9 个月 世界首位换头术志愿者向红星新闻**讲述心路历程

时间已近 2017 年夏天,距离瓦列里? 斯皮里多诺夫和卡纳维罗医生预计进行头部移植手术,只剩下不到 9 个月的时间了。瓦列里 斯皮里多诺夫回到两年前,这位来自俄罗斯的计算机工程师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的那一刻——2015 年,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维罗和他的首位志愿者——俄罗斯人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向所有人宣布,他们计划在两年后进行世界上首例头颅移植手术。消息一经公布,瞬间轰动全球,吸引了所有

“换头术”焦点:意大利外科医生和哈医大教授能否修复脊髓?

2016年5月,卡纳韦罗再次宣布将于2017年底进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不过,志愿者换成了中国人,且地点也移至中国。手术将由中国团队指导操作。同时,任晓平再次对媒体声明,手术时间和地点都没有确定,这项研究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2017年5月,卡纳韦罗重申10个月之内,一名中国患者将在哈尔滨接受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还表示任晓平将在2个月内举行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手术具体日程。任晓平再次回应:没有

中国人将接受换头术?无稽之谈!但国内团队已进行了3年研究

日前国内很多媒体转载源自《印度时报》的消息称,世界首位接受「换头手术」的患者将由此前的一名俄罗斯人改为中国人,这例手术将由中国医疗团队操刀,预计明年底在中国实施。这一消息确实吗?参与相关研究的中国专家怎么看?印媒趣味文章本月14日印度《经济时报》(并非所谓《印度时报》)周末特写版刊登了一篇关于意大利医生卡纳韦罗计划在中国进行人头移植的文章,作者是一名叫普拉卡什-钱德拉的脑外科大夫。新华社驻新德里记

“换头术”升温:前沿探索不该突破科学边界

近日,被冠以“世界首例换头术成功实施”标题的新闻,获得了各界的广泛关注。18小时手术,完成神经、血管、组织的连接——这种类似科幻想象的场景,赫然出现在各大媒体标题中,不免令人惊异,难道这项技术即将进入现实生活。

中国人将接受全球首例换头手术?中国专家否认

真相 | 中国人将接受全球首例“换头手术”?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日前国内很多媒体转载源自印度媒体“《印度时报》”的消息称,世界首位接受“换头手术”的患者将由此前的一名俄罗斯人改为中国人,这例手术将由中国医疗团队操刀,预计明年底在中国实施。这一消息确实吗?参与相关研究的中国专家怎么看? 【印媒“趣味文章”】 本月14日印度《经济时报》(并非所谓《印度时报》)周末“特写版”刊登了一篇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