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下载指南 最新发布 最多下载
共查询到97条结果
2018 SCCT专家共识声明:女性患者冠脉CT检查 共识 CN

2018年10月,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CCT)发布了女性患者冠脉CT检查共识声明,文章主要针对女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CT检查进行诊断和危险分层提供证据指导,有效恰当的应用CT检查可以提供改善高危女性患者的检测手段,从而改善疾病结局。

上海市肺科医院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的诊疗共识(第一版) 共识 EN

随着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尤其是低剂量薄层CT筛查项目在中国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 GGNs)被发现。虽然国内及国际上已发布了一系列针对肺部GGNs的指南,但是这些指南的撰写者多来自呼吸、肿瘤及影像专业,可能缺乏对现代微创胸外科的充分认识,造成外科手术在肺部GGNs诊治中的作用不明确

3D打印矫形器设计、制造、使用标准与全流程监管的专家共识 共识 EN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快速成型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一种快速成型加工方式,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易于制造复杂结构等特点。自1986年制造了第一台3D打印机以来,3D打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价格也逐年降低。矫形器作为一种与人体密切接触的康复辅助器具,个性化设计和制造尤为必要。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个性化设计和制造矫形器成为可能。与传统制作矫形器的方式

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指南(2017) 指南 EN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组织国内来自于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及放射、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基础研究及部分工程类和计算机专家,在2013年“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并撰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参照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制定标准与规范撰写,旨在总结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推广新的概念及临床证据、提高对脑侧支循环临床意义的理解,推动脑侧支循环的规范评估与治疗。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 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共识 EN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蛋白质结合的ICG 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 的外来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 左右的近红外光。自Ishizawa 等首次使用ICG 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指导肝切除术以来,该技术作为一种细胞功能水平的辅助工具,

肝胆管结石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专家共识 共识 EN

肝胆管结石三维可视化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肝胆管结石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其借助CT 和(或)MRI 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融合、计算、分割、渲染等,将肝脏、胆道、血管、结石等目标的形态、空间分布等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可直观、准确、快捷地将目标从视觉上分离出来,为术前准确诊断、手术方案个体化规划和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决策。为规范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管结石临床诊治中的应

2017 SCCT共识声明:无症状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临床适应症 共识 CN

2017年2月,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CCT)发布了关于无症状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临床适应症的临床共识声明,该专家共识声明总结了冠状动脉钙评分早无症状人群中应用的现有数据及其个人风险预测能力。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共识 EN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继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由于具有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对病灶定位和定性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等优势,CT检查已成为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各级医疗机构。规范CT检查技术,为临床和诊断提供普遍公认的优质图像至关重要。为了规范CT检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内相

2016 SCCT指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 指南 CN

该指南是对SCCT2009年冠脉CTA检查指南的更新,目的是基于最佳实践证据提供标准的实践方法和高质量的结果从而改善患者的诊断和管理。

2016 中医痰证诊断标准 其他 EN

证候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证候诊断研究是建立在广度、深度、基础与深入、数据研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基础上的研究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为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数据挖掘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构建证候诊断标准模型的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之一,是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一个热点。潜在类别技术与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证候诊断的新技术之一。宏观表征是一个可

2016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共识 EN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在模拟的X线摄影检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成像和数字化图像处理的过程。数字X线摄影较模拟的X线摄影成像速度快,摄影参数采用自动曝光技术,宽容度大,辐射剂量低,图像密度分辨率高且层次丰富,成像的介质是能进行数字化光电转换的探测器,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后处理,数字图像有助于传输和会诊。数字X线摄影主要包括计算机X 线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化X

2016 计算机导航辅助脊柱外科手术指南 指南 EN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自2009年开始组织全国50余位骨科与计算机导航领域专家对计算机导航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等14 项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开展循证医学研究。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立项,制定《脊柱外科计算机导航技术》。期间邀请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50余位专家开展了多次研讨,完善该操作标准。20

2016 ASE/SCMR/SCCT指南:大动脉转位患者多模式成像检查 指南 其它

2016年7月,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心血管核磁共振成像协会(SCMR)联合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CCT)共同发布了大动脉转位患者多模式成像指南,指南主要介绍了大动脉转位的多模式成像检查,心血管磁共振检查,心血管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核闪烁扫描术,运动和压力成像,心导管检查和造影。

2016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 指南 其它

本指南的主要目的是推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医共识的失眠的中医药诊断与治疗方法;促进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加强对失眠治疗管理;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指南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和办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

2014 骨形态计量学目前应用专家共识 共识 EN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简称骨计量学,属于体视学、生物医学组织形态计量学中的一个特殊分支,是将计算机、显示器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分析技术,其在二维的硬组织切片图像上,利用体视学方法,推导出反映骨重建、骨结构的三维参数,对组织化学的有色反应产物和放射自显影的银颗粒等方面均可进行定位和定量,是目前骨质疏松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重要科研手段。自1988 年中国体视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医学体视学会

共97条页码: 6/7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