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国家科学技术奖 点击跳转

“中国诺贝尔”揭晓,薛其坤获奖

“中国诺贝尔”揭晓,薛其坤获奖

导语:今天下午,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卢煜明、薛其坤各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大奖奖金。知社和您一起回顾一下这2位科学大家,和他们闪耀中国的科研成果,知社对大奖捐赠人的独家采访,以及业界对科学大奖的热评。未来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共设立“生命科学大奖”和“物质科学大奖”两个奖项,奖金各为100万美元,以表彰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被称为中国的诺贝尔。据称

知社学术圈 - 诺奖,生命科学,DNA - 2016-09-19

这只“二师兄”厉害了!未来人体器官都要找它借

这只“二师兄”厉害了!未来人体器官都要找它借

不过科学家们对猪的期待还远不止这些,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科研团队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白化西藏小型猪,这种猪的厉害之处在于,经过改造后它成为最优良的医学实验动物

羊城晚报 - 人体器官,移植器官 - 2017-01-12

亮相!江苏医院管理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

亮相!江苏医院管理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

届时,不仅有医院管理创新的方法、科学论与基础知识的介绍,更有相关医院管理专家讲授医院管理创新的工具与方法,可以说是江苏省在医院管理领域的一次全面亮

健康界 - 江苏医院 - 2017-11-01

PNAS:将DNA压缩百万分之一大小的秘密

PNAS:将DNA压缩百万分之一大小的秘密

这项研究开发的技术不仅提供了理解遗传学——所有生物的本质——的关键,而且还揭示了其他材料的3D结构,如病毒,其详细的结构非常重要。

细胞 - 基因组,DNA - 2022-01-20

屠呦呦获奖领域——疟疾与文化和历史的纠缠

屠呦呦获奖领域——疟疾与文化和历史的纠缠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终于在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30揭晓,三位科学家因为其在抗寄生虫领域的杰出贡献,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这其中,美国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 Omura因为他们开发出了抗蛔虫新药阿维菌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她和她的同事在青蒿素的发现、改进和发展等方面做

生物谷 - 屠呦呦,疟疾,青蒿素,文化 - 2015-10-08

私自进行基因编辑,最惨或被监禁3年!

私自进行基因编辑,最惨或被监禁3年!

据悉,对于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即使是个体研究人员和高中生也无需其它任何专业设备,便可独立将DNA片段插入细菌遗传编码中。那么问题来了,真的是谁都可以私自进行基因编辑吗?

生物探索 - 基因,编辑 - 2017-02-16

多位专家指导:如何提取和研究血液DNA,RNA与蛋白

多位专家指导:如何提取和研究血液DNA,RNA与蛋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分离囊泡、提取RNA、存储样本和分析数据,The Scientist杂志与多位专家学者探讨了检测不同血液生物学指标的策略,贡献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技巧。

生物通 - 血液,液体,活检,外泌体,蛋白质 - 2017-03-16

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我内心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我内心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曾经有这样一个身份——中科院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长,去年他放弃了美国国籍,再次成为拥有中国国籍的公民。

解放日报 - 神经所,蒲慕明,科研 - 2018-06-27

我国年科研经费数千亿 下一个“屠呦呦”在哪儿

我国年科研经费数千亿 下一个“屠呦呦”在哪儿

10月5日晚间,刚刚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外界表达了获奖感言。感言背后,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未来还会不会有“屠呦呦”出现。

第一财经日报 - 青蒿素,屠呦呦,科研,诺贝尔奖 - 2015-10-10

深切哀悼湖南省神经外科创始人、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曹美鸿教授

深切哀悼湖南省神经外科创始人、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曹美鸿教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一第二届常委、湖南省神经外科分会前主委名誉主委、《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主编、全国多种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与学术顾问、国内首批神经外科博士生导师

神外资讯 - 曹美鸿,教授,哀悼 - 2016-04-17

屠呦呦致信新华社:青蒿素是怎么发现的

屠呦呦致信新华社:青蒿素是怎么发现的

中医药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注和重视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新华社记者历经6个月,走访中医界、文艺界、体育界等多领域的领军人物,就弘扬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进行调研。

新华社 - 青蒿素 - 2017-06-28

屠呦呦亲笔信:“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是怎么发现的

屠呦呦亲笔信:“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是怎么发现的

调研中,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6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

新华社 - 中国传统医药,屠呦呦 - 2017-06-27

4位院士任职!中科大生医部学术领导集体亮相

4位院士任职!中科大生医部学术领导集体亮相

12月23日,中科大生医部迎来“掌门人”。

健康界 - 医学部,中科大,院士 - 2018-12-25

科研评价以论文“论英雄” 为何改不动?

科研评价以论文“论英雄” 为何改不动?

蔡华伟绘图 由于科学研究的高度专业性,在项目申请、论文审核以及评奖等活动中,同行评议尤其是“小同行”评审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论文导向’改起来真难啊!”回顾几年来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某国家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王宏宇十分感慨。“抛弃原有的‘论文数数’,设计新的方案就用了半年多时间,真要实施了还要做大量说服、解释工作,嘴皮子都磨破了。”王宏宇

生物谷 - 科研评价 - 2016-09-13

国家卫计委:涉及人体医学研究必须先过伦理审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制定《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所有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前,须先通过科研团队所在的机构(或)组织审查立项。《办法》要求,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应履行免费的网络登记备案,接受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未经备案的人体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报告,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也不得参与各类科技奖项的评

人民日报 - 国家卫计委,医学研究,伦理 - 2013-07-18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