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国际期刊《自然》发表我国科学家研发更高精度的基因编辑 点击跳转

王晓东:三论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王晓东:三论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今年诺贝尔季节在本月三号以生理和医学奖宣布正式拉开序幕。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诺贝尔科学奖是三项,每项获奖者不超过三人。就在诺奖宣布整整三周以前,我博后导师戈德斯坦发表一篇文章,以绘画艺术常见一个画框三个物体表现方式,讲述科学大奖多授予三人道理。除了调侃性地讲述西方文化对数字三执迷:从基督教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到独立司法,立法,和行政;甚至垒球三振出局; 说

生物谷 - 诺贝尔奖,细胞自噬 - 2016-10-08

【盘点】那些打破教科书挑战常规<font color="red">的</font>突破性进展!

【盘点】那些打破教科书挑战常规突破性进展!

目前教科书中很多理论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传统认知仅限于科学家们当前研究结论,而科学一直在发展,新研究结论也层出不穷,教科书中知识点会被覆盖更新,很多传统认知也会被替换。本文中小编就盘点那些打破教科书或挑战常规理论突破性研究成果。【1】Cell子刊:打破教科书发现:没有线粒体微生物 doi:10.1016/j.cub.2016.03.053 根据已知科学知识

生物谷 - 盘点,打破教科书的发现 - 2016-06-01

韩春雨<font color="red">基因</font><font color="red">编辑</font>技术恐遭弃用:数百个<font color="red">基因</font>中重复失败

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恐遭弃用:数百个基因中重复失败

导语:因为大面积无法重复实验,作者和所在单位又不出面应对质疑声,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领衔NgAgo基因编辑技术重复工作已经遇冷。自2016年5月2日在《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论文,NgAgo已经问世5个月,韩春雨在论文中描述NgAgo是一项和目前主流基因魔剪”CRISPR拥有同样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地实现对特定DNA片段敲除、加入。但在近日哥本哈根举办“CRISPR

澎湃新闻 - 韩春雨,基因编辑,实验 - 2016-10-06

十大<font color="red">国际</font>医学进展全览

十大国际医学进展全览

本报特梳理年度国际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科学网 - 医学进展 - 2017-12-13

叶丽林:在跟踪最前沿研究中实现超越

叶丽林:在跟踪最前沿研究中实现超越

照片由第三军医大学提供一则“慢性病毒感染免疫研究获重大突破,为根治艾滋病、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提供可能”消息,近日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突破性成果由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于8月3日在线发表,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叶丽林是论著共同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家在根治HIV等慢性病毒感染上取得突破)。“跟踪创新通常是很容易让人沮丧,跟踪最前沿已经很不容易,你还必须要实现超越。”叶丽林说。叶丽林跟踪创新“秘诀”,就

光明日报 - 叶丽林,病毒 - 2016-08-12

【盘点】浅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安全性

【盘点】浅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安全性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 也缩写为iPSC)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导入到小鼠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类似胚胎干细胞一种干细胞类型,产生iPS干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

生物谷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iPSC,成体细胞,皮肤细胞,线粒体,突变 - 2016-05-08

2016下半年血液检测研究进展一览

2016下半年血液检测研究进展一览

不详 - 体外诊断 - 2017-01-09

白血病精准医疗再进一步

白血病精准医疗再进一步

中外科学家合作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基因组学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全方位解析了该病分子发病机理,为精准医学提供了新模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E生物医学》。B-ALL是一类常见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同时占成人急性白血病20%。我国儿童B-ALL长期生存率达到70%左右,但仍有20%~30%治疗失败,而成人长期生存率仅约20%。联合课题组在国际上第一次应用全外显子组、全

中国科学报 - 白血病,精准医疗 - 2016-05-25

Review:<font color="red">基因</font><font color="red">编辑</font>如何摆脱 “脱靶” 困扰

Review:基因编辑如何摆脱 “脱靶” 困扰

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在多种不同基因编辑方法中,以 CRISPR/Cas9 系统最为便捷、高效,应用也最广泛。

中国科学报 - 基因编辑,CRISPR,技术 - 2020-02-18

国内口腔专家新发现14个唇腭裂易感<font color="red">基因</font>

国内口腔专家新发现14个唇腭裂易感基因

近日,武大口腔医学院边专教授团队和安徽医科大学孙良丹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唇腭裂易感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发现了14个新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易感基因,将唇腭裂遗传机制研究更进一步。相关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科学网 - 唇腭裂,易感基因 - 2017-03-07

2016年肿瘤研究领域<font color="red">的</font>中国成果

2016年肿瘤研究领域中国成果

1 月 25 日,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院所长赫捷院士(通讯作者),陈万青教授 (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CA-Cancer JClin 发布了《 2015

bio360 - 肿瘤,中国成果 - 2016-12-30

“中国青年女<font color="red">科学家</font>奖”颁布,9名女<font color="red">科学家</font>获奖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布,9名女科学家获奖

12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新华、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玲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吴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旺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教授杨倩等9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奖。

澎湃新闻 - 女科学家 - 2015-12-23

2012年Cell发表中国研究

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统计,2002~2012年(截止11月1日)10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 表102.26万篇国际论文,排名世界第2;被引用665.34万次,排名世界第6。此外,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位居世界第12位,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居世界第13位,临床医学仍保持世界第14位,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居世界第

生物谷 - Cell,研究,中国 - 2013-01-01

饶毅:中国论文数量充足而质量不足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布名为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称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很快将成为全球领导者。报告负责人预计,中国将在2014年依次超越英、德两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全球最有影响力科技强国。对此说法,科研界“名嘴”、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昨天(6月2日)表示,国内论文数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系列期刊推出了《自然通讯》这本杂志,“只要不造假

MedSci原创 - 饶毅 - 2012-06-23

我国科学家发明病毒直接转化疫苗新技术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 - 病毒,疫苗 - 2016-12-02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