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新思路 点击跳转

Sci Rep:意外发现新的人体器官,可以保护其他器官

Sci Rep:意外发现新的人体器官,可以保护其他器官

日前,据外媒报道,目前来自一个美国的研究团队已识别出一个以前未被发现的器官,研究人员发现,曾被认为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实际上是充满流体的间质网络,这些间质网络组成了新器官,该器官具有缓冲功能,可以保护其他器官。

医谷整理 - 新发现,器官 - 2018-03-29

Nature子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机制新发现

Nature子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机制新发现

来自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罗金才课题组在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Zyxin regulates endothelial von Willebrand factor secretion by reorganizing actin filaments around exocytic granules"(Zyxin通过重构包绕分泌囊泡的微丝网络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

生物通 - 血管内皮细胞,Zyxin,囊泡,骨架 - 2017-04-01

Cell Rep:诱导肺癌复发的“根源”被曝光,彻底解决化疗耐药性问题!

Cell Rep:诱导肺癌复发的“根源”被曝光,彻底解决化疗耐药性问题!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初期效果不错,但是接下来就会产生耐药性,后果致命。那么,如果医生可以及早发现病人产生耐药性,是否可以找出应对的方法来避免或者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来自西南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找到答案,确定肿瘤细胞的35-基因最可能对化疗产生抵抗性。发表于《细胞》杂志上的文章指出靶向对化疗产生耐药性的肺癌新药,并可以在第一时间阻止这种耐药性的产生。

来宝网 - 肺癌,癌症,复发,化疗 - 2017-05-24

Cancer Res:科学家建成恶性脑癌小鼠模型,有望促进癌症研究进展

Cancer Res:科学家建成恶性脑癌小鼠模型,有望促进癌症研究进展

脉络丛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CPC)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脑癌。最常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临床报道较少,目前治疗首选最大程度的手术切除,其次为放、化疗治疗,年龄≥3岁的患儿行放化疗治疗,而年龄<3岁患者一般不考虑放疗,考虑化疗

生物探索 - 恶性脑癌,动物模型,基因突变 - 2019-03-29

Nat Genet:研究确定新的肺癌诱发因素!

Nat Genet:研究确定新的肺癌诱发因素!

使用由多个癌症联盟开发的OncoArray基因分型平台,最近大量的聚合基因组关联研究确定了肺癌的新易感基因座,这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虽然吸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但过去的研究表明,肺癌的遗传率估计为18%。以前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几种肺癌易感基因座,但其大部分遗传性仍然无法解释。本研究对肺癌病例和对照进行了额外的基因分型。

来宝网 - 肺癌,诱发因素 - 2017-06-14

Nano Lett:病毒纳米器件实现动脉硬化斑块体内成像和药物靶向运送

Nano Lett:病毒纳米器件实现动脉硬化斑块体内成像和药物靶向运送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早期和中期一般没有症状,晚期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则引起中风和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与靶向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崔宗强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先恩课题组合作,创建了“荧光-靶向-药物”多功能病毒样颗粒纳米器件,在小鼠活体内实现了动脉粥样斑块早、中、晚不同时期的荧光成像和药物靶向运送。该团队基于猴病毒40(SV40)

武汉病毒研究所 - 病毒,纳米器件,靶向运输 - 2017-04-26

Nat Rev Nephrol:中科院时玉舫课题组在就炎症微环境调控干细胞的应用和机制发表特邀综述

Nat Rev Nephrol:中科院时玉舫课题组在就炎症微环境调控干细胞的应用和机制发表特邀综述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时玉舫(客座)、王莹研究员等撰写的特邀综述“Immuno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mesenchymal stem and stromal cells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文章系统地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

中国科学院 - 中科院,炎症,微环境,调控干细胞,应用机制 - 2018-06-23

Nat Biomed Eng: 中外科研团队研发出修复心脏“创可贴”

Nat Biomed Eng: 中外科研团队研发出修复心脏“创可贴”

苏州大学教授杨磊(现任职河北工业大学)团队、复旦大学教授孙宁团队与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团队合作,研发出一种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的粘弹性自黏附心肌补片。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4月15日《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中国科学报 - 修复,心脏 - 2019-04-16

Cell Res:CRISPR-Cas9功能基因组学筛查找到癌症靶点

Cell Res:CRISPR-Cas9功能基因组学筛查找到癌症靶点

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上海市肿瘤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CRISPR screen identifies CDK7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发现,通过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筛查揭示了CDK7可以作为肝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生物通 - 肝癌,靶点,基因组 - 2018-07-23

Adv Mater:基于超小WO3-x纳米晶体的新型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

Adv Mater:基于超小WO3-x纳米晶体的新型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

医学影像技术如CT、磁共振和超声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它们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联合使用多种互补的影像技术来克服单一模态成像的缺点是提高肿瘤精准诊断的重要策略。影像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一方面取决于影像设备的硬件条件,另外还取决于所使用的探针性能和影像方法学。此外,将多种治疗功能同时整合到影像探针中,实现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是分子影像发展的重要方向。因

MaterialsViews - 纳米晶体,WO3-x,诊疗一体化 - 2017-05-31

新证据表明帕金森病可能源于肠道

新证据表明帕金森病可能源于肠道

这一发现为治疗这种中老年常见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帕金森病以手脚震颤、动作迟缓等症状着称,目前的医疗手段只能缓解症状,但不能阻止病情发展,也无法治愈疾病。

新华社华盛顿 - 帕金森病 - 2019-07-01

PNAS:华中科大廖燕宏研究组与合作者发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论文

PNAS:华中科大廖燕宏研究组与合作者发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论文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廖燕宏教授团队和阿根廷天主教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Birnbaumer实验室Lutz Birnbaumer教授共同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论文题目为《TRPC3/6/7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Major contribution of the 3/6/7

生物帮 - 心肌缺血,再灌注,TRPC3/6 - 2017-05-25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剔除小鼠艾滋病病毒

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人近日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朝着开展人类临床试验的方向迈出一大步。此前,胡文辉等人已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清除了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系、艾滋病患者体内取出的T免疫细胞以及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人源化BLT小鼠是指移植了人的骨髓、肝和胸腺组织或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这种小鼠具有人类功能性免疫系

新华社/林小春 - 基因编辑,艾滋病病毒 - 2017-04-12

AAIC 2013:小胶质细胞调节剂:MCI治疗新希望

2013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 2013)的一项最新研究发布初步结论,小胶质细胞调节剂CHF5074(特别是APOE4 载体)与M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相关。Ross博士报告说,CHF5074具备“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显著的获益”,这将有重要“临床意义”。 研究概述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的“垃圾搬运工”;β淀粉样斑块干扰小胶质细胞使其释放炎性蛋白,导致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与AD的病程和进展相

AAIC - 阿尔茨海默病,小胶质细胞调节 - 2013-07-17

科研的悬赏激励模式

科研激励的模式很多,例如学术任职、学术声誉、社会职务、各类科技奖励等等,但大部分都是对已经完成的成果的人的激励,对正在从事科研活动的人的激励措施主要是给予各种研究经费和研究条件的支持,但是相对比较被动。也有一种更为积极的模式,最近被英国美国政府和重要研究机构频繁采用。在本人看来,这种激励模式值得尝试的。 最近英国政府最近设置的经度奖筛选出耐药菌检测的研究方向,最近美国国防部弄了一个病毒基孔肯亚病流

博客园 - 科研,悬赏激励 - 2014-08-25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