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

为鼓励抗肿瘤创新药研发,进一步规范抗肿瘤药联合用药临床试验设计,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抗肿瘤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肿瘤

抗肿瘤创新药上市申请安全性总结资料准备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

为鼓励抗肿瘤新药研发,进一步规范新药上市申请安全性资料,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抗肿瘤创新药上市申请安全性总结资料准备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肿瘤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2020年)

为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统计学技术要求的统一尺度,鼓励和指导工业界进一步优化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设计,以提高临床研发效率,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肿瘤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肿瘤

FDA成人肿瘤临床试验纳入青少年患者的共识

Docket Number: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临床试验 肿瘤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

国卫办医函〔2019〕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我委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牵头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进行了修订完善,制定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肿瘤

已上市抗肿瘤药物增加新适应症技术指导原则

已上市抗肿瘤药物增加新适应症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肿瘤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肿瘤

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4年第2号)

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肿瘤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应用原则—中国肿瘤介入专家共识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证化疗在局部治疗中发挥最大抗癌效力的一个必要途径。TAI 中药物选择既要遵循常规全身化疗基本原则,又要兼顾经导管区域性药物灌注特性。理论上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均能经动脉灌注,但需经人体转化后才能起效的药物不适用于TAI。TAI 是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直接灌注药物,能克服部分静脉化疗无法通过的生理屏障,起到药物“首过效应”,从而显著提高肿瘤局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家委员会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肿瘤

中国肿瘤热疗临床应用指南(2017.V1.1)

热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之后的第五种肿瘤治疗手段,亦是重要的肿瘤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临床应用无毒、安全,也称为绿色治疗。近年来,肿瘤的热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国许多地市级医院甚至县级医院都普遍开展了肿瘤的热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外尚无肿瘤热疗的指南和规范,为了指导和规范肿瘤热疗的临床应用,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服务,特制定中国肿瘤热疗临床应用指南,就浅部热疗、深部热疗、全身热疗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热疗专业委员会

肿瘤 热疗

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肿瘤本身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直接或间接侵袭肾脏、释放肾毒性物质及引起内环境的紊乱而导致肾损伤。而化疗、免疫治疗及放疗常导致骨髓抑制、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等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具有肾毒性、且经肾脏排泄,引起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放疗后则可能发生肾脏间质和血管的损害。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

CT增强扫描 肿瘤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 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蛋白质结合的ICG 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 的外来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 左右的近红外光。自Ishizawa 等首次使用ICG 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指导肝切除术以来,该技术作为一种细胞功能水平的辅助工具,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

计算机 联合 荧光 影像 技术 肝脏 肿瘤 诊断 手术 导航 应用 专家 共识

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 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

本规范所称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使肿瘤、肿瘤所在区域或全身的温度升高,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使肿瘤细胞损伤,单独或联合放疗、化疗等其它手段进行治疗的技术。该技术包括深部热疗(区域性热疗)和全身热疗,其加热的物理因子包括射频、微波、红外线、超声、电容、电磁等,治疗途径包括无创、微创侵入和经生理性腔道等。本规范所称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不包括肿瘤消融治疗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肿瘤 深部 热疗 技术 临床 应用 质量 控制 指标

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为规范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以下简称肿瘤热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肿瘤热疗技术的最低要求。本规范所称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使肿瘤、肿瘤所在区域或全身的温度升高,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使肿瘤细胞损伤,单独或联合放疗、化疗等其它手段进行治疗的技术。该技术包括深部热疗(区域性热疗)和全身热疗,其加热的物理因子包括射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肿瘤 深部 热疗 全身 技术 管理 规范

共57条页码: 2/4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