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Yong Li/Dafei Chai教授团队揭示DNA递送单克隆抗体靶向p53 R175H抑制肿瘤发展的新策略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DNA编码的抗-p53-R175H mAb,并证实其在体内具有抗肿瘤活性。此外,抗-p53-R175H BsAb与aPD-1联合使用展现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今日分享】肿瘤患者居家营养指南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肿瘤治疗的临床决策,还会重削弱了抗肿瘤治疗效果、增加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影响贯穿了整个肿瘤病程,是肿瘤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负性因素。
【今日分享】2005—2020年中国国家及分省疾病监测点的肿瘤死亡疾病负担数据解读
中国和美国发病率前10位中有5个癌种重合,其中导致死亡人数首位的均为肺癌。肿瘤疾病谱的改变,让已经获得证实的肿瘤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推广实施显得更为紧迫。
Nature Methods:新算法利用空间转录组数据构建肿瘤的“空间进化图谱”
癌症进展受多种因素驱动,研究推出 “CalicoST” 算法,可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推断相关 CNAs 并重建肿瘤进化轨迹,经验证优势明显,可为肿瘤研究提供助力。
磁性纳米颗粒,最新Nature系列综述,精确热疗!
在这篇综述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eff W. M. Bulte等人探讨了磁性纳米粒子介导的成像技术与磁流体热疗相结合的潜在用途,即选择性和精确地加热肿瘤位置,同时避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
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免疫细胞活性,IL-10、TGF-β、IL-4 和 IL-35 等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在肿瘤中起重要作用,阻断它们可能激活抗肿瘤免疫,文章分析了其作用及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浙工大毕晓宝/华东理工叶邦策ACS Nano:肠道益生菌来源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助力肿瘤免疫治疗
该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细菌外膜囊泡和纳米抗体的新型免疫细胞衔接器用于治疗实体瘤。
南方医科大郑磊、张静/港中文唐本忠院士《自然·通讯》:策略性设计的一价金配合物,通过化疗-光疗和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协同根除肿瘤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整合NHC-Au单元和AIE配体来设计一系列配合物的策略。
二甲双胍是怎么抗13个癌种的?一文总结!
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发现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治疗中显示出应用潜力。
病例分享 | 怪异核的病理诊断,恶性or退变?
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在很多肿瘤内均可见到怪异核细胞,肿瘤内出现怪异核细胞并不完全是恶性病变的特点,当肿瘤内出现怪异核细胞时,需要全面分析组织学及细胞形态,运用免疫组化手段或分子检测。
【今日分享】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护理专家共识
围绕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护理的最佳照护模式、筛查与评估、方案实施、营养教育等方面作总结和推荐,为临床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