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华中国际心脏病大会:聚焦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

2017-09-29 佚名 国际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破裂(CR)发生突然、猝死风险高、诊断困难,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急诊危重症,临床实践中需要医生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及早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破裂(CR)发生突然、猝死风险高、诊断困难,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急诊危重症,临床实践中需要医生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及早预防。在第十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暨华中国际心脏病大会2017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教授就AMI合并CR作了专题讲座,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心脏破裂分型

心脏破裂种类多样、分类形式众多,各型间特性不同,未来应统一分型,并进行分类研究。心脏破裂可分为室间隔破裂、乳头肌断裂、心室游离壁破裂和其他类型,其中心室游离壁破裂又可分为多种亚型,各种类型心脏破裂的发生率、发生时间、高危人群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AMI后心脏破裂发生率

近年来AMI后的CR发生率虽有所降低,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图1)。就具体的CR发生率而言,各中心检出率各不相同。这主要与缺乏简便有效的检出手段和尸检率较低有关。安贞医院对2012年1月~2015年3月10 284例AMI患者的分析显示,AMI患者CR的总发生率为0.79%,其中STEMI患者为1.48%,NSTEMI患者为0.20%。



图1. AMI后CR发生率与死亡率

AMI后心脏破裂发生机制

人组织标本的检测结果,炎性反应、心肌细胞外基质降解可能在CR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研究发现了很多AMI后CR发生的正相关因素及负相关因素(图2),但目前的机制研究尚不能解释高龄、女性、初次心肌梗死等导致CR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此外,目前CR相关机制研究结果多来自小鼠动物实验,而人与小鼠AMI后CR的发生率却存在显着差异,其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另外,相关机制的研究结果均未转化成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案。




图2. AMI后CR的正相关及负相关因素

AMI后心脏破裂预防

鉴于CR多表现为猝死,因此,必须解决上游预警,只有实现早期预警才有望实现综合干预措施。因此,临床实践中需探索结合临床、实验室、遗传学、影像学等建立CR早期预警体系。目前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已经将此作为重点项目,希望通过构建CR的生物样本库探索CR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荟萃分析显示,AMI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CR风险;动物实验初步显示,曲美他嗪可显着降低CR风险。

AMI后心脏破裂救治面临的挑战



结合四个临床实践病例,聂教授介绍了目前CR救治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首先,CR多表现为猝死,无充分的救治时间窗口。因此,目前CR应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一方面,对心包积液患者应高度怀疑CR并及早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穿刺引流有望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CR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另一方面,若AMI患者PCI术中突发循环崩溃应立即考虑CR,并尽可能维持循环。其次,手术治疗虽为首选,但应用起来却困难重重,术后死亡率仍较高,且需注意手术时机。目前,CR的手术时机仍存争议。近年来,欧美发布的STEMI相关指南并未给出明确推荐。再次,介入封堵等治疗手段仍不成熟。虽然AMI后择期经皮室间隔破裂封堵术安全可行,但目前应用经验优先,需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开展多项前瞻性试验以确定最适合应用的患者。最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积极应用循环辅助装置,为手术赢得时间,但目前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仍未普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23117, encodeId=72f2162311ea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9c751628f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脏破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628, encryptionId=09c751628fe, topicName=心脏破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ee920492824, createdName=liye789132258, createdTime=Sun Oct 01 03:56:00 CST 2017, time=2017-10-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AMA Intern Med:冠状动脉无创造影与非缺血性胸痛

研究表明非缺血性胸痛患者进行心脏测试会增加患者下游二次检测率,且该类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较低。该研究结果认为对于符合非缺血性胸痛的患者冠状动脉无创造影是不必要的。

CLIN CHEM:血清制备过程产生的小分子会影响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目前已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公认生物标志,但是它在血清中易于被蛋白水解降解。这种降解通常归因于μ钙蛋白酶的作用,尽管也可能有其它原因。近日,临床化学杂志(Clin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一项采用免疫印迹和质谱(MS)分析方法研究 cTnT降解的研究。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血清样品制备的过程中凝血酶介导的cTnT切割发生的假说。

Drug Saf:急性心梗/IS患者:强效缓释阿片类药物会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

2017年6月,发表在《Drug Saf》的一项由德国科学家进行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考察了与羟考酮-纳洛酮及其他强效缓释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CLIN CHEM:直接比较2条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规则策略

近日,国际杂志 《Clinical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直接比较2条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规则策略,即2小时加速诊断方案与2小时算法比较。

J Clin Periodontol:心肌梗死患者唾液及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

目的:研究唾液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心肌标志物与心肌梗死(MI)和牙周状态的关系,并研究唾液和血清心肌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JAHA: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早期和晚期心源性休克发病率和短期预后的趋势!

由此可见,院前和住院发发生的CS与较差的短期生存和住院死亡率相关,并且在那些院前CS患者中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预防或治疗院前和晚期CS的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住院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