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机体的DNA决定你爱不爱喝咖啡?

2016-08-28 佚名 生物谷

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能够抑制咖啡消耗的特殊基因,文章中,研究者发现,携带PDSS2基因突变(DNA突变)的个体往往更易于摄入较少的咖啡,这项研究发现,PDSS2基因能够降低细胞破碎咖啡因的能力,从而使得咖啡因在机体中长时间停留,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或许并不需要过多地摄入咖啡也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咖啡因。 这项研究还补充了此前的研究

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能够抑制咖啡消耗的特殊基因,文章中,研究者发现,携带PDSS2基因突变(DNA突变)的个体往往更易于摄入较少的咖啡,这项研究发现,PDSS2基因能够降低细胞破碎咖啡因的能力,从而使得咖啡因在机体中长时间停留,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或许并不需要过多地摄入咖啡也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咖啡因。

这项研究还补充了此前的研究结论,此前研究中研究者鉴别出了和个体喝咖啡习惯相关连的基因,同时还阐明了机体咖啡因代谢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者对来自意大利东北部6个村庄的843名个体以及来自意大利南部小村庄的370名个体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者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完成一项调查,调查内容中就包括个体每天所喝的咖啡杯数。

研究者发现,基因PDSS2 突变的个体相比未突变的个体而言更易于摄入较少杯的咖啡,而这种效应同平均每天饮用不到一杯咖啡产生的效应等同。随后研究者在来自荷兰的1731名参与者中重复了上述研究,他们得到了相类似的结果,但该基因对摄入咖啡杯数的效应稍微降低了一些,这或许是因为意大利和荷兰两个国家人们咖啡摄入方式的不同所致,在意大利,人们更习惯喝小杯咖啡,比如浓缩咖啡,而在荷兰人们更加偏好于饮用含有大量咖啡因的大杯咖啡。

最后研究者Nicola Pirastu指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补充了此前相关研究的结论,研究者认为,驱动我们喝咖啡的因素或许嵌入到了基因中,而后期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大型研究来证实本文的研究发现,并且阐明基因PDSS2和咖啡消耗二者之间的生物学关联。

原始出处

Pirastu N1,2,3, Kooyman M4, Robino A1, van der Spek A4, Navarini L5, Amin N4, Karssen LC4,6, Van Duijn CM4,7, Gasparini P1,2.Non-additiv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can reveals a new gene associated with habitual coffee consumption.Sci Rep.20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6827, encodeId=1f6310682e6f, content=看来我不少啊,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6731943211, createdName=靠近你, createdTime=Mon Aug 29 11:32:00 CST 2016, time=2016-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6749, encodeId=df10106e49d5, content=我应该携带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0f31612316, createdName=xiaotaiyang1, createdTime=Mon Aug 29 10:19:00 CST 2016, time=2016-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08-29 靠近你

    看来我不少啊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6827, encodeId=1f6310682e6f, content=看来我不少啊,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6731943211, createdName=靠近你, createdTime=Mon Aug 29 11:32:00 CST 2016, time=2016-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6749, encodeId=df10106e49d5, content=我应该携带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0f31612316, createdName=xiaotaiyang1, createdTime=Mon Aug 29 10:19:00 CST 2016, time=2016-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08-29 xiaotaiyang1

    我应该携带了

    0

相关资讯

Nature子刊:为何是DNA而不是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项新的研究可能解释了为何DNA而不是它古老的表亲---R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藏室。DNA双螺旋是容错性较大的分子,能够自我扭曲成不同的形状来消减遗传密码的基础构造元件---碱基A、G、C和T----所遭受的化学损伤。与此相反的是,当RNA以双螺旋形式存在时,它是非常刚硬和不易弯曲的,不能够容纳受损的碱基,因而它完全断裂了。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8月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Str

Immunity:DNA损伤修复酶调节炎症小体激活机制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激酶是一类关键的DNA双链损伤修复机制的组成元件。在人体中,ATM的缺失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ataxia telangiectasia,AT),这一疾病容易恶化导致出现神经退化、癌症病发、早衰、放射敏感以及代谢与免疫紊乱等症状。AT患者临床上会出现炎症反应。最近研究表明ATM的缺失引起的DNA的损伤能够导致DNA向胞浆中泄露

PNAS:改写教科书!DNA也会天然地发出荧光!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捕获到DNA做一种之前从未观察到的事情:它发出荧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8月15日那期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uperresolution intrinsic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chromatin utilizing native, unmodified nucleic acids for contrast”

PLoS Genet:循环肿瘤DNA片段更短小 有助开发液体活检新技术

根据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上的最新研究,循环肿瘤DNA与正常游离DNA在长度上存在差别,据此或可利用病人血液帮助开发检测肿瘤DNA的液体活检新技术。 液体活检技术可以从血液中发现和诊断癌症,还可以帮助监测癌症复发,评估治疗效果,但是这项技术仍然存在监测灵敏度的问题,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美国犹他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正常细胞的DNA片段,来源于肿瘤细

Science子刊:揭示DNA复制总是从5’端向3’端进行之谜

通过研究一种逆向反应的酶,科学家们猜测为何DNA复制总是沿着正向进行。核苷酸链,如DNA和RNA,是由利用另一条互补的链进行复制而进行合成的。这种复制过程总是沿着正向进行的,即从5’端向3’端进行,记为正向反应。在这一过程期间,将要被复制的双链DNA的两条链分开,并且彼此反方向对齐,这就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当DNA复制时,其中的一条链能够持续地合成,而另一条链则是先合成出很多片段,然后再连接在一起

宝宝的宝宝是不是宝宝的?来学学亲子鉴定怎么做

小编前天刚刚睡醒看手机,噼里啪啦的都是宝宝(王宝强)凌晨发文,公开声明和他老婆离婚的消息。原因竟然还是狗血的女方出轨经纪人。 不过这都是人家的事情,小编看过也就是一阵唏嘘,然而……短短半天的时间,竟然还有好事者爆出来了宝宝去做亲子鉴定了。当然很快就被各种例证否定了,真是啪啪打脸啊。但是小编不得不说,亲子鉴定这个还是很专业的,小编要是告诉你是滴血认亲的,想必各位看官也不会相信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