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 Res :JAM-A缺失的血小板加剧斑块的形成

2014-12-08 MedSci MedSci原创

血小板不仅有止血的功能,在炎症进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血小板能够引发血管炎症进程,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加快斑块的形成;在白细胞和损伤血管壁之间建立桥梁,增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受损血管的反应。 连接黏附分子A(JAM-A)是免疫球蛋白家族黏附分子的一员,在很多细胞中都有表达,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虽然JAM-A在血小板中是被率先发现的,然而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仍然鲜为人知。血小板在动

血小板不仅有止血的功能,在炎症进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血小板能够引发血管炎症进程,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加快斑块的形成;在白细胞和损伤血管壁之间建立桥梁,增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受损血管的反应。

连接黏附分子A(JAM-A)是免疫球蛋白家族黏附分子的一员,在很多细胞中都有表达,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虽然JAM-A在血小板中是被率先发现的,然而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仍然鲜为人知。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中的作用,以及JAM-A缺失的血小板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小板高反应性机制的研究。

血小板除了在止血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外,在炎症进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中,连接黏附分子(JAM)-A先前被发现可以作为整合蛋白αIIbβ3的抑制剂调节信号表达,JAM-A基因敲除后会导致高反应性。本文探究JAM-A缺失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在斑块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和结果:JAM-A缺失的血小板其凝聚能力以及c-Src的激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αIIbβ3连接致使JAM-A去磷酸化,该作用可以被PTPN1抑制剂中止。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鼠在保留JAM-A基因(trJAM-A(+/+))或敲除JAM-A基因(trJAM-A(-/-))后,进行高脂饮食喂养。12周喂养后,trJAM-A(-/-) apoe(-/-)鼠和trJAM-A(+/+) apoe(-/-)鼠比较,主动脉斑块形成增加,增加幅度在早期最明显。2周时,trJAM-A(-/-) apoe(-/-)鼠中斑块显示巨噬细胞、T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数量有所增长。trJAM-A(-/-) apoe(-/-)鼠中趋化因子CCL5和CXCL4血浆水平增高,JAM-A缺失的血小板和单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结合增加。全血灌注实验,活体显微镜显示trJAM-A(-/-) apoe(-/-)鼠中,炎症损伤的血管内皮其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增加。另外,体外实验显示JAM-A缺失血小板的促炎症反应能够αIIbβ3 抑制剂中止。


 
从Fig.E/F图中可以看到,JAM-A缺失的小鼠,其斑块形成加剧。

结论:JAM-A缺失会造成血小板功能获得,降低激活阈值,增加炎症激活,最终使得斑块的形成增加,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

原文出处:

Karshovska E, Zhao Z, Blanchet X, Schmitt MM, Bidzhekov K, Soehnlein O, von Hundelshausen P, Mattheij NJ, Cosemans JM, Megens RT, Koeppel T, Schober A, Hackeng TM, Weber C, Koenen RR. Hyperreactivity of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A-Deficient Platelets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lipidemic Mice. Circ Res. 2014. Dec 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30006, encodeId=7be913300067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91c5e9232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斑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7923, encryptionId=a91c5e92328, topicName=斑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qq.qlogo.cn/qqapp/101296147/4E6244DB7C1860858424437821E08291/100, createdBy=a6a52500039, createdName=ms3994565386320060, createdTime=Wed Dec 10 07:59:00 CST 2014, time=2014-12-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血小板增多影响卵巢癌化疗效果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Bottsford-Miller等报道了血小板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血小板增多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中位数480天)和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386天)明显缩短。在铂类药物敏感组中,50%患者诊断为血小板增多,化疗前患者血小板正常。 与此相反,在一项配对铂类药物难治研究中,患者均被诊断为血小板增多,在化疗中50%患者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将血小板与人卵巢癌细胞系 (H

JACC:RBC输血提高血小板反应,但不影响炎症和血栓形成

该实验致力于研究红细胞(RBC)输血过程是否会在冠状以及非冠状动脉患者体内上调血小板凝集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在健康人体的体外实验中,RBC输血会加速血小板的活化和凝集,这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RBC输血之后,复发性缺血性事件和死亡率有所增加的现象,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在63位研究对象(33位患有ACS,28位没有患ACS)进行输血的前后,分别测量其血小板活

Circulation:血小板功能监测未减少冠脉支架置入后缺血复发

法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中,通过血小板功能试验检出血小板高反应性然后调整治疗策略未能减少介入后缺血复发。研究进一步提示,对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治疗不被人为是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后需二级预防干预的危险因素。论文于4月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 此项研究共纳入2440例拟行冠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并随机分入血小板功能试验及药物调整策略组或常规策略组。以患者出

JACC:未成熟血小板与不利的心血管结果的关系

背景:抗血小板药物和活跃翻译的信使核糖核酸,对未成熟血小板的影响较小。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被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到,并且作为完整的血球计数报告的一部分。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未成熟血小板计数升高(IPC)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意义(CAD)。方法:在冠脉疾病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患者接受了IPC的测量,之后被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复合终点,这一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无血管

Cell Stem Cell:日本研制新方法可大量廉价制作血小板

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在14日的美国《细胞-干细胞》CellStemCell 杂志网络版上报告称,他们利用能够发育成各种组织和脏器细胞的iPS细胞,成功开发出了在短时间内大量廉价制作血小板的方法。这一成果将有利于稳定供应输血时所需的血小板。 日本研制新方法可大量廉价制作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细胞之一,能够凝固血液,防止出血,手术时使用的血小板现在完全依赖献血,但是通过献血获得的血小板在室温下只能保存约4天

史旭波:正确认识血小板反应多样性

随着人们对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中关键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噻吩吡啶类药物如氯吡格雷)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常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个体对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存在差异,这一现象被称为血小板反应多样性(VPR)。 鉴于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存在多样性,抗血小板治疗后的血小板残余反应性也不同,对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