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Immunol:H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停药后持续的病毒反应和复发

2022-12-27 从医路漫漫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在CHB的发病机制中,病毒刺激宿主引起免疫反应,然后免疫因子诱发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损伤。

背景:慢性乙肝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19年全球有2.96亿人感染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约82万人死亡,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损伤。在CHB的发病机制中,病毒刺激宿主引起免疫反应,然后免疫因子诱发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损伤。一般认为,患者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少病毒对免疫的刺激,减轻肝脏炎症,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NA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因其抗病毒作用强、给药方便、副作用少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因为NA不能提高宿主对病毒的免疫控制。长期用药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虽然NA的不良反应很少,但其长期安全性有待证实。长期治疗明显增加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经济负担。在许多地区,NA治疗费用无法报销或只能部分报销,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停药时间难以确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更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长期用药,停药后也很难产生持久的反应。目前尚不清楚NA应治疗多长时间,哪种停药标准最有效且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哪些指标可以有效预测停药后的复发。因此,制定合理可行的停止口服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长期口服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可从停药中获益。停药后免疫应答介导的肝脏炎症更容易诱导病毒清除,实现HBsAg的阴性转化。201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当HBeAg阳性患者实现HBeAg血清学转化,HBV DNA转为阴性,并继续巩固治疗3年,可考虑停药。但患者停药后是否能保持病毒学应答,停药后的安全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验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及复发情况,监测病情进展及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在实现HBeAg血清转化3年以上后继续接受核苷类似物(NA)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停止NA治疗,并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收集患者抗病毒治疗信息,自入组起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监测病毒学指标、肝肾功能、血清学及肝脏影像学。本研究旨在探讨停药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复发率、临床复发率及相关因素。

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51.22%),女性40例(48.78%),中位年龄34.00(31.00,37.25)岁。所有入组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结束时,36.59%(30/82)的患者出现持续病毒学应答,63.41%(52/82)的患者出现HBV DNA再激活,17.07%(14/82)的患者出现临床复发,10.98%(9/82)的患者出现HBeAg逆转。随访期间,无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不良事件发生。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位数水平低于HBV DNA再激活患者(2.92 vs.3.18 log10IU/ml, Z=-1.492/ P=0.136), HBV DNA再激活患者基线HBsAg中位数水平低于临床复发患者(3.01 vs.3.45 log10IU/ml, Z=-1.795/P=0.073),但差异不显著。持续病毒学缓解和HBV DNA再激活患者的中位总治疗时间[69.50 (56.25,86.00)vs.62.50(44.00, 88.50)个月,Z=-0.689/P=0.491]与巩固治疗时间[41.50 (36.75,54.75)vs.40.50(36.00, 53.75)个月,Z=-0.419/P=0.67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图1停止口服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病毒复发及临床复发情况。

表1基线时持续病毒学应答和病毒复发患者的特征。

图2持续病毒学应答和病毒复发患者的临床指标。(一)HBsAg的变化;(B) TBIL的更改;(C) ALT的变化;(D) ALB的变化。SVR,持续病毒学反应;VR,病毒复发。

表2基线时临床复发和病毒复发患者的特征。

结论:HBeAg阳性CHB患者停止口服抗病毒治疗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低,且多见于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停止NA治疗后患者仍需密切监测。

原文出处:Sun F,  Li Z,  Hu L,et al.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and relapse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oral antiviral drugs in HBeAg-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Front Immunol 2022;1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7649, encodeId=2513210e649ab, content=什么时候能彻底治愈乙肝,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d3d3015017, createdName=jshbyywk2008, createdTime=Tue Dec 27 11:52:08 CST 2022, time=2022-12-27, status=1, ipAttribution=河北省)]
    2022-12-27 jshbyywk2008 来自河北省

    什么时候能彻底治愈乙肝

    0

相关资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特征

通过对单中心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队列的分析,提出对修订我国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的建议。

最新研究进展:HBV RNA的临床价值与应用展望

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本文通过介绍最新的中外学者关于HBV RNA的研究进展,阐述其生物学特性、检验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Front Immunol:定量抗-HBc联合定量HBsAg可预测NA抑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PEG-IFN-a序贯治疗中HBsAg清除率

定量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qAnti-HBc)和定量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qHBcrAg)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新兴标志物。

CMI:山东大学张建团队发现树突状细胞上的胆固醇累积逆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导的功能障碍

HB降低了树突细胞上的游离胆固醇水平和脂筏的形成,从而促进了HBV的持久性。同时,增加树突状细胞上胆固醇积累的策略可能会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疫苗的疗效。

APT: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用替诺福韦酯治疗

现在可以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抑制HBV复制,从而降低HCC发生率并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