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影响因子改革,势在必行!

2016-07-25 今日科学 MedSci原创

影响因子的局限性 关于影响因子的种种负面意见,恐怕主要集中在其对学者个人评价造成的影响。汤森·路透集团发言人Heidi Siegel表示,期刊影响因子 (JIF) 是描述期刊产出的一种粗略指标,不应当作为学者个人能力或者单个文章质量的评价标准。“我们相信对期刊整体影响力的衡量非常重要,而这正是期刊影响因子的作用。”当然,这可能是汤森·路透最后一次就此问题发言了。 尽管如此,很多学者、投

影响因子的局限性


关于影响因子的种种负面意见,恐怕主要集中在其对学者个人评价造成的影响。汤森·路透集团发言人Heidi Siegel表示,期刊影响因子 (JIF) 是描述期刊产出的一种粗略指标,不应当作为学者个人能力或者单个文章质量的评价标准。“我们相信对期刊整体影响力的衡量非常重要,而这正是期刊影响因子的作用。”当然,这可能是汤森·路透最后一次就此问题发言了。

尽管如此,很多学者、投资人甚至期刊并不这样简单地看待影响因子,他们会选择根据期刊的这一指数来评估学者的工作水平。而这很可能会影响到人员的雇佣和升迁,以及资助机构的决定。Nature上2006年发表的文章 “Cash for papers: putting a premium on publication” 指出,当时亚洲各国科研单位对于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文非常看重,并有着令人瞩目的奖励机制。韩国政府对于在顶级期刊发表一篇奖励3000美元;中国农业大学对发表在高影响期刊上的文章最高奖励达5万美元 (当时约合40万人民币);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则有着更精细的划分,对于IF在3-5的期刊,所发文章按照2000元人民币每IF点数进行奖励,对于IF在10以上的文章,每个IF点数价值达到7000元人民币,而发表在Nature、Science或Cell上的文章,每篇可获得25万元人民币奖励。

2016年7月11日,美国微生物学会 (ASM) 宣布在多渠道放弃显示影响因子。ASM负责人Stefano Bertuzzi表示:“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清除掉影响因子这个话题,让人们觉得那很俗气,一提起来就觉得尴尬。”Bertuzzi曾担任美国细胞生物学会 (ASCB) 主席,在ASCB的年会上,影响因子就是被拒之门外的。

建议加入引用分布

7月5日,由多位出版界人士共同合作的文章 “A simple proposal for the publication of journal citation distributions” 刊登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作者包括来自PLoS、eLife、EMBO Press、Science Journals、Springer Nature、the Royal Society等多家主流出版集团的高层人员,主要作者为来自伦敦帝国学院的结构生物学家Stephen Curry。文章指出了期刊影响因子对于个体文章和学者评价的不利影响,并建议所有期刊引入新的评价手段——引用分布 (Citation Distribution),以更加合理地反映个体工作情况,避免JIF在学术评估中的不恰当使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影响因子的局限性,文章对来自Science、Nature、eLife和PLoS的11个期刊进行了分析,列出其2013-2014年的引用分布情况,并于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多数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低于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Nature有74.8%的文章引用次数低于其影响因子38.1,Science有75.5%的文章引用次数低于35次 (影响因子34.7)。其中,PLos Genetics的比例最低,有65.3%的文章低于其2015年影响因子6.7。


引用分布、高引文章及IF对比,图片来源:Nature

Nature: 出版界联名发文,呼吁影响因子改革各刊2013-14所发文章低于2015年影响因子的比例

造成这种分裂出现的原因正是少数高引文章的存在。在研究范围内,Nature和Science在2015年被引最多的文章分别达905次和694次;而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高引文章,PLOS ONE (影响因子3.1) 和Scientific Reports (影响因子5.2) 的最高引文章分别达114次和141次。

目前,这篇登在bioRxiv上的文章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Altmetric指数已达404,属于前5%的热门文章。

该文章Altmetric指数
Nature: 出版界联名发文,呼吁影响因子改革
新的变革?

目前,由the Royal Society和EMBO Press出版的一些期刊已经开始推广“引用分布”的概念。上述文章的作者们也明确建议其他出版商淡化影响因子,增强引用分布曲线的的显示度。这对于期刊情况提供了一个更详实的说明。

Nature发言人表示,他们将很快更新网站系统 “以纳入更多元的衡量机制”;Science的代表人则表态,如果上面这篇预印本文章能够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他们将考虑这一建议。

荷兰莱顿大学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者Ludo Waltman表示,对于那些关键性决定来说 (比如雇佣或考核升职),引用分布比影响因子更具参考价值。但他对完全放弃影响因子还是持谨慎态度,比如在学者面对一大堆需要选择阅读的文章时,这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Waltman讲道:“在目前情况下,否认影响因子的价值相当于推翻整个期刊出版体系的价值,以及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就质量控制所做的全部工作。对我来说,这并不合理。”

身为反影响因子斗士的Bertuzzi认为,要完全消除这一指标的影响还需时日。“这是文化层面的东西,人们行为的改变克服面对多方面的压力。”

梅斯医学小编简评:

影响因子应该增加一个引用中位数(完全可以取代google的H5),这样将这个指标与影响因子联合参考,更客观公平!

参考文献

Lariviere, V. et al.A simple proposal for the publication of journal citation distributions.doi: http://dx.doi.org/10.1101/062109 (20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1213, encodeId=9c1a18812136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仁心济世, createdTime=Tue Sep 27 03:52:00 CST 2016, time=2016-09-2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09-27 仁心济世

相关资讯

分析表明期刊影响因子价值被片面夸大

讨厌期刊影响因子?新研究给你另一个原因。图片来源:David Malakoff科学家对期刊影响因子(JIF)可谓又爱又恨。JIF是用于给技术类期刊权威性排名次的衡量标准。他们不只用其决定向哪里提交研究论文,还包括评价同行以及影响谁得到工作机会、终身职位以及项目资金。所有这些均要依赖这一简单、易读的数据。然而,很多人认为一份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无用的,或者甚至有损于科学界,应当不予理会。为了设法进一步了

SCI真的卖了 接盘的竟是汽车制造公司

导语:SCI时代是否就此终结,医生职称评价体系是否会受到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尘埃落定!SCI真的被卖了! 去年11月底,就有消息称,SCI东家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将出售其知识产权业务和科学信息业务(IP & Science),其中包括国人熟知的SCI(科学引用指数,Science Citation Index)。接盘方为Onex C

谷歌学术H5指数与影响因子本质区别:中位数还是平均数

每年汤森路透(Thomson Routers)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在中国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原因是在中国科研评价中,科研论文是否发表在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或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收录的杂志上,以及该杂志的影响因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