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医疗解决方案:心梗病人救治前时间已能缩短至30分钟

2017-09-13 包雨朦 澎湃新闻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规范化的救治手段,心梗病人从抵达医院到手术打开血管的时间已经能缩短至30分钟。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在2017世界物联网大会期间向媒体作出上述表示。“一旦发生心梗,前面的120分钟叫做黄金救助时间,每一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血管细胞在坏死,可以说是Every second counts(分秒必争)。”葛均波说。9月10日至9月13日,2017世界物联网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规范化的救治手段,心梗病人从抵达医院到手术打开血管的时间已经能缩短至30分钟。

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在2017世界物联网大会期间向媒体作出上述表示。

“一旦发生心梗,前面的120分钟叫做黄金救助时间,每一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血管细胞在坏死,可以说是Every second counts(分秒必争)。”葛均波说。

9月10日至9月13日,2017世界物联网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在本届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

据阿斯利康工作人员介绍,物联网技术可以在呼吸、心血管、代谢、肿瘤、消化等领域提供一体化诊疗方案。

澎湃新闻记者在阿斯利康的中国胸痛中心展区看到,在一块电子显示屏上可以实时地看到被救治的患者在送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心电图、血氧、POCT(即时检验)、心肌酶血等指标。在病人还未送达医院的过程中,后方医生就可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出救治方案。

“以前都是心梗病人到了医院等导管室准备导管,现在可以做到导管等病人。”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称,利用救护车上一系列物联网检测设施,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的时间,最快的案例只要9分钟。

葛均波认为,在心血管疾病急诊过程中,利用物联网可以有效利用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抢救的效率。

“按照国际上的要求,心梗患者从进医院门到开通血管的时间,需在90分钟之内完成,才能把并发症降到最低程度。现在很多医院可以做到70分钟,有了胸痛中心以后,一旦病人到达医院,平均半个小时之内就开通了血管。”葛均波说。

葛均波指出,通过7000例心梗病人的案例分析发现,胸痛中心的死亡率已经降低到2.9%,而非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还是在5%左右。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276家认证的胸痛中心,到2018年目标建成1000家。

除了在急救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认为,物联网在大规模管理慢性病患者方面作用也相当显着。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正在爆发式增长,从医生的角度来说,需要通过物联网更高效地管理患者;从机构的角度说,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需要利用科学系统来统计数据、制定更好的管理制度和行动计划。”宁光说。

宁光还指出,物联网对社会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我相信未来医院的床位会越来越少,以后大家通过终端向医院传送数据,居家治疗、居家养老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区总裁王磊认为,在大数据和诊疗设备数字化的当下,健康物联网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诊疗一体化的健康物联网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对患者的全病程管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87996, encodeId=f29c198e996f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46a91002d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解决方案#</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1002, encryptionId=446a91002d6, topicName=解决方案)],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279140, createdName=vividelife, createdTime=Sun Aug 19 11:16:00 CST 2018, time=2018-08-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物联网能改变医疗吗?这几个例子让人充满期待

物联网真的能够改变医疗吗?在无锡举行的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全新医疗解决方案,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物联网辅助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最近中国肿瘤中心公布的中国肿瘤年发病人数为429.16万例(男251.21万例,女177.95万例),其中肺癌年发病人数为73.33万例(男50.93万例,女22.40万例),年病死人数为61.02万例(男43.24万例,女17.78万例),也均居中国肿瘤之首。此外,由于诊断偏晚,我国肺癌5年存活率仅为15.6%。为改变这一现状,需

物联网辅助雾化吸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且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患者刻意配合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是,由于缺乏资源和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医院甚至大医院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不规范之处,不但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此外,还存在缺乏个体化、重症病例难以在家庭应用、院外应用难以评估疗效、并发症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为此,国际呼吸杂志编委会携手呼吸科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

白春学教授主编四部 物联网医学专著 和中国欧盟物联网合作白皮书出版

四部物联网医学专著  (1)白春学主编,钟南山院士主审:《实用物联网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白春学主编,钟南山院士主审:《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3)白春学,赵建龙主编,钟南山院士主审:《物联网医学》. 科学出版社, 2016;(4)Christoph Thuemmler,Chunxue Bai主编:《e-Health 4.0:How

PLOS Biology:斯坦福大学证实可穿戴设备能预测疾病发生

如今,可穿戴设备因其功能新颖、外观时尚美观,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新时尚,手腕上的一款智能手表变身成潮流的象征。 据雷锋网AIHealth栏目消息了解到,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在2016年达到1.23亿件,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4.11亿件。 在可穿戴市场欣欣向荣、春光无限好的时候,对于他们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研究却寥寥无几。最近的一篇研究中称,在医疗保健的成本控制和流程优化方面,配备生物传感器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