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Neurol:天坛医院李子孝/王拥军教授团队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远期功能预后的关键影像标志物

2023-07-08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发表于威斯康星

该论文构建的失联网络图谱为个体化刺激靶点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未来精准神经调控的临床落地奠定了基础。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李子孝教授、王拥军教授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涛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发表题为“Lesion network mapping for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第三次中国国家卒中登记(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CNSR-III)数据,绘制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综合脑网络图谱,揭示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脑结构失联网络和功能失联网络,发现了远期功能预后的关键影像标志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丁玲玲主治医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浩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子孝教授(末位通讯)、王拥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导致复杂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造成严重功能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虽然近年来高分辨率影像技术不断发展,但确定神经功能调控治疗的精准干预靶点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既往研究通过基于体素的病变症状映射(Voxel-based lesion-symptom mapping ,VLSM)研究发现与AIS功能结局相关的大脑区域,然而缺血损伤病变远隔区域及大脑全局网络如何受到影响仍是未知的。基于脑连接组的病变症状映射技术(Connectome-based lesion-symptom mapping ,CLSM)可以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映射到与病变相连的远隔脑结构和功能网络,有助于发现新的神经调控治疗干预靶点。

研究对7807例大规模多中心AIS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VLSM、功能网络失联(functional disconnection mapping,FDC)和结构网络失联(structural disconnection mapping,SDC),揭示了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病灶和脑网络定位,包括意识、运动和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语言、视野等。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远期功能预后的关键神经影像标志物,发现共济失调的病变评分、运动的SDC评分、感觉和构音障碍的FDC评分与3个月时mRS评分显著相关。SDC评分、FDC评分、病变评分结合NIHSS评分的综合分析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不良预后高风险患者。研究全面绘制了AIS复杂神经功能缺损的失联脑网络图谱,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功能恢复的神经调控治疗提供了精准干预靶点。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通过基于脑连接组的病变症状映射技术(CLSM) 解决了低分辨临床影像替代高分辨结构和功能影像的技术难题,并揭示了局部脑损伤后对全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影响,全面绘制了AIS复杂神经功能缺损的失联脑网络图谱。该论文构建的失联网络图谱为个体化刺激靶点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未来精准神经调控的临床落地奠定了基础。

基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的(A) 病变症状映射图谱,(B)多因素病变症状映射图谱,(C)结构失联图谱,(D)功能失联图谱。

该研究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Z200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1360, 82171270)、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I2M-5-02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504900)、北京市科委医药协同科技创新研究专项(Z201100005620010)、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018000021223ZK03)和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0-1-2041)等项目支持。

原始出处:

Ding L, et al. Lesion Network Mapping for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nn Neurol. 2023. PMID: 3731425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大梗死核心的血管内治疗再添力证——ANGEL-ASPECT和SELECT2携手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迄今为止三项针对大梗死核心患者开展的大型临床试验均获得阳性结果,证实血管内治疗对于伴有大梗死核心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为这一特定群体的急性期治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证据。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前瞻:口头报告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前神经保护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前神经保护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ESH 2023 重磅速递:夜间血压变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

夜间血压变化是包括AIS在内的心血管风险的独立而可靠的预测指标。夜间血压可能是预防AIS的治疗靶点。

国产药物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循证证据

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替奈普酶(TNK)是一种基因工程改良的rt-PA,具有单次静脉推注给药,高纤维蛋白特异性和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R-I)抵抗的药理学特点。

NEJM: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效果评估

在我国进行的这项试验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血管内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但颅内出血比例更高。

房颤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治疗(抗凝算法结论)

房颤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