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生存期超2.5年!《柳叶刀》:三类宫颈癌一线治疗有了新选择

2023-12-07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研究表明,在标准治疗(贝伐珠单抗+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利珠单抗进行一线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转移性、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为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如此,宫颈癌仍然是女性第四大最致命的癌症,全球每年有近60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和34万例宫颈癌死亡病例。转移性、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均起到一定作用。有证据表明,外周免疫耐受微环境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两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或可为患者带来更持久的临床获益,并改善预后。

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重磅发表3期试验BEATcc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在标准治疗(贝伐珠单抗+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利珠单抗进行一线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转移性、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为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需要强调的是,研究在中期OS分析时就已经达到了显著性阈值,阿替利珠单抗组患者相较于标准治疗组患者中位OS延长了近10个月。截至分析时,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OS已经超过2.5年,61%的患者在治疗第2年仍然存活。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是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BEATcc试验评估了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转移性、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结局。

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随机、开放标签、3期试验纳入了来自欧洲、日本和美国92个医学中心的转移性(ⅣB期)、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并以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配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治疗(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化疗)或标准治疗(贝伐珠单抗+化疗)。

研究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和O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起效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第二次无进展生存期(PFS2,定义为从随机化开始到经二线治疗后第二次肿瘤进展或患者死亡的时间)等。

2018年10月8日~2021年8月20日,共有410例患者入组并接受随机分配。其中206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治疗,204例患者接受标准治疗。总体而言,410例患者中共有263例(64%)既往接受过放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手术);90例(22%)在试验入组时患有ⅣB期疾病。

截至2023年7月17日,总体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9个月。阿替利珠单抗组和标准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3.7个月和10.4个月(HR=0.62;p<0.0001);中位OS分别为32.1个月和22.8个月(HR=0.68;p=0.0046)。整体而言,与标准治疗组相比,阿替利珠单抗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8%。

此外,阿替利珠单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61%,而标准治疗组为49%;阿替利珠单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2%,而标准治疗组为26%。研究治疗期间疾病进展后,两组中接受至少一种后续治疗的患者比例相似(阿替利珠单抗组为54%;标准治疗组为58%)。

针对PFS和OS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患者年龄<65岁还是≥65岁、疾病状态为转移性宫颈癌还是持续性/复发性宫颈癌、既往是否接受过放化疗、组织学亚型为腺癌还是鳞状细胞癌,在所有预设亚组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相较于标准治疗均能为患者带来更有利的生存结局。

次要终点方面,阿替利珠单抗组和标准治疗组患者的ORR分别为84%(206例中的173例)和72%(204例中的147例)。其中,阿替利珠单抗组有32%(65例)的患者实现完全缓解,标准治疗组有20%(41例)的患者实现完全缓解。

此外,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3.6个月,标准组为8.6个月。随访第2年,阿替利珠单抗组起效的患者仍有40%在持续缓解,而标准治疗组相对应的比例为19%。分析结果还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和标准治疗组患者的PFS2分别为25.8个月和20.3个月。

截至数据分析时间点,阿替利珠单抗组206例患者中仍有47例(23%)在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治疗,标准治疗组204例患者中有14例(7%)在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2.7个月,标准治疗组为8.5个月。

安全性方面,阿替利珠单抗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79%和75%的患者发生了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此外,相较于标准治疗组,阿替利珠单抗组患者1~2级腹泻、关节痛、发热和皮疹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总之,BEATcc试验证实,在标准治疗(贝伐珠单抗+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利珠单抗可以显著延长转移性、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PFS和OS,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方案可以作为这部分患者一线治疗的新选择。

参考资料

[1] Ana Oaknin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BEATcc):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2023). DOI: 10.1016/S0140-6736(23)02405-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3511, encodeId=c40021e3511a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46246308d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宫颈癌#</a> <a href='/topic/show?id=4a65246327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人乳头瘤病毒#</a> <a href='/topic/show?id=6bf49e844e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替利珠单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4632, encryptionId=4a65246327c, topicName=人乳头瘤病毒), TopicDto(id=46308, encryptionId=146246308d1, topicName=宫颈癌), TopicDto(id=97844, encryptionId=6bf49e844e9, topicName=阿替利珠单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Dec 07 15:59:13 CST 2023, time=2023-12-0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CR揭晓:宫颈癌进行基因检测有什么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前瞻性真实世界宫颈癌基因检测数据,分析临床可治疗基因变异的频率,以及明确原发性和复发性宫颈癌的前瞻性分子检测是否揭示组织学特异性差异,指导患者入组治疗性临床试验。

AJOG: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的临床病程: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研究表明,观察到的2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消退率支持临床治疗从手术切除过渡到积极监测,特别是在细胞学检查为低级别或正常的女性中。

100%客观缓解!中国人群研究:近40%的宫颈癌患者有望迎来全新治疗选择

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活动分析集(AAS)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100%,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高达39%,整体安全可控。

累积风险高出近4倍!近3万人研究:中度宫颈病变能否不做手术?

论文强调,与立即接受LLETZ治疗相比,对CIN2进行主动监测与宫颈癌的长期风险增加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选择主动监测的CIN2女性有必要继续接受长时间的随访。

病理干货 | 宫颈癌早筛新技术:DNA倍体定量分析

规范宫颈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我国妇女健康水平的关键。开展人群筛查是促进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有效措施,所以加强筛查组织管理,完善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AJOG: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适应症与生存率的关联

对于≤20 mm的肿瘤,更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未发现生存差异。对于 21 至 40 mm 之间的肿瘤,更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改善的 5 年无病生存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