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克隆性造血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

2022-10-1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很常见,与临床预后不佳有关

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CHIP)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与恶性血液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迄今为止,CHIP对心源性休克 (CS)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CHI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影响。

采集了CULPRIT-SHOCK试验446位患者随机分组时的血液样本。采用靶向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的二代测序方法评估CHIP;主要终点是30天时的全因死亡和肾替代治疗的复合结局。


CHIP常见基因

在29%的血液样本(n=129)中检测到了等位基因频率≥2%的CHIP变异,最常见的是在DNMT3A或TET2基因中,分别占所有突变的47%和36%。与非CHIP患者相比,CHIP携带者年龄更大、肾功能更差、N-端B型利钠肽前体和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更高。CHIP携带者以30天内的死亡率或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综合临床终点来衡量的短期预后更差。


主要终点情况

CHIP与联合终点的相关性与年龄和反映肾功能、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炎症的生物标志物无关 (OR: 1.83; 95%CI: 1.05-3.21; P=0.03),但在全因死亡率方面不显著(OR: 1.67; 95% CI: 0.96-2.90; P=0.069)。

总之,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很常见,与临床预后不佳有关。CHIP评估可能有助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风险分层,并指示新的治疗目标。

原始出处:

Matthias Bohme, et al. Impact of Clonal Hematopoiesi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22 Oct, 80 (16) 1545–155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夜班熬的是命!上海交大研究发现,熬夜、上夜班,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92%有关

该研究表明,熬夜、上夜班导致生物节律紊乱,进一步诱发NR1D1表达降低,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强调了维持节律稳态是一个潜在的心肌保护策略,为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Biomed Pharmacother: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伴焦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BF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的可能机制。

Eur Heart J:恩格列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在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恩格列净与26周内更显著的脑利钠肽前体N端水平降低相关,同时超声心动图功能和结构参数也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