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C/BOA—段建春教授解读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精准治疗重磅研究进展,ADC药物未来可期

2023-07-2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梅斯医学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段建春教授分享本次会议专场亮点研究并作相关主题专访。

编者按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已于美国芝加哥圆满召开,众多世界一流肿瘤学专家分享探讨当前国际最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为了让我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分享国际一流科研成果,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将于2023年7月7日至8日共同主办“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3 China”。

梅斯医学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段建春教授分享本次会议专场亮点研究并作相关主题专访。

 

段建春教授——梅斯医学专访现场



Q1:
您在本次 BOC/BOA 2023 China会议「肺癌」专场中分享了3项前沿研究结果,其中KEYNOTE-671研究和ADAURA 研究结果再获突破,您简单分享一下这2项研究的亮点?

 

段建春教授:KEYNOTE-671研究是一项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术前给予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术后再给予辅助性免疫治疗。从主要研究终点来看,无论是EFS、pCR,还是MPR,均明显优于传统新辅助化疗组,围术期治疗再次获得大型三期临床研究结果验证。截至目前,对于围术期辅助和新辅助治疗的方式有三种选择,包括 CheckMate 816 研究中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KEYNOTE-671研究的“夹心饼”治疗模式以及IMpower 010和KEYNOTE-071研究中的术后采用辅助性免疫治疗。

KEYNOTE-671研究结果的公布,证实了免疫治疗能够延长围术期患者尤其是II-IIIb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提高pCR和MPR,术后免疫治疗可延长患者的DFS。对于延长DFS及EFS后最终能否延长OS的问题,目前已经可以看出一些趋势,不过仍需更长的随访时间予以证实。其实在KEYNOTE-671和IMPOWER 010的研究中可以看出,III期等分期较晚患者的疗效更加明显。不过,具体哪一部分患者应该采取哪种围术期治疗,目前临床上还存在分歧,还需寻找其他有效生物标志物等进行精确划分,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围术期治疗方式选择。

ADAURA研究OS 数据的公布证实,针对 EGFR 敏感突变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不仅可以带来DFS获益,还能带来OS获益。这证实了靶向药物对于治疗这部分患者的必要性,尤其是三代EGFR TKI药物,具有更高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后,颅内进展的累积发生率明显下降,这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今年ASCO在公布ADAURA研究结果的同时也宣布会对ADAURA研究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生存期随访,以证实这些患者最终能否从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中获益更多。

 

Q2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NSCLC一线标准疗法,目前还有哪些临床需求未被满足?

 

段建春教授: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经进入临床实践,主要用于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但众所周知,越早期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越能够获得更好的有效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

目前,靶向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是耐药问题。如何精确发现耐药机制并研发克服耐药的新药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EGFR敏感突变患者一线应用靶向药物,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益,其中存在部分患者对药物原发耐药或获益时间很短的情况。如何提早识别这部分患者进行精准分层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王洁教授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包括EGFR敏感突变合并共突变患者及早期未能清除ctDNA的患者在内的相关研究,这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通过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精细化分层进而采取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期待这类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能够为临床和真实世界提供更好的用药指导。

同样,对于免疫治疗来讲,依据PD-L1表达水平制定不同治疗策略,但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通过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都不能保证100%有效。如何精准划分哪些患者人群更适合免疫联合治疗?哪些患者人群更有可能从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方案获益?出现原发或继发性耐药后如何克服耐药?后续治疗精准指导?这些都是临床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有越来越多专委会及专家组针对免疫耐药开展很多共识的探索和制定,随着越来越多新型药物的出现,通过更多联合策略克服耐药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Q3: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研究进展较快的抗癌药物之一,作为潜力型疗法,目前ADC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亮点研究有哪些?未来前景如何?

 

段建春教授:ADC药物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今年所公布的TROPION-Lung02研究中,针对TROP2的靶向ADC药物展现出不错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纳入的患者人群中,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部分患者,因此,ADC药物能否成为克服免疫耐药的策略,以及一线治疗能否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率仍需要更大型的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ADC药物在多种实体瘤中发挥作用。如王洁教授团队在今年ASCO上进行 post discussion 报告的来自翰森药业的创新药HS-20093,其针对的靶点B7-H3在很多实体瘤中都展现了不错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小细胞肺癌的队列中,纳入既往接受≥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其有效率超过60%,这是既往研究难以达到的研究数据,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新的希望。此外,今年ASCO会议中张力教授团队公布针对HER3靶点ADC药物也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是EGFR-TKI治疗耐药后患者,也取得非常高的有效率。

ADC药物是未来抗肿瘤治疗值得关注的方向,在克服免疫治疗耐药、靶向治疗耐药及未来向一线治疗进军和拓展等,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专家简介

段建春  教授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内科主任

CSCO理事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国自然青年基金,国自然面上项目获得者

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 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长期致力于肺癌为主的胸部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转化研究。

 

编辑 | 一颗橙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