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不知道怎么健康运动?这篇文章告诉你更正确的方法

2022-08-29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冠心病本质是生活方式病,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治疗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

冠心病本质是生活方式病,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性研究表明,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治疗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目前,运动不仅是健身手段,也是防病治病的措施,通过有效强度的运动刺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冠状动脉斑块,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强度大小对于心脏、血管功能、体能和预后的改善效果不同,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心血管获益越大,但同时伴随运动风险增加。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为患者提供有效、科学的运动处方是临床医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院内身体活动或运动指导

很多人误以为冠心病患者需要静养,尤其是心肌梗死急性期。有荟萃分析调查运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显示,病情稳定的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有利于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过程,改善心功能。此外,卧床静养可加重患者对预后的恐惧和担忧,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运动耐量减低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

因此,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强自信心,避免血栓栓塞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促进心功能恢复。

住院患者开始康复的指征

·过去8小时没有新的或再发胸痛;

·肌钙蛋白水平无进一步升高;

·没有出现新的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静息时呼吸困难伴湿啰音);

·过去8小时内没有新的明显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动态改变;

·静息心律50~100次/分;

·静息血压90~150/60~100 mmHg;

·血氧饱和度>95%。

住院患者避免或停止运动的指征

·运动时心率增加>20次/分;

·舒张压≥110 mmHg;

·与静息时相比,收缩压升高>40 mmHg,或收缩压下降>10 mmHg;

·明显的室性和房性心动过速;

·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有ST段动态改变;

·存在不能耐受运动的症状,例如胸痛、明显气短、心悸和呼吸困难等。

住院期4步早期运动和日常生活指导计划

适应证

① 入院后8小时,无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不适主诉,穿刺部位无出血、血肿;

②心率50~90次/分,血压90~150/60~100 mmHg,呼吸16~24次/分,血氧饱和度95%以上。

功能锻炼方案

① A级,上午取仰卧位,双腿分别做直腿抬高运动,抬高高度为30°;双臂向头侧抬高深吸气,放下慢呼气;5组/次。下午取床旁坐位和站立5分钟;

② B级,上午在床旁站立5分钟,下午在床旁行走5分钟;

③ C级,在床旁行走10分钟/次,2次/天;

④ D级,在病室内活动,10分钟/次,2次/天。

住院患者的运动康复和日常活动指导必须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通常活动过程从仰卧到坐位、到站位、再到下地活动。若活动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循序渐进到患者能耐受水平,若出现不良反应,无论坐位和站位,都需要终止运动,重新从第一个级别运动量开始。一般完成4步运动康复步骤后基本可以胜任日常生活活动。

活动观察内容

连接心电监测设备,严密监测患者症状及穿刺部位情况,若出现胸闷、胸痛,运动心率比静息心率增加≥20 次/分,呼吸≥30次/分,血氧饱和度<95%,立即停止活动,行床旁心电图检查,并通知医生;第2天活动量减半,或将活动计划推延。

院外身体活动或运动指导

适应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后;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猝死综合征。

禁忌证

不稳定性心绞痛;

安静时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直立后血压下降>20 mmHg并伴有症状;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

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未控制的窦性心动过速(>120次/分);

未控制的心力衰竭;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且未置入起搏器;

活动性心包炎或心肌炎;

血栓性静脉炎;

近期血栓栓塞;

安静时ST段压低或抬高(>2 mm);

严重的可限制运动能力的运动系统异常;

其他代谢异常。

康复时机和持续时间

患者出院后应尽快开始门诊运动康复。建议患者出院后参加院内门诊心脏康复项目,即患者定期回到医院,参加由医生参与、心电监护下的运动康复指导,一般每周3 次,持续36 次或更长时间。若患者不能坚持门诊康复,建议低危患者至少参加心电监护下运动6~18次(或至出院后1个月),中危患者至少参加心电监护下运动12~24次(或至出院后2个月),高危患者至少参加心电监护下运动18~36次(或至出院后3个月)。

第一步:准备活动

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和静力拉伸,持续5~10分钟。

第二步:训练阶段

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30~60分钟。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

有氧运动

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及在器械上完成的步行、踏车和划船等。出院后1个月内建议以步行为主,每次运动时间为10~60分钟。

经历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建议初始运动从15分钟开始,包括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各5分钟,运动训练5分钟/次,根据患者的体适能水平、运动目的、症状和运动系统的限制情况,每周增加1~5分钟的有氧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3~5次/周。

为使患者获得心血管健康或体能益处,推荐的最小有氧运动强度是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40%~60%的峰值摄氧量,或接近无氧阈时的心率值,或40%~60%的最大心率)。建议患者开始运动从50%的峰值摄氧量或最大心率开始运动,运动强度逐渐达到80%的峰值摄氧量或最大心率。

另外,需要在心脏康复医师监测下运动。随着患者运动能力增强,为达最佳运动效果运动处方须不断调整,建议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重复检测患者的心肺运动耐力,根据运动试验结果调整运动处方,以后可每6~12个月评估患者的心肺运动耐力。

抗阻运动

冠心病的抗阻运动常用的有徒手运动、运动器械训练和自制器械训练,包括不同重量的沙袋和500 ml矿泉水瓶等。

训练前必须有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热身,推荐初始运动强度,上肢为一次最大负荷量的30%~40%,下肢为一次最大负荷量的50%~60%,通常抗阻运动的最大运动强度不超过一次最大负荷量的80%。

柔韧性运动

训练原则应以缓慢、可控制方式进行,逐渐加大活动范围。

神经肌肉训练

包括平衡性、灵活性和本体感觉训练。老年人摔倒危险性增高,建议将神经肌肉训练作为心血管病老年患者综合提高体适能和预防摔倒重要内容。活动形式包括太极拳、单腿站立和直线走等。每周2~3次。

第三步:放松运动

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让运动强度逐渐降低,可以保证血液的再分布,减少关节和肌肉组织的僵硬和酸痛,避免静脉回流突然减少导致运动后低血压和晕厥的风险。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完成院内门诊运动康复计划的患者,已经获得相关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掌握危险因素控制相关知识,建议回到家庭继续坚持规律的适当强度运动,推荐使用心率表或移动式心电监测系统保证运动安全性和运动效果,同时定期(每3~6个月)回到医院测定心肺运动能力,评估运动效果,不断调整运动处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42192, encodeId=a719124219215, content=Good,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dffa5465843, createdName=ms2000001361349190, createdTime=Wed Aug 31 01:46:10 CST 2022, time=2022-08-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08-31 ms2000001361349190

    Good

    0

相关资讯

看视频,速览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要点!

做好二级预防,保护心功能,预防心衰,改善生活质量

冠心病合并脑微出血,“缺血+出血”,抗栓策略如何制定?

一句话提示:出血风险的增加是否抵消或超过抗栓治疗的获益,需要进行量化评价。

冠心病患者旅行必备急救药品清单

冠心病患者时刻将那些药带在身上。

冠心病是“堵”出来的,漫画帮你了解全过程!

冠心病漫画帮你了解全过程!

新形势下,稳定性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选择

新形势下,临床医生应结合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和当前的医疗环境,对SCAD患者进行危险分级,重新衡量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合理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以更好地降低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风险,改善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