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 | 司美替尼在中国成人/儿童神经纤维瘤患者中的I期临床数据

2024-03-23 儿童肿瘤前沿 儿童肿瘤前沿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探索了司美替尼在中国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PK)的一期试验结果。

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NF1基因突变引起,导致RAS信号通路异常活跃,进而推动神经系统肿瘤的形成。NF1患者的寿命较正常人短10-15年,全球每3000人中就有1人患有NF1。其中,丛状神经纤维瘤(PN)是NF1患者常见的神经鞘肿瘤,可导致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尽管手术是一种治疗选择,但对于那些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的PN患者来说,风险较高。司美替尼是一种口服MEK1/2抑制剂,通过阻断RAS信号传导抑制NF1-PN的生长,该药已被多国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的NF1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症状性、不能手术的PN的儿童患者。接受司美替尼治疗的患者报告了疼痛减轻、总体生活质量改善和持久的PN缩小。在中国尚无临床试验来评估司美替尼在中国NF1-PN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李青峰/王智超 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张鑫 团队联合在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发表了题为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selumetinib in Chinese adult and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inoperable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The primary analysis of a phase 1 open-label study 的研究,发布了司美替尼在中国NF1-PN患者一项1期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探索了司美替尼在中国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PK)的一期试验结果(NCT04590235;D1346C00011;CTR20200357)。司美替尼的25mg/m^2 BID剂量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足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已在中国NF1患者(包括成人和儿童)中证实可有效缩小不可手术的PN。

图片

这项一期、单臂临床研究在中国的两个中心进行,共有16名儿童和16名成人伴有症状的不能手术NF1-PN患者参与,这些患者接受口服司美替尼胶囊治疗。评估了司美替尼胶囊每日两次25mg/m^2剂量在成人和儿童两个独立队列中的疗效。截至2022年8月16日,最后一个患者完成了第10个周期的随访。在主要数据收集时间点,患者已完成两次基线后的反应评估(分别是第4和第8个周期)。其中一名成人患者因个人原因停止了治疗,但仍继续接受评估,所有儿童患者仍在医院接受治疗。报告显示,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已知的司美替尼安全性相符。

图片

附图1. 试验设计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良事件(AE),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表中所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痤疮(n=13;81%)和发热(n=6;38%),所有这些事件均为1/2级,与过往司美替尼的SPRINT临床试验报道一致。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痤疮性皮炎(n=13;成人患者81%),儿童患者血白蛋白降低和甲沟炎(均为n=4;25%)。其中,一些患者因为严重不良事件(如肺结核、败血症和尿路感染)而暂停治疗。大多数AE为1/2级,如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和甲沟炎,没有报告严重的4级AE或导致死亡的AE。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了实验室评估、生命体征检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的临床显著变化。在儿童患者中,没有发现骨生长或发育分期(TANNER分期)的异常情况。

图片

图片

附图2. 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

司美替尼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两个队列研究中显示吸收速度均较快,稳态时达到最大血浆浓度(Tmax)的中位数为1.5小时。这个结果与之前健康白人和亚洲人受试者的研究数据相似。在这项研究中,司美替尼的暴露程度高于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司美替尼,且该药物的消除速度较快,两队列中平均半衰期分别为7.49小时和7.20小时。多次给药后,该药物在体内的累积情况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在成人患者中,药物暴露的变异性较低,而在儿童患者中,药物暴露的变异性则呈中等水平。

图片

附图3. 药代动力学结果

综合本一期临床研究结果,司美替尼(每日两次,25mg/m^2)在中国的儿童和成人NF1-PN患者中总体耐受性良好,这项研究报告对司美替尼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研究是首次在针对中国成人和儿童NF1及不可手术切除PN患者的一期、开放标签研究中评估司美替尼的效果。尽管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单臂试验、小样本量),但结果显示司美替尼具有可接受的效益-风险比例。因此,司美替尼有望满足中国不能手术的NF1-PN患者的医疗需求。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94911, encodeId=42182194911c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24138e29a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司美替尼#</a> <a href='/topic/show?id=5deae44758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纤维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8729, encryptionId=b24138e29a0, topicName=司美替尼), TopicDto(id=74475, encryptionId=5deae44758a, topicName=神经纤维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r 23 19:10:06 CST 2024, time=2024-03-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BMC Cancer:司美替尼联合达卡巴嗪用于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背景: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特点是GNAQ和GNA11突变,导致Ras /Raf/ MEK / ERK通路激活。司美替尼(AZD6244,ARRY-142886)MEK1/2抑制剂,其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前模型研究中有抗肿瘤效应。针对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患者以司美替尼单药治疗对比替莫唑胺或达卡巴嗪化疗,随机II期临床试验表明有改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反应率(RR)。临床前,司美替尼联合烷基化试

阿斯利康开展司美替尼用于NSCLC的III期临床研究

阿斯利康已开始进行旗下MEK抑制剂司美替尼(Selumetinib)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后期临床试验。这款药物正被试验与多西他赛合并用药作为二线治疗用于KRAS突变阳性的NSCLC肿瘤,该疾病是与不良预后有关的肺癌的一种亚型,目前其治疗选择有限。 这项临床试验(SELECT-1)是在该类患者人群中进行的最大的前瞻性研究,阿斯利康希望这项试验能证明该联合用药方案比单纯的化疗效果

JAMA:司美替尼(selumetinib)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疗优于化疗

近日一项临床研究证实:一个疗法已被发现,可延缓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进展,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致命形式的眼黑色素瘤。 几年前,研究人员发现80%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有GNAQ或GNA11突变,GNAQ和GNA11基因激活MAPK信号通路。Schwartz博士等人后来证明,抑制MEK(在MAPK途径中的关键酶)可以抑制实验室中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在2013年,Schwartz博士和

Sci Rep: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双重抑制ALK和MEK抑制细胞生长的机制

研究结果支持以下假设:MEK抑制剂与ALK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克服ALK抑制剂耐药,并将Bim、PARP和CDK1确定为可能三联药物治疗的药物靶标。

Lancer Oncol:司美替尼对复发的卵巢低分化鳞癌有效

  卵巢低级别鳞状细胞癌对化疗反应不佳,但是MAPK旁路突变能靶向控制肿瘤生长。因此本文的研究者旨在评估在低级别卵巢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应用MEK1/2抑制剂——司美替尼的安全性和治疗作用。来自美国St Joseph's医院和医学中心John Farley等将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12月最新的在线期刊上。   本研究未开放式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