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 COGN AFFECT NEUR:从神经学层面看,自恋狂更空虚

2015-07-20 佚名 煎蛋网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两个自恋狂——这些令人烦的同学,朋友,家庭成员看上去似乎一直在谈论他们自己,晒他们的成功。从某些方面讲,这些人是个矛盾体。他们似乎在与自己谈恋爱。问卷调查表明,他们自认为自尊心很强——但他们的行为明显表现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真的对自己很满意,为什么需要不时地炫耀自己、寻求其他人对自己的崇拜呢? 电视剧《发展受阻》(ARRESTED DEVELOPMENT) 中的葛布·布拉斯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两个自恋狂——这些令人烦的同学,朋友,家庭成员看上去似乎一直在谈论他们自己,晒他们的成功。从某些方面讲,这些人是个矛盾体。他们似乎在与自己谈恋爱。问卷调查表明,他们自认为自尊心很强——但他们的行为明显表现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真的对自己很满意,为什么需要不时地炫耀自己、寻求其他人对自己的崇拜呢?


电视剧《发展受阻》(ARRESTED DEVELOPMENT) 中的葛布·布拉斯

新近一篇发表在《社会认知和情感神经系统科学》(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解开了这个谜底:自恋狂可能在言语和行动上表现自信,但他们的大脑不会撒谎。从神经学层面看,自恋者更为空虚。

列克星敦市肯塔基大学的大卫·切斯特( David Chester)率领的一个研究团队召集了50名大学生,他们被要求填写一份自恋程度标准表。打勾“我认为我是一个特别的人”类似选项的人被界定为自恋程度较高。

随后,研究者们还邀请学生们躺在一种特制的使用弥散张量技术的大脑扫描仪中,以检测不同脑区间联通点的数量。结果,他们得到了漂亮的大脑“布线图”,比照显示大脑灰质的结构性磁共振图和测试神经活动的功能性磁共振图后,研究者们更好地了解大脑不同功能枢纽间如何进行“交流”。

尤其让切斯特和他的伙伴们感兴趣的是大脑前区与思考自我有关的内侧前额叶皮质 (MPFC)间白质神经束的密度,和另一个更深的被称为腹侧纹状体的区域,后者与奖赏和感觉良好相关。过去的研究中,一些神经系统科学家已证实更高程度的自恋与大脑这两个区域间更多的交流和联结、以及各脑半球中的额叶纹状条有关。

自恋狂可能会辩解那是因为他们自尊度高,他们的吹嘘行为可以被解读成他们做事情的风格,但大脑扫描图像给出了另外的解读。在自恋度方面得分越高的学生,他们的内侧前额叶皮质和腹侧纹状体之间的联结越少。

切斯特和他的伙伴们认为这点是自恋狂“自我奖赏联结性内部不足”的表现。换个说法,因他们可能竭力要产生自我奖赏的想法和感觉,促使他们寻求其他方面的肯定,来补偿他们神经系统上的不足。

这个说法可能让人听起来一头雾水——从大脑扫描到人体内部情感活动复杂性的设定——但它符合自恋狂的“自我调节”理论。理论指出,那些人很难支撑起他们的自我意识、新近的行为科学证据表明

自恋狂自大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低内隐自尊(无意识的那种)。

这些新结论也跟另一项新近的研究契合。研究中,一群少年在一场电脑游戏中遭受到了社交排斥的羞辱——他们亲眼看着另外两队虚拟参与者把“球”传来传去而完全忽视这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的自恋度得分更高,他们表示他们没有比其余人感到更多的排斥刺激,但他们的大脑再次说出了实话:在这个案例里,被排斥的自恋狂大脑显示了更多的社交痛苦。

要同情总是吹响号角的空虚的利己主义者可能不容易做到。但这些大脑扫描结果揭示了他们自大表象下的脆弱和空虚,甚至表明需要进行介入帮助。切斯特和他的伙伴们这样解释,“临床介入可以轻易改变白质的整体性,” 这表明在理论上存在可能性,设法进行治疗干预来帮助自恋者对自己感到满意,而不用依赖他们惯用的“各种晒”伎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79411, encodeId=357b1e79411b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8dc2068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ffec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68, encryptionId=48dc20680a, topicName=Affec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65d170, createdName=chenwq08, createdTime=Fri Sep 25 17:25:00 CST 2015, time=2015-09-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3157, encodeId=c28f3315e06, content=这种研究非常有意思,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96871613250, createdName=medcardio, createdTime=Mon Jul 20 18:55:00 CST 2015, time=2015-07-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9-25 chenwq08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79411, encodeId=357b1e79411b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8dc2068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ffec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68, encryptionId=48dc20680a, topicName=Affec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65d170, createdName=chenwq08, createdTime=Fri Sep 25 17:25:00 CST 2015, time=2015-09-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3157, encodeId=c28f3315e06, content=这种研究非常有意思,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96871613250, createdName=medcardio, createdTime=Mon Jul 20 18:55:00 CST 2015, time=2015-07-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7-20 medcardio

    这种研究非常有意思

    0

相关资讯

神经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触觉

在我们的皮肤上分布着多种类型的神经感受器,它们既有专业的分工,有时也会彼此合作,为我们创造出了丰富的触觉感受。 接触的类型有很多种。迎面泼来的冷水,吹打在身上让你寸步难行的强风,或者是咖啡杯的温度和重量,这些不同类型的接触会对你的皮肤产生不同的作用。 你的皮肤里有紧密排列的触觉感受器,每一个都通过神经纤维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这些感受器由特化的神经末梢和皮肤细胞组成。感受器和神经纤维一起,将我们

Nat Neurosci:大脑是如何开始学习的

学过音乐的人都会记得他们触摸琴键时没有经过任何思考,这是因为在学习的时候过程中出现了断点。 根据《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一篇论文的观点,这项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学东西的速度比大人快,并且可以告诉大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东西更快让教室更有利于人们学习。 来自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大脑研究者对自愿者进行多次脑部扫描,这些自愿者花了几个星期学习了一些数

真正的读心术来了,将想法变成文字不再只是想象!

去年火爆的冰桶挑战将ALS带入大家的视线,冰水浇头的那一刻也让很多人体会到了渐冻人无法说话和运动的痛苦。作为ALS的代表人物,史蒂夫·霍金有一款神奇的椅子,通过眼球运动选取屏幕上的文字再由合音播放器来发声。现在,除了这种大脑-声音的转换模式,大脑-文本的转换系统也将实现,可以将大脑活动转换成文字!最近发表在Frontiersin Neuroscience上的文章进行了一项实验:让7名患者大声朗读林

PNAS:闻到的气味竟然不一样?“嗅觉指纹”独一无

我们每个人的鼻子大约有六百万个嗅觉感受器,约四百种不同的类型。这些受体的分布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嗅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近期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Weizmann研究所的科学家报告的方法可精确地描述一个人的嗅觉,他们称之为“嗅觉指纹”。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嗅觉范围,而且包括基于嗅觉指纹的大脑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匹配捐献器官的非侵入性测试。 该方法主要研究两种气味间是如何的相

J Am Heart Assoc:抑郁症状好转卒中风险是否会降低?

尽管有研究表明,抑郁症状可预测中风发病率,而且抑郁症状是动态的,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如果抑郁症状好转卒中风险是否降低。 收纳了来自健康和退休试验研究项目16178名参与者,在1998--2010年间,参与者每两年接受一次随访调查。通过医生诊断参与者的自我报告以及校对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得分≥3症状较高)分别评估中风和抑郁症状。在随后的2年中,两次连续面谈来预测1192名参与者的

专家研发有感觉假腿:使用者-感觉又有脚了

奥地利科学家研发出全球第一个有感觉的假腿,可模拟真腿的感觉,同时能消除截肢者的幻痛问题。这是奥地利北部林茨大学埃格教授(Hubert Egger)的科研成果。该义肢在安装时涉及两个步骤。医生首先把患者残肢所剩的足部神经末梢,同大腿的健康组织衔接起来,并置于靠近皮肤表层。科研人员接着为一个轻型假肢的脚底安装六个传感器,并把它们同残肢骨干内的模拟器衔接在一起。奥地利科学家研发出全球第一个有感觉的假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