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在韩春雨事件中我们更该关注什么?

2016-10-24 徐星 知识分子

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副教授这几个月来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也不奇怪,因为他的NgAgo论文从发表到现在,整个过程充满了激发公众兴趣和讨论的要素:他发现的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开辟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这让热望“中国第一”的媒体有了大力渲染民族自豪感的机会;作为一个来自省属院校的不知名学者,在占用很少资源的情况下,却做出巨大的成果,再次凸显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现象:知名高校和普通高校,大型和小型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副教授这几个月来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也不奇怪,因为他的NgAgo论文从发表到现在,整个过程充满了激发公众兴趣和讨论的要素:他发现的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开辟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这让热望“中国第一”的媒体有了大力渲染民族自豪感的机会;作为一个来自省属院校的不知名学者,在占用很少资源的情况下,却做出巨大的成果,再次凸显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现象:知名高校和普通高校,大型和小型研究机构在资源占有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性;当然,最重要的关注点是韩春雨NgAgo论文可重复性争议,这不仅仅涉及到科学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相关机构的利益,乃至科学界的诚信问题。

在当前的讨论中,我们也许过度关注NgAgo论文可重复性问题了。熟悉科学的人都知道,大多数科学论文,包括一些发表在著名学术杂志上的论文,最终都成为了“垃圾”,这些论文最终被证明没有科学意义,或者被发现有致命错误。很多论文,甚至一些诺奖获得者的某些成果,最终都被证实不具可重复性。在某些时候,可重复性甚至不是决定某篇论文是否有价值的最关键因素(尽管可重复性一般被认为是科学的定义特征之一)。曾经有诺奖获得者的一篇论文,其结论无法重复,最终被完全否定,但这篇论文却开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其实,科学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在时间长河中,科学发现和假说不停地证实或证伪,慢慢前行(这其实也是科学和其他领域不同的地方之一)。

其实,如果韩春雨NgAgo论文真有问题(或者没有价值),其他从事基因编辑研究的学者一定会在将来“淘汰”韩的这篇论文,让它和其他“垃圾”论文一样,在大浪淘沙过程中被“淘掉”。当然,如果韩春雨NgAgo论文真有价值,韩的论文一定会被其他学者引用并欣赏,道理也是一样的。

对韩春雨论文可重复性的关注,有科学界急于求真的原因,也许还有中国科学界的“脸面”问题,甚至可能还关系到科学界的诚信问题。这需要时间去检验,也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在科学活动中,过快地否定固然不好,但过快地肯定问题更大。其实在这一事件中,相比韩春雨NgAgo论文可重复性问题,有一点也许更值得大家关注和讨论:在他论文发表不久,NgAgo技术及相关研究可能会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据媒体报道,将可能得到数以亿计的支持),这让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再次曝光在公众眼前。对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中国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和其他科研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远比验证韩春雨NgAgo论文可重复性重要。

有关中国科研经费分配制度的讨论不少了,像公正性、透明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等问题屡屡被提及,但一直很难解决。如果NgAgo技术及相关研究真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数以亿计的经费支持,这将再次凸显中国科研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的科学研究能够获得多少资源的支持和这些资源如何分配是关系到每个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由于科研资源几乎全部来自政府,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政府说了算,或者是在政府主导下来决定的。前者由政府决定容易理解,因为政府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当然我们科研工作者应该努力让政府相信,长期而言,对科研的更多投入,其收益将是最大的。但后者(即资源分配)由政府决定则明显不妥,因为它超出了政府的能力范围。现代科技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现代科技愈加细分和复杂,科技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不可预测性,即便是资深科学家也难以准确把握方向和做出正确判断。虽然中国科学资源的分配也参考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估体系,但前面提到的公正性、透明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等问题依然严重。

我国科技资源的高度政府主导性决定了政府的责任巨大,政府分配的科技资源(包括经费)一旦出现偏差,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NgAgo技术及相关研究很快获得大量支持仅仅是一个小例子;在全国范围内,还有更大量的科技资源(包括经费)就是在这种机制下进行分配的。解决中国科技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些弊端,避免潜在的资源浪费,需要积极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

科学进步需要批判性思维。韩春雨事件和最近引起热议的大型对撞机项目也许标志着中国的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积极的讨论、热烈的争议和善意的批评将有助于中国科学步入更好的发展轨道,更上一层楼。

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有科技资源的分配问题。我国领导层已经意识到经济社会面临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已经下决心在包括科技体制在内的诸多方向进行一系列深化改革。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每个科研工作者有义务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如何面对有争议的研究成果,到如何更公正地奖励有贡献的研究人员;从如何合理决定资源在不同学科中的分配比例,到如何正确地选择科研项目及确定其支持力度;从如何更好发挥大型科研机构和院士等资深学术群体的作用,到如何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等等。在许多方面,每个科研人员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帮助决策者选择出更好的改革路线,制定出更好的方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50930, encodeId=c37a15509302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62810003e9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韩春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0037, encryptionId=662810003e92, topicName=韩春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37265, createdName=hb2008ye, createdTime=Wed Oct 26 01:26:00 CST 2016, time=2016-10-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恐遭弃用:数百个基因中重复失败

导语:因为大面积无法重复实验,作者和所在单位又不出面应对质疑声,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领衔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重复工作已经遇冷。自2016年5月2日在《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论文,NgAgo已经问世5个月,韩春雨在论文中描述的NgAgo是一项和目前主流的“基因魔剪”CRISPR拥有同样效率的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地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但在近日哥本哈根举办的“CRISPR

浙大教授:韩春雨有责任澄清学术质疑

我是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名普通的生命科学研究者。在这里,我谨代表我自己,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实验室和合作者测试检验这一基于NgAgo的全新基因编辑技术的过程。

我们是在五月初,也就是韩春雨教授的论文刚刚上线的时候就关注到这一新技术的。必须得说,作为一个生物学研究者,我个人看到这篇论文的心情是挺复杂的。一方面,任何一个熟悉分子生物学的读者都会立刻意识到这项技术的潜在价值。众所周知,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和医生们精确地修改生物特定基因序列的信息,不管是对于基础研究还是对于潜在的临床应用都意义重大。从文章的数据分析,基于NgAgo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克服目前主流基因编辑技术的弱点(例如脱靶性和对编辑序列的选择性),不管是在基础研究中还是在潜在临床应用中都甚至可能将后者取而代之。这样重量级的学术突破出现在中国,这样价值连城的知识产权握在中国学术机构和中

韩春雨候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到底怎么解决韩春雨“疑云”?

继收获河北省科协副主席、“美丽河北·最美教师”头衔之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正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候选人之一。此前,7月,河北科技大学推荐韩春雨为2016年度“***奖励计划”人选候选人。
 
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一则名为《关于我校2016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推荐人选的公示》的通告显示,韩春雨等四位在校教师成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荐人选。通告还表示,9月22日学校发布了申报通知,“校内共有4人进行申报,学校科研院对申报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核”,共有4人入选推荐,公示期为3日,但没有标明如有异议,可联系何人。
 
· 2016-10-11

-->

韩春雨所在河北科大两千万设备招标被指暗箱操作

虽尚未公布中标结果,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近两千万元的进口设备采购项目已起争议。有参与投标的公司向该项目代理机构河北省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提交质疑函,认为该项目在采购活动中没有执行原先公示的最低评标价法。从河北省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该项目联系人李俊旭处获悉,河北省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确收到了质疑函,李俊旭表示:“有质疑很正常,我们经常遇到这个。”8月31日,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示了“河北科技大学

从韩春雨说起:科学的“有罪推定”

摘要:韩春雨的一句话——“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引发了严重后果,不仅13位中国科学家实名发声,要求启动对韩春雨的学术调查,而且也反映了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他们专业人员和领导者对于科学的误解。但是,这也是好事,此事能帮助和促进所有人以接近正确的打开方式理解科学和对待科学,由此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在科学领域就是要奉行“有罪推定”原则,当然这仅仅是针对科学研究结果,而非对待科学家,尤其是

韩春雨面对质疑声称:实验没问题 已重复两次

国内外大量实验室为何无法重复其实验?“细胞污染”是韩春雨向同行和媒体常说的一个原因。  “别人可能会有疑问,怎么这么多人手里的细胞都是有问题的?我也从各种渠道购买,或者也从别人手里要了实验材料,把原来整个实验捋一遍,做一遍,确实发现,他们说做不出来确实是有原因的,我现在基本上确认其他实验室不能重复出来实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细胞污染,但我还要通过更严谨的实验去把这些东西找出来。”韩春雨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