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患者是否心律不齐,其效果超过了人类专家

2017-07-28 田煦阳 36氪

近来,一组由吴恩达博士带领的斯坦福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新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患者是否心律不齐,其效果甚至已经超过了人类专家。这一可自动作出诊断的新方法对于日常医疗意义重大,它可以帮助人们对可能致死的心律不齐的症状做出更好的判断,防患于未然。此外,它还能够在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提供良好的医护服务。看来吴恩达从百度离职以后加入Drive.ai,也对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产生了兴趣。近年来,

近来,一组由吴恩达博士带领的斯坦福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新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患者是否心律不齐,其效果甚至已经超过了人类专家。

这一可自动作出诊断的新方法对于日常医疗意义重大,它可以帮助人们对可能致死的心律不齐的症状做出更好的判断,防患于未然。此外,它还能够在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提供良好的医护服务。

看来吴恩达从百度离职以后加入Drive.ai,也对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产生了兴趣。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通过分析医疗影像,机器学习在治疗诸多疑难杂症中所发挥的宝贵价值,如皮肤癌、眼科疾病和乳腺癌

“看到人们能这么迅速地转变观念,接受深度学习在某些垂直医疗领域可以做出比专业医师更为准确的诊断的事实时,我感到相当欣慰。”吴恩达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这样说道。此外他还补充到,看到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开拓医疗AI在除了以心电图为代表的图像数据之外新领域的应用,也十分令人激动。

在今年三月从百度离职后,吴恩达博士已经回到了斯坦福来继续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训练了一个用来甄别心电图数据中各式各样不规则心跳的机器学习算法。部分心律不齐现象可以导致心脏骤停在内的诸多严重健康问题,但是这些信号通常难以捕捉,病人们不得不连续数周佩戴心电图监测器以确保安全。

重要而坑爹的一点是,由于心律不齐自身的特性,很多时候医术高超的医生也很难在良性和恶性心率不稳中做出判断。

与心电图设备制造商iRhythm合作

研究团队和可携带心电图设备制造商iRhythm达成了合作,他们从患有各类心律不齐的病人身上收集了三万份长达30秒的心电图数据。

用来收集数据的便携心电图设备

为了评估算法的准确性,团队还请来了五位不同背景的心血管专家,让他们和AI对300份未经过检测的数据进行判断。科学家从中抽取了三位专家的结果作为参考。

深度学习包含了将大量数据填充到庞大复杂的模拟神经网络之中的过程,并不断优化直到能准确识别有问题的心电图信号。

该方法在识别复杂图片和音频的过程中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产生了表现优于人类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的产品。这么来看,将深度学习技术转移到医疗图像的识别上,显得再自然不过了。

身兼微软搜索部门主管、职业医师和机器学习专家三个身份的Eric Horvitz提到,来自MIT和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另外两个团队也在专攻利用机器学习诊断心律不齐这个难题上。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机器学习通过结合大量毫不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来搜查各类疾病的蛛丝马迹也是充满想象力的一件事情。

用深度学习诊断心律不齐尚属于AI医疗领域较为简单的应用,如果把目光投到其他相对更为复杂的疾病上,我们将看到十分不同的光景。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更多的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优质的数据仍然是国外团队的重要问题

在上文中提到的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癌症诊断的项目时,带领团队的MIT教授Regina Barzilay发现了制约医疗AI的重要问题所在——优秀的疾病数据的匮乏。

“你总是在焦躁地寻找信息,特别是数据。”她说道,“我是该用这种药还是另外一种?”“这是最好的疗法么?”“疾病复发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没有可靠的临床数据,你选择的诊断将只能停留在纯粹猜测的阶段。

不过不同于图像、语音识别这种相对轻松且更贴近生活的应用领域,在医疗健康这种可能生死攸关的应用层面,应用AI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取得医生和患者的信任。

对于非AI领域的专家来说,这些算法很容易显得高深而晦涩。有时甚至带领项目前进的人工智能专家,都无法完全掌握算法的运行机制。而具体到深度学习上,其更是整个机器学习中都算得上模糊难懂的分支。

如何让医师和患者相信这些机制复杂的冰冷计算机能做出最有利于他们身体健康的判断,将是AI从业者所面临的的一大难题。

尽管如此,吴恩达依然坚信医疗领域的大革命即将带来。

“我们面前还要好很多工作需要着手处理,来使得这些算法进入医疗系统的工作流程。”他说道,“但我坚信十年内,医疗行业将会更多地应用到AI,变得和今天十分不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43124, encodeId=d5a115431241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a9a509850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律不齐#</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985, encryptionId=aa9a5098505, topicName=心律不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0e3113540767, createdName=124987cdm30暂无昵称, createdTime=Sun Jul 30 00:41:00 CST 2017, time=2017-07-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医生被人工智能篡位 可能吗?

人工智能(AI)是进几年比较流行的词语。自从阿尔法狗干翻了围棋界的大佬,人工智能会不会战胜人类甚至取代人类的话题再次被摆在了风口浪尖。各行各业都有人分析,自己的职业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很多人认为,最高端的技术不会被取代,最低端的服务员也不会被取代,中间阶层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那么,医生会不会被人工智能篡位呢?

段涛:99%的皮肤科医生或将被淘汰!

“所以医学上面剩下的医生都是纯手工的手艺人,才能够活的下来,那些靠看看图片,看图像吃饭的医生大多数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剖析肺癌早期诊断的全球创新驱动力,梳理AI与液体活检的企业图谱及产品形态

在中国每年新增的73万肺癌患者中,王丽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对于她的家人和她自己来说,她就是全部。从开始发病到最后的确诊,王丽用了三个月才确诊病情,这件事情一直被网友诟病。然而,肺癌的确诊真的那么难吗?

论OFS+AI更佳的用药时机

绝经前HR+高危乳腺癌患者内分泌策略之OFS联合AI的最佳用药时机:双管齐下又何妨?

厉害了我的AI!5min录音即可诊断遗传疾病,比仅使用基因检测要便宜

根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威丝曼中心(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s Waisman Center)和威斯康星发现研究院( Wisconsin Institute for Discovery)的最新研究,依靠5min的录音就足以判断某个人是否容易罹患与基因相关的遗传性疾病。

基于 AI 技术的医疗影像靠谱么?听听放射科的教授们怎么说

北大人民医院杜湘珂:AI进入医疗影像领域,一定是在单一、规律性强的领域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癌症死亡原因中,肺癌死亡率占第一位,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能极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对肺结节的筛查很重要。杜教授认为,虽然AI在肺结节的检出上比人工快,但是肺结节的检出并不是那么简单,5毫米以下的小结节,尤其是1-3毫米的结节,情况更为复杂,并且肺本身的疾病分类就多达200多种,数据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