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mmunol:流感感染中肺部积累的自身DNA能够抑制炎症反应

2016-01-11 佚名 生物谷

天然免疫中的核酸识别机制一直是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死亡的细胞也会将自身的核酸释放到组织间隙。然而,自身的核酸分子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仍然不清楚。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麻省大学医学院的Katherine A. Fitzgerald研究组分析了流感病毒侵染过程中自身DNA分子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

天然免疫中的核酸识别机制一直是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死亡的细胞也会将自身的核酸释放到组织间隙。然而,自身的核酸分子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仍然不清楚。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麻省大学医学院的Katherine A. Fitzgerald研究组分析了流感病毒侵染过程中自身DNA分子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首先,作者利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几天之后去肺部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受到病毒感染的小鼠肺部积液中出现了大量的DNA积聚。而且DNA积聚的数量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为了搞清楚这些积聚的DNA分子的生理功能,作者重构了一类可以表达DNA酶I的病毒并对小鼠的肺部进行感染。两天以后可以检测到小鼠肺部具有高强度的DNA酶I的表达。之后,作者对DNA酶I转基因小鼠以及对照组小鼠分别进行流感病毒感染。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在流感病毒感染后肺积液中DNA的含量明显减少。然而,这部分小鼠的存活时间也明显缩短。同时,作者在转基因小鼠肺部检测到了明显高含量的CD4阳性与CD8阳性的T细胞。综上,这些结果表明肺部积聚的DNA能够有效降低肺部的免疫反应并延长宿主的寿命。
 
为了进一步探究DNA的信号传递方式,作者检测了一些DNA的识别元件是否参与了这一过程。因此,作者选取了AIM-2(一类识别DNA的胞内蛋白)缺失突变体小鼠,并比较其与野生型小鼠在流感病毒感染之后DNA的作用差异。结果显示,在缺失了AIM-2之后,流感病毒能够产生相当水平的DNA,但小鼠的存活时间以及各项身体指标相较于野生型都明显偏低。进一步的细胞特性分析表明,AIM2缺失突变体小鼠在受到流感病毒感染后产生的CD4阳性以及CD8阳性细胞的数量都明显高于野生型。
 
综上,作者利用一系列体内实验证明了流感病毒感染之后引起的肺部DNA的积累,能够通过AIM-2信号通路产生抑制免疫反应与盐城动物寿命的作用。具体这一信号是如何起到缓解炎症反应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20817, encodeId=1ffd132081e2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3de6e0076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炎症反应#</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7007, encryptionId=43de6e0076f, topicName=炎症反应)],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73f484, createdName=lsj628, createdTime=Wed Jan 13 01:21:00 CST 2016, time=2016-01-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盘点:阿司匹林到底有何妙用?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之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我们都知道这种药物可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 达特茅斯医学院的研究者John A. Baron教授曾经说过,“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阿司匹林(aspirin)”,可见

盘点:2015年癌症领域突破性研究TOP10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揭示癌症发病机制、开发治疗和预防癌症新型方法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多种机制的发现,科学家们让癌症变成了一种可控的疾病。 近日,来自美国德州农工健康科学中心研究所的科学家就发现西兰花中名为萝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许可以帮助治疗癌症;又有研究者发现冥想也可以帮助癌症的治疗;诸如这样积极的研究非常之多,也有研究者发现机体的其它组分或许会影响癌症的发生,比如一篇发表

PNAS:广场舞大妈为何起得那么早?衰老改变了生物钟

在对接近150人的脑部组织内几千个基因进行检测之后,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节律基因的活性会随衰老过程发生变化,这表明衰老会导致新的生物钟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上。   24小时节律控制着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比如睡眠循环、代谢、警觉与认知,这些每天都在发生的节律模式受到一些特定基因的调控,而几乎所有细胞中都有这些调控基因的表达,但是对于人类大脑的研究一直较少。   有

STM:靶向作用脂肪激素或可开发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疗法

最近,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临床前的方法或可帮助治疗2型糖尿病、脂肪肝及其它代谢性疾病,文章中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抗体,其可以改善通过靶向作用脂肪组织中名为aP2(FABP4)的激素来帮助改善机体的葡萄糖调节,并且降低肥胖小鼠集体的脂肪肝症状。 相关研究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研究者Gakhan S. Hotamisligil说道,

FDA警告:使用激光笔需警惕视力损伤风险!

现在很多人喜欢拿手持激光笔当玩具,这种设备也常用于演讲等场合。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通过MedWatch系统发布了一条警告,指出手持激光笔发射出的激光可能对眼睛有害,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仍然有许多人因激光笔发射出的激光造成眼部损伤。   美国FDA发布这条警告的原因在于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把手持激光笔给孩子当做玩具,这存在着很大风险,如果儿童将激光对准具

Cell Rep:疟疾是这样发生的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研究揭示了疟原虫如何引发机体的炎性反应,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疟原虫如何破坏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为后期科学家们通过增强机体关键的免疫力来开发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