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心脏骤停昏迷患者复苏后血氧管理对不良预后风险的影响

2022-10-25 zhangfan MedSci原创

对于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不同的动脉氧分压治疗目标对患者死亡或严重残疾风险影响有限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心脏骤停后复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复苏过程中,患者大脑处于缺氧状态,而自发循环重新建立时,再灌注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临床上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并补充氧气,但在观察性研究发现,自由氧合目标会导致患者缺血性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而动物模型表明,高氧合目标会加重脑损伤,较低的氧合目标可能会增加组织缺氧风险。近日,研究人员开展双盲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氧合目标对需机械通气院外心脏骤停昏迷幸存患者预后的影响。

BOX 研究中,疑似心脏原因的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成年患者,随机接受动脉氧分压(Pao2)9-10(限制氧合组)或13-14kPa(自由氧合组)氧气补充,患者同时接受目标血压管理。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或严重残疾(脑功能分类量表,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范围从1-5分,分数越高表示预后越差,3-4分表面患者严重残疾或昏迷)。次要结果包括48小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全因死亡、3个月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范围0到30,分数越高表示认知能力越好)和修正Rankin量表(范围0到6,分数越高表示残疾越严重)以及3个月时CPC得分。

789例患者参与研究。限制氧合组394例患者中126例(32.0%)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自由氧合组395例患者中134例(33.9%)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比,0.95)。在第90天,限制氧合组113例(28.7%)患者死亡,自由氧合组123例(31.1%)患者死亡。两组CPC得分均为1。限制氧合组改良Rankin量评分为2,自由氧合组为1。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位数均为27分。48小时后,限制氧合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17μg/升,自由氧合组为18μg/升。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研究发现,对于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不同的动脉氧分压治疗目标对患者死亡或严重残疾风险影响有限

原文出处:

Henrik Schmidt et al. Oxygen Targets in Comatose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N Engl J Med,October 20, 2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MJ:强烈建议SpO2≥96%的患者停止氧疗

住了院,吸吸氧,很常见,但近日一份由国家专家小组发表在BMJ的指南指出,住院患者还是不推荐常规氧气治疗,认为获益不确定并有一定危害。

Respirology:前额传感器测量血氧更接近于动脉血水平

A图为指套组传感器和动脉化毛细血管组的氧饱和度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图。B图为前额传感器组和动脉化毛细血管组的氧饱和度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图。空心圆代表静息状态下收集的数据,实心圆代表运动试验末期收集的数据。图中实线代表差值均数(-2%),虚线代表95%一致性界限(± 3%)。 COPD的血氧测定一般是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指套传感器来测定,但是指套传感器在测量外

Stroke:可植入共振器监测肿瘤深处氧气含量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trok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Norris Cotton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电子顺磁共振(EPR)血氧测定的新技术,该技术可帮助临床医生直接测定癌症及中风患者在高氧水平下的氧气含量,为规范疾病疗法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氧气对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细胞和组织中特定水平的氧气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非常重要,同时氧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及疗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