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iatry Clin Neurosci: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皮质梯度扰动与神经递质、细胞类型特异性和染色体转录组学特征相关

2024-02-22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多动症的神经生物学病理机制与 GABA 和 5-HT 系统的遗传和分子变异以及特定细胞/染色体表达的脑源性富集有关。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具有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症状,估计全世界有 5% 的儿童受到影响。

这篇文章旨在从体内神经影像学数据中,从多尺度宏观-微分子视角阐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神经病理学。

方法上,研究者利用了成像-转录组关联分析和基于知识的元分析解码方法,确定了多动症特异性 IDP 在大脑连接组梯度扰动上的神经递质组特征和遗传风险指数。还研究了ADHD特异性连接组梯度扰动,尤其是在DMN、ANs和额顶区,并解码了与ADHD患者这种梯度变化相关的认知功能。然后,使用了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模型来揭示神经递质组的分子关联。

图1:流程图

此外还研究了ADHD特异性连接组梯度扰动与微量测定法确定的大脑空间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从而明确ADHD IDP的转录组特征。基于元分析解码工具包,这些转录组标记被解码为与认知、神经、神经和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的风险基因组。

最后进行并行富集分析,通过对细胞多样性的深入了解,揭示与基因组相关的本体集群和多动症 IDP 的通路。

图2: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到典型发育 (TD) 对照的梯度差异。

与TD相比,ADHD儿童在几乎所有认知涉及的大脑宏观网络中都表现出结网皮质梯度扰动(PBH<0.001),但不在大脑全局拓扑中。

图3: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梯度衍生差异的神经传播组学特征。

作为一种中间表型变异,这种梯度扰动在空间上富集到GABA的分布中A/BZ型和 5-HT2A受体(PBH<0.01)并与遗传转录表达(例如DYDC2,ATOH7,PBH<0.01),与情景记忆和情绪调节的表型变异有关。

图4: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梯度衍生差异的转录组学特征。

图5:宏观脑成像协会 (GAMBA) 基因注释处的转录组解码。

富集模型表明,这种梯度转录变异表明存在细胞特异性和染色体功能障碍的风险,尤其是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和内皮细胞的富集表达中( Pperm<0.05)以及富集成18、19和X染色体(Pperm<0.05)。

图6: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解码。

图7:富集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研究结果将大脑宏观尺度的神经病理学模式与ADHD儿童的微观/细胞生物学结构联系起来,证明了多动症的神经生物学病理机制与 GABA 和 5-HT 系统的遗传和分子变异以及特定细胞/染色体表达的脑源性富集有关。

原始出处:

Chen Z, Xu T, Liu X, Becker B, Li W, Xia L, et al. Cortical gradient perturbation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orrelates with neurotransmitter‐, cell type‐specific and chromosome‐ transcriptomic signatures.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24. https://doi.org/10.1111/pcn.1364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8728, encodeId=901d2188e287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25c933e38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转录组学#</a> <a href='/topic/show?id=c5481085e0e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8570, encryptionId=c5481085e0e9, topicName=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TopicDto(id=93373, encryptionId=f25c933e38f, topicName=转录组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Feb 22 17:59:41 CST 2024, time=2024-02-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联合放射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的亚型特征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肺癌的85%。一些优秀的放射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放射基因组学可以帮助预测NSCLC的突变状态。

J Ethnopharmacol:结合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左金胶囊改善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的机制

结合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阐明左金胶囊(ZJC)在胃癌前病变(GPL)改善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EM)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J Ethnopharmacol:清热化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疗效及机制——综合转录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肝胆湿热证(GDSR)的分子基础,并利用转录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清热化湿方(QRHS)治疗GDSR的机制。

J Ethnopharmacol:综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苍术油对脾阳虚证大鼠的影响

结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苍术油对脾阳虚证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J Ethnopharmacol: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验证研究木防己汤预防肺癌的疗效及机制

参照传统用法,探讨木防己汤预防肺癌的疗效和机制。

J Ethnopharmacol:代谢组学结合转录组学揭示瓜蒌薤白汤抗慢性心肌缺血机制

瓜蒌薤白汤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和冠心病,由于多种成分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其体内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代谢组学结合转录组学揭示瓜蒌薤白汤抗慢性心肌缺血机制。

Chin Med:大鼠模型对补骨脂阴/阳相关差异反应的综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

探讨阳虚证和阴虚证模型对补骨脂(BGZ)的差异反应,并确定相应的特征生物标志物。

Phytomedicine:基于网络药理学、多组学和分子生物学联合研究益气通络颗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结合网络药理学、多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讨益气通络颗粒(YQTL)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机制。

CDD:ZBTB7B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关键环节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不幸的是,这种疾病通常在已经进展到晚期时才被诊断出来。因此,充分了解恶性转化在早期癌前病变中如何发生非常重要。

A&R:全转录组学分析识别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主动脉瘤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特征

对手术切除的主动脉组织的炎症性主动脉瘤进行了第一次全转录组学分析,确定了特征基因和生物分子过程,同时发现CIA可能是GCA的有限病症。此外,计算网络分析揭示了药物干预的潜在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