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o:生物界的iPhone,三个小时搞定基因检测

2014-11-18 李欣睿 雷锋网

随着基因工程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有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发现,如找到了更好的治理太平洋中红鲑鱼污染的方法,改良作物基因以便优良性状遗传等。这一切发现都源于基因组检测技术,它让研究人员可以对DNA样本进行分离研究,也让科学家们在生物领域找到更多的奇迹。 利用基因检测来对细胞进行研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完全不利于研究进程的跟进,在生物公司Fluidigm的努力下,Juno就此诞生,它能将测试时

随着基因工程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有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发现,如找到了更好的治理太平洋中红鲑鱼污染的方法,改良作物基因以便优良性状遗传等。这一切发现都源于基因组检测技术,它让研究人员可以对DNA样本进行分离研究,也让科学家们在生物领域找到更多的奇迹。

利用基因检测来对细胞进行研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完全不利于研究进程的跟进,在生物公司Fluidigm的努力下,Juno就此诞生,它能将测试时间缩短到3个小时。

自1999年成立以来,Fluidigm已经针对基因检测研发出了多项技术和工具。Juno没有传统的基因检测仪那么复杂,它操作起来和现在常见的电子产品一样简便。

生物研究步骤繁琐,要求操作精密,准确无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单就基因测序而言,研究人员要先取细胞小样,接着把DNA与其他物质分离开,然后再将其放大研究。这几个步骤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中间还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这无疑给科学家们带来很多的不便。

Juno能使用显微导管从各种不同的生物组织中提取出DNA,然后自动将其放大以便分析研究。为了使Juno的操作方式更加简单便捷,Fluidigm委托了设计工作室设计了外壳和操作界面。Juno采用触屏操作,约一个小型的电视机那么大,造型简洁美观,同时也方便生产。

Fluidigm相信Juno所带来的影响绝对非同凡响。在Juno出现之前,生物领域的研究耗时长,工作量大,人工操作也容易出错,有了它,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研究工作,这不仅仅方便了科学家们对人类基因的进一步探索,在应对流行性病毒这类传染性极高的疾病时,可以说也方便了所有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36466, encodeId=90ae20364661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6289994d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iPhon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994, encryptionId=c6289994df, topicName=iPhon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8b48400, createdName=rgjl, createdTime=Wed Jun 10 04:08:00 CST 2015, time=2015-06-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6-10 rgjl

相关资讯

Sci Rep:开发超高速DNA分离技术 有望实现实时基因检测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了只需数秒就能分离 DNA 的新技术,这让超高速解析 DNA 信息成为可能,有望实现即时基因检测。这一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该研究团队并为此申请了技术专利。DNA 是承载着生命信息的物质,在细胞内以双螺旋链的形式存在,对其进行分离、解析是一件非常繁琐耗时的工作。分离 DNA 需要根据 DNA 链的长短使用不同的材料,这使得现有的 DNA 分离、解

CSCO 2014:肺癌个体化治疗时代的检测变革

非小细胞肺癌论坛(1楼1E会议室)时间:9月19日10:55~11:15 报告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王洁 对肺癌驱动基因的深入研究导致了基因检测的巨大变革,肺癌驱动基因的检测正在经历从单基因到多基因、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组织水平到单细胞水平的变革。随着组织病理学到分子病理学的发展,NSCLC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疾病而是由不同驱动基因作用的一组疾病。检测技术的变革已经并将继

用手机做基因检测?Illumina计划开发智能手机芯片

继今年三月大幅降低个人基因测序成本至一千美元后,Illumina公司已开始着眼于消费产品领域。该公司计划开发出一款可直接插入智能手机中的芯片,从而带来个人化的基因医疗。 智能手机将成为“分子听诊器”,Illumina公司技术长Ronaghi在IMEC技术论坛上表示,“未来我们将不再需要经过家庭医师,就能在家中或诊所中接受测试,或直接去看专科医师。我认为这个理想将在未来的五到七年之间实现,”

贺林: 基因测序发展需要更多顶层设计

创新启示录:基因测序产业应用前景广泛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指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89.6万,其中结构畸形25万,防治形势严峻。这些实际仅是来自刚出生时的统计数据,如果把后发的也进行统计,出生缺陷人数要远远高于此数。 “冰岛的人口不过30万人,如果将中国具有出生缺陷的人数相比较的话,就相当于我国每年产生三个冰岛人口的‘残疾’人,这不是一

无创基因检测:孕妈妈的唐筛**

"奶牛公社"是妈妈们一同分享育儿路上点点滴滴的微信公共账号,它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给每个孩子带来了质朴又神奇的世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但很少有人知道,账号创建的背后,包含着一位孕妈妈在产下女儿前走过的惊心之路。 这位孕妈妈就是山东科技大学的美女教授孔寅,怀上女儿能能时她已经38岁了,听说35岁以后的高龄孕妇需要做羊水穿刺来排除染色体异常的出生缺陷,她和家人都非常担心羊水穿刺所带来的

Am J Psychiatry:基因检测真能预测自杀风险?

每年都会有一些英才因自杀而陨落。在这个8月,我们失去了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和干细胞科学家笹井芳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超过80万人因自杀死亡。预测自杀?这也成为研究人员十分感兴趣的课题。 据《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报道,美国一家创业公司,Sundance Diagnostics,将在下个月开始向医生提供自杀风险检测,但只限于服用抗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