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肿瘤学领域关键进展汇总

2012-01-21 MedSci MedSci原创

 本文主要介绍2011年中国在肿瘤病学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并进行汇总。前面以临床研究为主,后面一部分以基础研究为主,全面介绍中国在肿瘤领域的重大进展,也代表了中国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在一年来的主要成就。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成绩斐然 OPTIMAL研究正式发表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彩存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国际肺癌领域取得

 本文主要介绍2011年中国在肿瘤病学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并进行汇总。前面以临床研究为主,后面一部分以基础研究为主,全面介绍中国在肿瘤领域的重大进展,也代表了中国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在一年来的主要成就。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成绩斐然 OPTIMAL研究正式发表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彩存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国际肺癌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CTONG的0802号OPTIMAL研究和0804号INFORM研究等。

  OPTIMAL研究是国际上第一个前瞻性头对头比较厄洛替尼和含铂两药化疗对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疗效的Ⅲ期临床研究。

  OPTIMAL研究和西班牙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N Engl J Med.2009,361:958)及项欧洲Ⅲ期临床研究(EURTAC),共同奠定了厄洛替尼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一线治疗地位。

  OPTIMAL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由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牵头,全国22家医学机构共同参与完成。OPTIMAL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标准一线含铂两药化疗,厄洛替尼可显著延长EGFR 突变晚期NSCLC 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Lancet Oncol. 2011,12:735)

  OPTIMAL研究入组165例EGFR突变的ⅢB~Ⅳ期NSCLC患者,按1:1随机分组,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或吉西他滨+卡铂化疗,4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患者按EGFR突变类型(19外显子缺失/21外显子突变)、组织学类型(腺癌/非腺癌)、吸烟状态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PFS。

  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厄洛替尼可使PFS延长2倍(13.1个月vs. 4.6个月,HR=0.16,P<0.0001)。化疗组3/4级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更多见,厄洛替尼组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和皮疹(2%)。

  这是第三项证实在EGFR突变阳性的NSCLC中厄洛替尼较化疗优势的临床研究,另有三项临床研究证实另一种EGFR-TKI 吉非替尼的类似优势。日本两项吉非替尼治疗EGFR 突变NSCLC的研究中,中位PFS 分别为10.4 个月(N Engl J Med.2010,362:2380)和9.2 个月(Lancet Oncol. 2010,11:121)。中国的IPASS研究中,吉非替尼治疗EGFR 突变NSCLC中位PFS为9.7个月。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Kim教授在今年第14届世界肺癌大会上表示,目前大量研究证实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优于化疗,EGFR突变患者不应放弃使用EGFR-TKI。

  我国晚期NSCLC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

  检测EGFR突变丰度预测疗效可锦上添花

  中国广东省人民医院 周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等报告的研究显示,晚期NSCLC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丰度可预测EGFR-TKI治疗获益,相比于低丰度EGFR突变患者,高丰度EGFR突变患者的PFS显著较长。(J Clin Oncol. 2011,29:3316)

  研究纳入100例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利用直接DNA测序法和扩增受阻突变体系(ARMS)法,检测患者肿瘤标本的EGFR突变情况。两者检测均为阳性者,定义为EGFR突变丰度高;ARMS法检测阳性而直接DNA 测序法检测阴性者,定义为EGFR突变丰度低;直接DNA测序法和ARMS法检测均为阴性者,定义为EGFR野生型。分析EGFR突变丰度与吉非替尼治疗获益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高丰度EGFR突变患者(51例)和低丰度EGFR突变患者(18例)的中位PFS分别为11.3个月和6.9个月(P=0.014)。相比于EGFR 野生型患者(31例),低丰度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PFS也显著较长(6.9个月vs. 2.1个月,P=0.01)。高丰度EGFR突变患者、低丰度EGFR突变患者、EGFR野生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2.7%、44.4%、16.1%,中位总生存(OS)分别为15.9个月、10.9个月、8.7个月。高丰度EGFR突变患者和低丰度EGFR突变患者ORR和OS无显著差异。

  IPASS 研究最终分析 EGFR 突变是预测吉非替尼疗效的不二之选

  香港中文大学 莫树锦

  EGFR 突变状态是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的最强疗效预测因子,基因拷贝数预测能力有限,需同时伴EGFR 突变。

  香港中文大学莫树锦教授等报告的IPASS 研究最终分析结果显示,EGFR突变是吉非替尼一线治疗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缓解率的最强疗效预测因子,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有优于卡铂/紫杉醇化疗的PFS明显获益,总生存(OS)差异不显著,可能与两组存在较高比例的患者交叉治疗有关。(J Clin Oncol.2011,29:2866)

  IPASS 研究入组1217 例初治非吸烟或轻度吸烟的晚期NSCLC 腺癌患者,随机分组,比较吉非替尼与卡铂/紫杉醇一线治疗的疗效。分析患者EGFR 突变状态(437 例可评估)、EGFR 基因拷贝数(406 例可评估)和EGFR 蛋白表达(365 例可评估),对患者PFS和OS的影响。

  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和卡铂/紫杉醇组的OS无显著差异(HR=0.90,P=0.109),无论EGFR突变阳性(HR=1.00,P=0.990)或突变阴性(HR=1.18,P=0.309;EGFR突变状态交互P=0.480)。卡铂/紫杉醇组较高比例(64.3%)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后续接受了EGFR-TKI治疗。吉非替尼组中EGFR突变阳性且EGFR基因拷贝数增多的患者PFS明显较长(HR=0.48),而仅基因拷贝数增多但突变阴性患者PFS 明显较短(HR=3.85)。

  研究者指出,吉非替尼组OS 获益未达显著性,这可能是卡铂/紫杉醇组64.3%的EGFR 突变阳性患者随后接受EGFR TKI治疗所致。

  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矿工罹患肺癌风险较高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周清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周清华教授等报告的针对9295 名云南锡矿矿工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显示,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矿工,其肺癌发生风险较高。医生应关注有慢支病史者,但周教授指出,在建议对慢支患者进行相关筛查之前,还需对这种风险进行进一步定量分析。(Lung Caner .2011,72:258)

  术后放疗可显著改善ⅢAN2期NSCLC生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绿化

  可切除ⅢA-N2期NSCLC是异质性较大的一组疾病,术后放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但对生存的影响目前仍不确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王绿化教授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手术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术后放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P=0.025)和无远转生存率。这一研究结果被美国CME主席推荐做为美国临床医生继续教育课程。(The Oncologis.2011,16:641)。

  恩度联合紫杉醇/卡铂可改善晚期NSCLC客观缓解率

  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

  重组人内皮血管抑制素(恩度)是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主要作用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等报告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初治的晚期NSCLC患者,恩度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可改善客观缓解率,患者耐受性较好,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有一定改善。(J Thorac Oncol. 2011,6:1104)。

 

<4 cm宫颈肿瘤的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腹式根治术

  宜在中国推广的肿瘤切除术式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吴小华

  该研究报道了中国人群宫颈恶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是这一术式最大样本量的单中心研究报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之父Dargent曾经基于他本人的经验提出“肿瘤最大径超过2 cm时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有很大的复发风险”,而这一研究的作者分析认为,Dargent的经验多来自于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相较于阴式手术具有切除范围更大、适应证更广的特点,因此能应用于宫颈恶性肿瘤最大径大于2 cm但不超过4 cm的患者。研究队列无任何复发病例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吴小华教授等报告了宫颈恶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经验。研究表明,对于宫颈恶性肿瘤最大径不超过4 cm的患者,由有经验的妇瘤专科医师行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应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这一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术后颈管狭窄,而术中放置带有尾丝的宫内节育器可有效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社会、家庭、和生理因素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育结果。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生育相关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Gynecol Oncol. 2011,121:565)

  研究于2004年4月至2010年9月前瞻性入组该院收治的宫颈恶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的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64例宫颈恶性肿瘤患者计划行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2例因术中冰冻发现高危因素立即转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研究组中患者平均年龄为29.5 岁(11~41岁)。肿瘤组织学类型包括8例(12.9%)腺癌,50例(80.65%)鳞癌,1例(1.61%)腺鳞癌以及3例(4.84%)葡萄状肉瘤。平均淋巴结切除数为 25个。10例(16.13%)患者因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接受术后辅助化疗。 36例ⅠB1期的患者中有14例肿瘤最大径超过2 cm。

  中位随访时间为22.8个月,没有观察到任何复发病例。5例(8.06%)患者出现术后颈管狭窄,但对手术加以改进(术中预防性置入T型宫内节育器)后,没有患者发生术后颈管狭窄。通过书信和电话访谈向患者调查影响术后生育结果的因素,共38例完成全部问卷问题。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因多方面原因仅10例患者尝试怀孕,其中2例成功受孕。1例39周剖宫产生育一健康男婴,另1例患者尚在孕期中。

  拉帕替尼耐药的新认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

  胡夕春教授等报告的研究表明,老年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PIK3CA变异较常见,PIK3CA变异和PTEN缺失并不相互排斥,与此相关的PI3K通路激活可能导致拉帕替尼和曲妥珠单抗耐药。(BMC Cancer 2011,11:248)

  研究入组拉帕替尼全球研究中的67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57例原发肿瘤样本可检测PI3K通路状态。

  结果显示,PIK3CA变异率和PTEN缺失率分别为12.3%(7/57例)和31.6%(18/57例)。与35例PI3K通路未激活者相比,22例PI3K通路激活的患者临床获益率(CBR,36.4% vs. 68.6%,P=0.017)和总有效率(9.1% vs. 31.4%,P=0.05)均较低。对含曲妥珠单抗治疗方案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患者PI3K通路激活与无进展生存较短显著相关(4.5个月 vs. 9.0个月,P=0.013)。

  蒽环类为主新辅助化疗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获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解云涛

  不同亚型乳腺癌分子机制探讨和分子分型研究的深入,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药物耐药机制、筛选优势获益人群、优化治疗决策。

  解云涛教授等报告的研究表明,与HER2阳性患者相比,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更能从以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中获益。(Ann Oncol. 2011,22:1326)

  研究入组538例接受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结果显示,23.9%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HER2阳性者获得pCR率显著低于HER2阴性者(14.7% vs. 25.7%,P = 0.013)。多变量分析显示,HER2阴性是pCR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OR=3.14,P=0.001),获得pCR者3年PFS率显著较高(P=0.007)。

{nextpage}

  中国乳腺癌分子分型突破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牛昀

  牛昀教授等的回顾性分析证实了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影响复发风险和治疗决策,联合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是显著的进步。其中Luminal A亚型可能代表了有不同预后和治疗反应的两种不同亚型。(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1,130:489)

  研究者检测了ER、PR、HER2、EGFR和cytokeratin 5/6,将患者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基底细胞样、未定型。检测luminal A型患者中的Ki-67表达。对2118例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3.2岁)中位随访67.9个月的结果显示,Luminal A型复发率显著较低(12.7%),luminal B、HER2过表达、基底细胞样分别为15.7%、19.1%、20.9%(P<0.001)。分子亚型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01)。Luminal A型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P=0.005),Ki67阳性是复发高危因素(P<0.001),但辅助化疗可降低高危患者的复发风险(P<0.001)。辅助内分泌治疗是ER阳性患者的有效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得验证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红

  刘继红教授等报告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伊立替康加顺铂用于宫颈癌新辅助治疗(NACT)疗效和耐受性均可,并能显着降低颈深间质浸润和切缘阳性率。治疗有效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降低。NACT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Gynecol Oncol. 2011,123:99)

  研究入组6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NACT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10.0%患者获得完全缓解,55.0%获得部分缓解,35.0%疾病稳定。NACT组术后颈深间质浸润和手术切缘阳性显著较少。有效者NACT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显著较低(12.8% vs. 38.1%)。NACT组盆腔内复发率显著较低(3/60例 vs. 11/60例,P=0.023)。多变量分析显示NACT有效是唯一与生存显著相关的因素(P=0.036)。

  复发或化疗耐药GTNFAEV方案疗效验证

  北京协和医院 向阳

  向阳教授等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氟脲嘧啶+更生霉素+依托泊苷+长春新碱(FAEV方案)治疗复发或化疗耐药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有效且毒性可控,可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Ann Oncol. 2011,22:1588)

  研究入组91例患者,给予至少一个周期FAEV方案治疗。结果显示,55例(60.4%)获得血清学完全缓解(SCR),7例出现经常性≥3级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多变量分析显示FAEV方案化疗SCR与既往化疗方案数(≤2)显著相关(P=0.005)。最严重的不良事件有≥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6.4%)、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6.6%)、≥3级血小板减少(3.3%)。

 新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出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樊嘉

  该研究报道,樊嘉教授等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出由7个micro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对于<2 cm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接近90%,效果优于传统的AFP,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等报告的研究显示,从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出由7个microRNA组成分子标记物对早期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J Clin Oncol. 2011,29:478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诊断标记物为甲胎蛋白(AFP)。然而,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不是十分理想。在妊娠妇女、急慢性肝炎、生殖腺肿瘤和胃肠道肿瘤等人群中AFP亦可能升高。而约40%的肝癌患者AFP并不升高,呈AFP阴性。因此,寻找诊断肝癌特别是早期肝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的分子标记物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樊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病理系合作,经过三年攻关,终于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出由7个micro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分析发现其对于<2 cm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接近90%,效果优于传统的AFP,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

  樊嘉教授介绍,血浆microRNA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首先,microRNA在血浆中能耐受RNA酶的降解,非常稳定;其次,检测方便,只需抽取1 ml血即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创伤性小,利于连续动态检测和人群的大规模筛查;另外,检测技术要求简便、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利用血浆microRNA诊断模型可以诊断<2 cm的早期肝癌,使诸多因缺乏有效诊断而失去治疗机会的肝癌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可望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从而开创肝癌早诊断早治疗的新局面。目前该成果正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申请专利。相信不久的将来即可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广大肝病患者。

  复旦临床评分系统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价值获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曾昭冲

  该研究报道,复旦评分综合了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边界是否清晰、术前血清ALP水平和CA19-9水平五个临床因素,作为临床预后评分系统,其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预后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曾昭冲教授等报告,作为临床预后评分系统,复旦评分综合了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边界是否清晰、术前血清ALP水平和CA19-9水平五个临床因素,其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预后能力。(Ann Oncol. 2011,22:1644)

  该研究通过对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边界是否清晰、术前血清ALP水平和CA19-9水平五个临床变量评分,相对危险度为1时赋值为0分,大于1则评为1分,提出一个简单的预后评分系统——复旦临床评分系统。研究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入组344例经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根据此评分得到的各危险组由低到高,旨在验证复旦临床评分系统的价值。

  结果显示,复旦临床评分系统0分、1分、2~3分、4~5分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7.4%、54.0%和16.4%,3年生存率分别为60.5%、46.1%、16.0%合0%,5年生存率分别为48.6%、25.6%、10.3%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8.2个月、26.4个月、13.6个月和6.1个月(P<0.001)。经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每相邻两组间生存率之差的置信区间下限均大于0。将复旦评分推广至74例非手术切除的患者,0分、1分、2~3分、4~5分患者分别有2例、8例、40例和24例,其1年生存率依次为100%、62.5%、22.9%和4.4%,中位生存期依次为43.1个月、16.3个月、7.8个月和4.5个月(P<0.001)。

  最后研究者对第七版AJCC分期进行了预后效力的评价,并与复旦评分和第六版AJCC分期进行了比较。相比第六版AJCC分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第七版AJCC分期具有更好的预后评价效力,但作为临床预后评分系统,复旦评分更有优势。

{nextpage}

  中危或高位胃肠间质瘤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PFS益处获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李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等报道的研究显示,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改善中危或高危复发胃肠间质瘤患者行完全切除术后的1、2、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Eur J Surg Oncol. 2011,37:319)

  该研究旨在明确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对比未接受辅助治疗,是否可改善中国局部原发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完全切除术后的RFS,并分析c-KIT突变和RFS的关系。该项单中心、非随机研究前瞻性纳入中危或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接受或不接受3年伊马替尼(400 mg,qd)辅助治疗,同时对可供检测的肿瘤标本行c-KIT突变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105例患者,治疗组56例,对照组4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5(43.1~46.9)个月。治疗组1、2、3年RFS率高于对照组(1年,100% vs.90%,2年,96% vs. 57%,3年,89% vs.48%,,P<0.001, HR=0.188)。亚组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辅助治疗显著降低高危组或低危组3年RFS(中危组:95% vs. 72%,高危组:85% vs. 31%;P<0.001)。另外,伊马替尼辅助治疗降低死亡风险(P=0.025,校正后HR=0.254)。

  在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研究筛出一线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疗效预测因子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高静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静等报告的研究显示,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胸苷磷酸化酶阳性和β微管蛋白Ⅲ阴性可能预测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后的缓解率和预后。将来可在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中验证此初步结果。(BMC Cancer. 2011,11:177)

  该研究旨在评估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胸苷磷酸化酶和β微管蛋白III表达情况对接受一线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患者临床转归的作用。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包含33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队列1,试验组)和18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顺铂(队列2,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分析了胸苷磷酸化酶和β微管蛋白Ⅲ表达。同时分析了生物标志物与肿瘤缓解或生存的关系。

  结果显示,研究入组51例患者(男性3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57岁(27~75岁)。缓解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分别为43.1%、120天和265天。队列1中β微管蛋白Ⅲ阳性患者(22例)/阴性患者(11例)缓解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分别为36.4%/72.7%(P=0.049)、86天/237天(P=0.046)和201天/388天(P=0.029)。胸苷磷酸化酶阳性和β微管蛋白III阴性患者(8例)较胸腺嘧啶磷酸化酶阴性和β微管蛋白Ⅲ阳性患者(7例)有更高的缓解率(87.5% vs. 14.3%,P=0.01)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251天 vs. 84天, P=0.003) 。队列2(18例)中发现β-微管蛋白Ⅲ表达与缓解率或生存期无关。

中国中高危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优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黄晓军

  目前,尚无关于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与伊马替尼治疗中高危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AP-CML)疗效比较的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黄晓军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的研究,首次评价了伊马替尼与allo-HSCT治疗AP-CML的优劣,为Allo-HSCT作为AP-CML患者一线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黄晓军教授等研究发现,对中高危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AP-CML)患者,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较伊马替尼,具有绝对的生存优势,两种治疗在低危患者中疗效均较好。(Blood. 2011,117:3032)

  一直未有相关报道评估比较过Allo-HSCT和伊马替尼治疗AP-CML疗效。该项研究旨在比较伊马替尼(87例)和Allo-HSCT(45例)治疗AP-CML的优劣。多变量分析显示,CML病程≥12个月、血红蛋白<100 g/L和外周血原始细胞≥5%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结果显示,在低危(没有不良预后因素)患者中两种治疗患者生存率相似,6年无事件生存(EFS)率、OS率和PFS率均高于80.0%。中危(有某些不良预后因素)患者用两种治疗比较EFS和OS无差异,但伊马替尼和Allo-HSCT治疗者的6年PFS率分别为55.7%和92.9%(P=0.047)。在高危(至少存在2个不良预后因素)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者的5年EFS率(9.3% vs. 66.7%,P=0.034)、OS率(17.7% vs. 100%,P=0.008)和PFS率(18.8% vs.100%,P=0.006)显著低于Allo-HSCT。

  该研究提示,对中高危AP-CML患者,Allo-HSCT较伊马替尼治疗有显著的生存优势。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国原创性研究为白血病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 艾辉胜

  虽然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包括标准剂量化疗、强烈化疗或减低剂量化疗及细胞因子等多种手段,但是老年AML的疗效仍然很差。该研究原创性应用细胞因子动员后供体动员后HLA不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微移植)治疗老年AML,显著加速了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速恢复,其CR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分别高达80%和38%,此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好的临床结果。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艾辉胜教授报告的研究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G-PBSCs)输注与传统化疗相结合或可为老年AML患者提供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Blood. 2011,117:936)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治疗结果至目前为止仍是不甚满意。先前的研究已证明输注G-PBSCs可以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和加速造血恢复。该项研究入组58例年龄60~88岁的AML患者,随机给予阿糖胞苷和米托蒽醌单纯化疗(对照组,28例),或化疗加上输注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匹配的G-PBSCs(G-PBSC组,30例)。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接受另外2个周期的中等剂量阿糖胞苷或联合G-PBSCs的缓解后治疗。

  结果显示,G-PBSC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 vs. 42.8%,P=0.006)。化疗后,G-PBSC组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11天和14.5天,而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16天和20天。G-PBSC组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9% vs. 10.0%,P=0.01)。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移植物抗宿主病,于4例女性患者体内可成功地持续检测到供者微嵌合体。

   国内学者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供者细胞白血病发生相关基因突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 黄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黄河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CEBPA基因多点突变导致了供者细胞转变为白血病细胞,支持多点突变导致供者细胞白血病发生的机制。(Blood. 2011,117: 525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供者细胞白血病可为人体内研究白血病的发生提供很好的疾病模型。研究者提出了“两次打击学说”是供者细胞发生白血病转化的机制的设想,并首次评估了在发生供者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和供者中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相关的一系列基因突变。

  结果显示,该例患者和他的同胞姐妹供者具有共同的CEPBA(584_589dup)基因种系突变。易感的供者造血细胞在患者微环境中经过2次CEPBA体细胞突变后(247dupC and 914_916dup)演变为急性髓性白血病。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突变与患者的初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生的突变相一致。

  进展期慢性髓性白血病伊马替尼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获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黄河教授等报告的研究显示,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方案对进展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使患者移植前获得良好缓解,复发减少,且毒副作用小。(Leuk Res. 2011,35:1307)

  该项研究入组15例患者,包括加速期6例和急变期9例。所有患者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和白消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和霉酚酸酯(MMF)。

  结果显示,15例患者中有11例(73.3%)在移植前经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了完全血液学缓解,6例(40%)获得了细胞遗传学缓解;没有患者发生植入失败;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率仅为6.7%;3/4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13.3%;慢性GVHD发生率为61.5%,包括23.1%广泛性慢性GVHD。5年复发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1.0±10.8%、13.7±10.8%和66.0±12.4%。在伊马替尼停用后中位随访25个月发现,15例患者中有10例(66.7%)处于分子生物学缓解状态并至今生存。

 

中国研究为黑色素瘤个体化靶向治疗添佐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郭军

  近年来发现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中CKIT基因变异明显高于其他亚型,而这两种类型恰恰是亚洲黑色素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因此针对C-KIT为靶标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对于中国乃至亚洲黑色素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该项研究表明,KIT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KIT变异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与之前的化疗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有效率达到23%,增量治疗后增毒不增效。也进一步说明了个体化靶向治疗有可能是未来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策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等报告的Ⅱ期临床研究显示,伊马替尼治疗c-Kit基因突变转移性黑色素瘤,可获得较高的总缓解率(23.3%)和疾病控制率(53.5%)。400 mg/d耐受性良好,加量至800 mg/d未增加疾病控制。(J Clin Oncol. 2011, 29:2904)

  该研究入组43例c-Kit基因突变和(或)c-Kit基因拷贝数扩增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这类人群的疗效。给予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15例疾病进展患者允许加量到800 mg/d。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2.0个月,53.5%的患者获得疾病控制,其中10例(23.3%)获得部分缓解(PR),13例(30.2%)疾病稳定(SD)。20例(46.5%)疾病进展。18例(41.9%)患者肿瘤病灶消退。

  6个月PFS率为36.6%,中位PFS为3.5个月,外显子11或13突变患者中位PFS较其他突变患者稍长,单个或多个突变患者PFS无差异。1年总生存率为51.0%,中位总生存为14.0个月,PR或SD患者总生存为15个月,疾病进展者为9个月(P=0.036)。

  400 mg/d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程度多为轻中度,可通过减量、中断给药或支持治疗较好地控制,伊马替尼增量至800 mg的患者耐受性较差。

  黑色素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机制获阐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郭军

  我们在KIT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KIT变异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很多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患者。如何逆转耐药,恢复对靶向治疗初期的反应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获取治疗前后的肿瘤标本,进行新的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的检测,结果发现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出现了mTOR通路的活化,进而使用mTOR抑制剂能逆转这种耐药。这一研究不失为一个从临床到基础研究,再从基础研究指导临床实践的转化医学成功的范例,也进一步说明了个体化靶向治疗有可能是未来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策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mTOR通路活化可能是黑色素瘤患者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可能机制,使用mTOR抑制剂治疗能使患者的肿瘤进一步缩小。(J Clin Oncol. 2011年12月12日在线版)。

  在前期的临床实践中,虽然治疗初期C-KIT变异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于伊马替尼治疗有较高的反应率(J Clin Oncol. 2011, 29:2904),但是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也出现了针对伊马替尼的耐药反应。因此,如何选择其他有效的治疗靶标逆转黑色素瘤细胞的耐药现象,使其恢复对靶向药物初期反应的敏感性,对黑色素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耐药的机制以及耐药后的治疗,国内外尚无任何报道。

  该研究收集伊马替尼治疗前和继发耐药后的组织标本白片,耐药后标本选取新发转移灶或有明确进展的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或穿刺,分析治疗前后基因突变(C-KIT、BRAF、NRAS和PDGFRA)情况和mTOR信号通路指标(AKT、PTEN、PI3K),以期为黑色素瘤对伊马替尼耐药提供原创性解释并且提出逆转耐药的可行性解决办法。

  结果发现C-KIT突变的伊马替尼继发耐药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新的基因突变,而是出现了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特异性活化,进而使用mTOR抑制剂依维莫斯治疗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患者,结果使耐药患者的肿瘤再次明显缩小而生存获益,提示mTOR信号通路活化可能是黑色素瘤患者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机制之一,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治疗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KIT变异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中国Ⅱ期鼻咽癌患者同期化放疗可提高生存率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麦海强

  中山大学癌症中心麦海强教授报告的研究显示,同期化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显著提高了Ⅱ期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J Natl Cancer Inst. 2011,103:1761)

  目前,世界上对于Ⅱ期鼻咽癌是否需要加与化疗没有统一的定论,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推荐单纯放疗,2010年美国NCCN指南推荐Ⅱ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同期化放疗+辅助化疗,但是该指引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因此,探讨同期化放疗对Ⅱ期鼻咽癌的疗效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项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入组230例Ⅱ期鼻咽癌患者随机接受单纯放疗(114例)或同期化放疗(116例),探讨顺铂30mg/ m2 每周同期化疗方案能否提高Ⅱ期(包括T1~2N1M0或T2N0M0伴咽旁间隙侵犯)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

  结果显示,同期化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显著提高了Ⅱ期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但未提高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期化放疗方案改善了Ⅱ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使其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绝对获益分别为8.7%、10.1%、10.9%。尽管同期化放疗的急性毒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明显增加,但患者尚可耐受。

  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时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未改善无失败生存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马骏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骏教授报告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同期放化疗后给予辅助顺铂+氟脲嘧啶化疗未显著改善无失败生存。(Lancet Oncol. 2011年12月7日在线版)

  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对局灶性晚期鼻咽癌的效果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与单纯同时放化疗相比,同时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疗效。

  该研究为开放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7个中心参与。研究入组非转移性Ⅲ期或Ⅳ期(除外T3~4N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同期放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所有患者接受顺铂40 mg/m2 7w,同时放疗2.0~2.27 Gy/f 6~7w 总剂量66 Gy(原发肿瘤灶)或60~66 Gy(颈部受累区域)。联合辅助化疗组后续接受顺铂 80 mg/m2+氟脲嘧啶800 mg/m2 120h 每4周,共3周期。

  结果显示,251例患者分入联合辅助化疗组,257例分入单纯同时放化疗组,中位随访37.8个月(1.3~61.0个月),联合辅助化疗组和单纯同时放化疗组的预期2年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86%和84%(HR=0.74,95%CI 0.49~1.10,P=0.13)。放疗期间最常见的3~4度不良反应是口腔炎,接受放疗的患者包括联合辅助化疗组和单纯同时放化疗组分别为76/249例和82/254例,辅助化疗患者43/205例(21%)。

  研究者认为,同期放化疗后给予辅助顺铂+氟脲嘧啶化疗未显著无失败生存,尚需更长随访,这些方案尚不宜在设计完好的临床试验之外应用。

 同期化放疗显著提高了II期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麦海强

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刊登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麦海强教授等的最新研究成果“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vs Radiotherapy Alone in Stage II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
。”在文章中,研究者指出同期化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显著提高了II期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此项研究成果对II期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期化放疗方案改善了II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使其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绝对获益分别为8.7%、10.1%、10.9%。尽管同期化放疗的急性毒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明显增加,但是患者尚可耐受。(J Natl Cancer Inst. 2011 Dec 7;103(23):1761-70.)

  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获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癌症研究获益不少,2011年中国学者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获得了癌症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6月份,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易感位点,这对于解析这一疾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相关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

    这项研究采用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这一技术是目前研究疾病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的重要手段,得益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国际单体型图计划研究成果以及生物芯片技术。以往的研究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往往运用所谓“候选基因”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全基因组方法相比有许多缺点,主要是比较片面,所获结果有可能存在偏倚。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则比较全面、结果可重复性高。这种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要整合多学科包括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参与工作。

 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获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大样本量鼻咽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了7个鼻咽癌相关基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肿瘤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18.97)上(中山大学权威肿瘤期刊揭示鼻咽癌关联基因 )。

 {nextpage}

miR-23b是一种多向调控癌症转移抑制因子

  北京大学 席建忠

    近年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miRNA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miRNA是一类长度在19-24 个核苷酸(nt)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 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能通过与靶基因mRNA特异性的碱基互补配对, 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 广泛地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自组装细胞芯片(self-assembled cell microarray)对癌细胞中参与调控细胞迁移的miRNAs进行了高通量筛查。研究结果证实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细胞中超过20%的miRNAs对细胞迁移发挥了调控作用,表明miRNAs广泛地参与了癌症转移过程。从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多向调控抑制癌症转移的重要因子miR-23b,研究结果表明miR-23b通过靶向抑制FZD7 、MAP3k1等多种转移相关分子,在包括肿瘤生长、迁移及血管生成等肿瘤迁移的多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负调控作用。新研究发现了一个多向调控癌症转移的重要因子miR-23b,为癌症转移预防判断提供了潜在的靶标,并为癌症的生物治疗指明了新方向。文章发表在Nat Commun. 2011 Nov 22;2:554. doi: 10.1038/ncomms1555.

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基因突变产物诱发白血病和神经胶质瘤

  复旦大学 管坤良


    在2011年4月,复旦大学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癌症研究论文:发现一种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基因突变产物诱发白血病和神经胶质瘤的作用机制。这一突破不仅揭示了人体代谢物的致癌之谜,也为神经胶质瘤等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这项研究是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研究组之前曾发现一种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基因变化,会产生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当这种代谢垃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代谢问题,促进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化。但2HG致癌的作用机制却是一个谜团,揭开这个谜团对于白血病和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以人体内“2HG”代谢物为核心、众多双加氧酶参与、控制癌细胞发生和恶变的新途径。研究指出双加氧酶的活力降低后,会改变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方式,进而诱发肿瘤。人体细胞内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高低是由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力来控制的,控制得好,人不会患癌症;反之,则易患癌症。文献见:http://www.jbc.org/content/286/7/5558.long

microRNA-199表达高低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第二军医大学 曹雪涛


《癌细胞》Cancer Cell 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课题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其通过深度测序技术进行人正常肝脏、病毒性肝炎肝脏、肝硬化肝脏和人肝癌microRNA组学分析,发现了microRNA-199表达高低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证明microRNA-199能够靶向抑制促肝癌激酶分子PAK4而显著抑制肝癌生长,从而为肝癌的预防判断与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Cancer Cell doi:10.1016/j.ccr.2011.01.001)

索拉菲尼在早期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

  上海生科院营养所 谢东

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谢东研究组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的关于索拉菲尼在早期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发表于Hepatology,研究发现,索拉菲尼能强力抑制小鼠肝癌切除术后肿瘤的原位复发和腹腔转移,并显着地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意思的是,相比原发肿瘤,索拉菲尼能更加有效的抑制复发肿瘤的生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术后与肝脏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所导致的ERK活性的增加提高了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Hepatology, 53: 483–492.)

人类染色体1p36.22 区域发现为肝癌易感基因区域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贺福初

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肝癌研究领域又有重大科学发现。该实验室在人类染色体的1p36.22 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8月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线公布了这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次日,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蛋白质组学国家功能基因组学课题组研究员周钢桥介绍说,这一重大发现不但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解析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

这一重大研究成果的出炉,发出了中国科学家在人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研究领域的最强音。贺福初院士介绍说,这项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肝癌易感基因的筛查研究,所使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是目前全球科学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拉网式搜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此前,欧美多国利用该技术已经发现了近70种重大疾病的易感基因,在国际上掀起了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卷地毯式掘金浪潮"。(Nature Genetics doi:10.1038/ng.638)

肝癌细胞运动和迁移分子机制

  第四军医大学 张思河 蒋建利 陈志南

第四军医大学、沈阳军区总医院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肝癌细胞运动和迁移的分子机制,其研究结果发表于Hepatology杂志上。该研究小组发现HAb18G/CD147可通过胞外部分与annexin II互作抑制annexin II磷酸化,从而阻断细胞内Rho信号传导,防止细胞出现阿米巴样运动。此外,通过integrin-FAK-PI3K/PIP3信号通路,HAb18G/CD147还可促使细胞膜上的WAVE2和Rac1激活,从而促使细胞形成板状伪足,发生间充质迁移。

,研究人员发现HAb18G/CD147可通过胞外部分与annexin II互作抑制annexin II磷酸化,从而阻断细胞内Rho信号传导,防止细胞出现阿米巴样运动。此外,通过integrin-FAK-PI3K/PIP3信号通路,HAb18G/CD147还可促使细胞膜上的WAVE2和Rac1激活,从而促使细胞形成板状伪足,发生间充质迁移。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Ab18G/CD147与 annexin II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肝癌细胞的间充质迁移及阿米巴运动样迁移两种迁移模式转换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Hepatology. 2011 Dec;54(6):2012-24)

男性易患肝癌之谜--细胞周期相关性激素(CCRK)基因是关键

  中山大学 沈祖尧

中大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所发现"细胞周期相关性激素"(CCRK)基因,并证实其与男性荷尔蒙受体,以及肝癌有密切关系。男士如患有乙型肝炎,其男性荷尔蒙受体会被激活,与男性荷尔蒙结合后,会入侵肝细胞的细胞核,启动并增加"CCRK"的含量,继而引发一连串名为分子信息通路的化学反应,激发细胞异常快速繁殖,并转化形成肿瘤细胞,导致肝癌的发生。

研究所为逾50名肝癌病人验测,发现70%患者的“CCRK”远高于正常水平,而“CCRK”高的肝癌病人较多为末期患者,其术后存活率3年已大跌50%,反之“CCRK”低的患者,6年存活率仍达100%。小鼠实验更进一步证实,降低肝癌细胞“CCRK”的含量,以及阻碍“CCRK”分子信息通路,均能有效减慢肿瘤形成的速度。

研究主管兼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沈祖尧解释,每个人体内也有“CCRK”基因,但含量高低各有不同,医学界过去只知“CCRK”对脑部有一定作用,今次研究则首次发现“CCRK”对肝脏有所反应,“荷尔蒙会唤醒沉睡的基因,令不正常细胞快速增长”。(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doi:10.1172/JCI45967.)

CD24+肿瘤干细胞是肝癌肝癌复发及产生化疗抗药性的"元凶"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Irene Oi Lin(梁雪儿)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 Stem Cell上报道称,发现肝癌内CD24+肿瘤干细胞含量高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证实肿瘤干细胞是肝癌复发及产生化疗抗药性的"元凶"。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人员分析了未经治疗与对化疗呈抗药性的肿瘤之间的基因表达,由此找出了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24+。临床数据显示,肝癌患者若肿瘤内有高量CD24+标志的癌干细胞,于手术后一年的复发率较肿瘤内只有低量CD24+癌干细胞的患者高3倍。同时,肿瘤内有高量CD24+癌干细胞的肝癌患者出现肿瘤转移的机会亦较高。研究人员还证实肝肿瘤内有高量CD24+表达的肝癌患者生存率明显较低。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突破性地拆解了CD24+标志的癌干细胞启动肿瘤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机制。他们发现CD24+标志的癌干细胞是通过激活STAT3信号,去维持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促使肿瘤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STAT3磷酸化在CD24信号传递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研究人员相信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可控制肿瘤生长,大大提升完全消减肝癌的机会。(Cell stem cell doi:10.1016/j.stem.2011.06.005)

肝脏中Shp2对肝癌起关键抑制效应

 第二军医大学 冯根生

第二军医大学特聘教授冯根生等与美国、意大利学者共同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进展,证实在肝脏中Shp2起重要的抑癌因子效应。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Shp2在肿瘤形成中发挥致癌因子或是抑癌因子作用与肿瘤细胞的类型有关。(Cancer Cell DOI:10.1016/j.ccr.2011.03.023)

研究人员证实在肝细胞中选择性敲除Ptpn11/Shp2可引起肝脏炎症及坏死,导致肝脏出现结节再生性增生。在Shp2敲除的基因小鼠中研究人员证实Shp2缺失引发的炎症信号促进了肝癌发生,导致小鼠自发性肿瘤及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癌风险显著增高。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Shp2在肝细胞中对Stat3起重要负调控作用,Shp2敲除导致IL-6诱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进而增强了肝脏中的炎症信号,推动了炎症引发的肝癌形成。当研究人员在肝细胞中共同敲除Shp2和Stat3时则完全抑制了Shp2缺失对肝癌形成的促进作用。(Cancer Cell DOI:10.1016/j.ccr.2011.03.023)

新型铁螯合剂TSC24(thiosemicarbazone-24)能治疗肝癌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 王慧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王慧等在细胞及动物水平对新型铁螯合剂TSC24(thiosemicarbazone-24)的铁螯合效率和抗肝癌活性及其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TSC24可螯合铁、抑制铁吸收并打破细胞内铁的代谢平衡,造成细胞缺铁,同时诱导肝癌细胞G2/M 周期阻滞,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肝癌活性。其研究结果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lin Cancer Res. 2011 Dec 15;17(24):7625-33.)

 

新的胃癌致病基因ARID1A被发现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Leung SY

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刊登了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辉瑞制药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frequent mutation of ARID1A in molecular subtypes of gastric cancer。”,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组技术,揭示了胃癌的所有基因突变,并发现了20个胃癌驱动基因,并证实一种名为ARID1A的肿瘤驱动基因在某种类型的胃癌中突变率高达70%-80%。

胃癌是香港第六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4015, encodeId=e458401509, content=Yo, that's what's up truhutlfly.,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jonay, createdTime=Wed Feb 15 12:08:00 CST 2012, time=2012-02-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91, encodeId=bf6f39912d, content=Hey, that post leaves me feenlig foolish. Kudos to you!,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carlos, createdTime=Sun Feb 12 18:53:00 CST 2012, time=2012-0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0712, encodeId=ce621390e12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eeb82896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学#</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2896, encryptionId=8eeb828963a, topicName=肿瘤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8b32500069, createdName=108807375_62823127, createdTime=Mon Jan 23 02:40:00 CST 2012, time=2012-01-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48, encodeId=5090394829, content=第一次见到这么全面的总结,希望你们能奉献更多的精彩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zhangpeter, createdTime=Sat Jan 21 21:20:00 CST 2012, time=2012-01-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02-15 jonay

    Yo, that's what's up truhutlfly.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4015, encodeId=e458401509, content=Yo, that's what's up truhutlfly.,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jonay, createdTime=Wed Feb 15 12:08:00 CST 2012, time=2012-02-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91, encodeId=bf6f39912d, content=Hey, that post leaves me feenlig foolish. Kudos to you!,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carlos, createdTime=Sun Feb 12 18:53:00 CST 2012, time=2012-0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0712, encodeId=ce621390e12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eeb82896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学#</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2896, encryptionId=8eeb828963a, topicName=肿瘤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8b32500069, createdName=108807375_62823127, createdTime=Mon Jan 23 02:40:00 CST 2012, time=2012-01-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48, encodeId=5090394829, content=第一次见到这么全面的总结,希望你们能奉献更多的精彩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zhangpeter, createdTime=Sat Jan 21 21:20:00 CST 2012, time=2012-01-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02-12 carlos

    Hey, that post leaves me feenlig foolish. Kudos to you!

    0

  3.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4015, encodeId=e458401509, content=Yo, that's what's up truhutlfly.,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jonay, createdTime=Wed Feb 15 12:08:00 CST 2012, time=2012-02-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91, encodeId=bf6f39912d, content=Hey, that post leaves me feenlig foolish. Kudos to you!,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carlos, createdTime=Sun Feb 12 18:53:00 CST 2012, time=2012-0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0712, encodeId=ce621390e12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eeb82896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学#</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2896, encryptionId=8eeb828963a, topicName=肿瘤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8b32500069, createdName=108807375_62823127, createdTime=Mon Jan 23 02:40:00 CST 2012, time=2012-01-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48, encodeId=5090394829, content=第一次见到这么全面的总结,希望你们能奉献更多的精彩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zhangpeter, createdTime=Sat Jan 21 21:20:00 CST 2012, time=2012-01-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4.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4015, encodeId=e458401509, content=Yo, that's what's up truhutlfly.,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jonay, createdTime=Wed Feb 15 12:08:00 CST 2012, time=2012-02-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91, encodeId=bf6f39912d, content=Hey, that post leaves me feenlig foolish. Kudos to you!,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carlos, createdTime=Sun Feb 12 18:53:00 CST 2012, time=2012-0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0712, encodeId=ce621390e12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eeb82896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学#</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2896, encryptionId=8eeb828963a, topicName=肿瘤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8b32500069, createdName=108807375_62823127, createdTime=Mon Jan 23 02:40:00 CST 2012, time=2012-01-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948, encodeId=5090394829, content=第一次见到这么全面的总结,希望你们能奉献更多的精彩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zhangpeter, createdTime=Sat Jan 21 21:20:00 CST 2012, time=2012-01-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01-21 zhangpeter

    第一次见到这么全面的总结,希望你们能奉献更多的精彩内容

    0

相关资讯

PNAS:机械挤压作用促进肿瘤转移

(图片来源:PNAS) 麻省理工学院的Janet M. Tse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机械挤压作用或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细胞在体内进行不受机体控制的增殖分裂,当其分裂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肿瘤细胞便受到有限的空间带来的挤压。为了研究这种挤压作用对肿瘤细胞的影响,Janet T

Mol. Cell:启动癌细胞对糖嗜好的丙酮酸脱氢酶激酶或为抗癌靶标

癌细胞对糖的渴望,部分上是因为它们关闭它们的线粒体——能够有效燃烧葡萄糖的动力厂——以便偏好一种更加无效率的方式使用葡萄糖。它们获益,因为副产物能够为快速生长的癌细胞提供构建材料。 美国埃默里大学温希普癌症研究所科学家证实很多类型的癌细胞扳动开关让葡萄糖从线粒体转移走。他们的发现提示着促进几种类型癌症生长的酪氨酸激酶在线粒体中发挥的作用要比人们以前所认识的大得多。 这些结果也突出地显示丙酮

PNAS:c-Myc-SIRT1通道是癌细胞无限分裂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刊登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c-MYC oncoprotein, the NAMPT enzyme, the SIRT1-inhibitor DBC1, and the SIRT1 deacetylase form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癌细胞无限分裂的一种分子机制。 癌细胞最显著

JCO:临终关怀不能降低患者的化疗等级

(图片来源:Medpage Today) 麻省总医院的Joseph Greer博士等近日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论文称,对已有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开展临终关怀并不能降低患者的化疗等级。但这些患者在其生命的最后60天内都不大可能接受化疗,尤其是静脉治疗,而且这些患者更希望自己的最后时光在临终关怀医院度过。 之前有报道称,在标准肿瘤

Science:皮肤中的免疫细胞可产生化学物质促发癌症

在这个表皮表层里,可见朗格汉斯细胞(绿色)构成一个细胞网络,延长树突状的进程 日前,刊登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Langerhans Cells Facilitate Epithelial DNA Damage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表明,以能探测到皮肤中的外来入侵物而闻名的一组免疫细胞也能通过代谢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包括皮肤及

Cancer Cell:VCAM-1可能是癌症转移关键因子

近日,国际癌症研究权威刊物《癌细胞》Cancer Cell刊登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VCAM-1 Promotes Osteolytic Expansion of Indolent Bone Micro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by Engaging α4β1-Positive Osteoclast Pr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