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房颤消融后心血管住院和医疗资源使用情况

2023-09-1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与一年前相比,在房颤消融后的2年期间,房颤患者总住院、心血管和房颤住院以及医疗资源的使用都有所减少。房颤消融可能预示着患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的下降。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稳定。虽然房颤消融并不影响人群的死亡率,但它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关。对房颤消融患者的医疗资源使用的影响知之甚少。已发表研究的索赔数据表明,房颤消融减少了全因住院和心律失常住院的人数。来自大型医院系统的研究可以证实房颤消融与医疗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并添加了仅在机构数据库中可用的重要临床细节。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试图在多个医院医疗保健系统中评估房颤消融对住院、急诊就诊、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以及心血管诊断或治疗的影响。

在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对3417例连续患者进行了单组、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这些患者在多医院医疗系统的5个站点中的1个站点接受了首次房颤消融手术。排除行房室交界处消融术的患者。研究人员从电子健康记录以及整合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临床数据仓库中的管理和临床数据库中提取基线特征、患者人口统计数据和临床结局。

在这项观察性分析中,研究人员比较了3417例患者在房颤消融前12个月和消融后24个月的总住院、心血管住院和房颤住院、急诊就诊和住院时间的结局。此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房颤消融前1年和消融后2年的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的使用情况。与房颤消融前1年相比,消融后2年患者每年的死亡总人数(0.7±1.3 vs 0.3±0.7);P<0.001)、心血管(0.7±1.2比0.2±0.6;P<0.001)、房颤(0.6±1.1 vs 0.1±0.3;P<0.001)住院和急诊就诊(0.8±2.1比0.4±0.9;P<0.001)人数较少。与消融前1年相比,消融后2年每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4±7.9天和3.6±5.3天);P<0.0001),接受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21.2% vs 58.5%;P<0.0001)和接受心电复律的患者(16.1% vs 28.1%;P<0.0001)的比例降低。

由此可见,与一年前相比,在房颤消融后的2年期间,房颤患者总住院、心血管和房颤住院以及医疗资源的使用都有所减少。房颤消融可能预示着患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的下降。

原始出处:

Mehak Dhande,et al.Cardiovascular Hospitalizations and Resource Use Follow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JAHA.2023.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2.02860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曲秀芬:该如何认识房颤消融术后3月内频发房性心律失常?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空白期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这些早发的房性心律失常对远期复发有无影响?如何处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曲秀芬、胡美洲等在我刊进行了阐述。

JAMA:很大样本房颤消融和药物治疗随机对照研究:主要终点无差异,但住院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CABANA研究在2018年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发布以来,余波未息。近日,该研究正式在JAMA发表。

WCC 2014:很大和最小消融策略实现PVI的患者转归相同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通过最小和最大消融策略实现肺静脉隔离(PVI)所得到的患者转归相同。但需要通过静脉间嵴(IVR)消融实现PVI的心房颤动(AF)患者复发率增加,造成此差异的一部分原因可能为解剖学上的差异。 此项研究共纳入200例年龄为59±9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患AF 60±55个月,左心房面积24.6±5.9cm2),并随机通过最小或最大消融策略实现环

国际心律失常专家提醒:房颤发病年轻化,要警惕!

我国目前约有约千万人罹患房颤,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患病率急剧增高。

NEJM: 房颤消融应选达比加群还是华法林?

通常连续施用的华法林或中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治疗房颤导管消融。持续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如dabigatran)抗凝可能更具安全性;然而,对该类药物的使用缺乏可靠的临床数据。这项研究主要评估了房颤消融的患者在接受持续性dabigatran与华法林治疗后的安全性。

JCE: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影响房颤消融的疗效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是近年出现的房颤治疗新方法,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能耐受的房颤患者。PVI治疗房颤的主要机制是电隔离肺静脉,后者被认为是心房触发灶发生的主要部位。在PVI后测定消融线是否达到完全隔离是评价消融成功的标准。多数临床中心建议患者在PVI期间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维持至术后3个月,然而停药后房颤的复发十分常见,据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