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元:心前区疼痛就是心绞痛?

2014-03-27 李大元 北美医学与健康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有时候会担心这是不是心脏病发作。那么心前区疼痛就是心绞痛吗? 心前区疼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肌肉软组织损伤和食道胃酸返流。最常见导致严重后果的是严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及心肌梗塞,胸主动脉瘤破裂及肺血拴形成。其他原因的心前区疼痛也经常能够发生,像急性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等。 冠心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多与活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有时候会担心这是不是心脏病发作。那么心前区疼痛就是心绞痛吗?

心前区疼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肌肉软组织损伤和食道胃酸返流。最常见导致严重后果的是严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及心肌梗塞,胸主动脉瘤破裂及肺血拴形成。其他原因的心前区疼痛也经常能够发生,像急性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等。

冠心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多与活动和劳累相关。休息后能很快缓解症状。有时伴有向颈部、肩部放射痛,伴随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有这些症状就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女性年龄大于55岁,有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病人,更应得到进一步的检查。

目前有无创和有创检查方法,根据症状,危险因素及心电图和血液化验,医生会建议具体的检查方法。无创方法包括运动平板,运动平板或者药物诱导加影像方法,比如运动或药物心脏超声,运动或药物核医学,药物诱导心脏磁共振,及CT冠脉造影。每个检查都有它的优势和不利的一面。简单地说,单一运动平板试验的敏感率相对较低,55-60%.加影像方法能明显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核医学检查应用的很广泛,但有放射暴露,不宜反复太多次。

心脏超声方便、且经济,没有放射线暴露,但对小面积缺血不太敏感,有时影像质量会受到软组织疤痕,肺和肥胖的影响。心脏磁共振能提供最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没有放射线暴露,但有更高的技术要求,不是每个医院都有。心脏CT造影能提供清晰冠脉诊断,尤其对正常的冠脉血管。诊断清楚,治疗就容易了。

胸主动脉瘤的产生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虽诊断手段包括心脏磁共振或心脏CT.也需要随访以确保每年不要超过0.5cm的增长或动脉瘤小于5.5cm,或者动脉瘤小于4.5-5cm,若病人有先天性Bicuspid主动脉办或Marfan‘s综合征。这些是手术修补的指征。

肺动脉血栓也是常见和高危险急性疾病。在通常由于下肢血栓脱落到肺因起的急症。常见于下肢手术,长期卧床,肿瘤及有血液凝聚异常人的病。胸部CT或者核医学加上血液化验及下肢超声往往容易提供诊断。抗凝治疗应该尽快开始。

其它的心前区疼痛很少有生命危险。绝大多数的心前区疼痛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软组织损伤及食道返流,可采取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32420, encodeId=d71220324206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79f508822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前区疼痛#</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882, encryptionId=b79f508822b, topicName=心前区疼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34374, createdName=gjsgj, createdTime=Tue Apr 29 22:22:00 CST 2014, time=2014-04-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ACC:雷诺嗪可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伴有糖尿病的慢性心绞痛患者中,雷诺嗪可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舌下硝酸甘油用量,且耐受性良好。论文于2013年3月1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此项国际性、随机、双盲试验以伴糖尿病、冠脉疾病及稳定性心绞痛并且接受1~2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受试者。在为期4周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

[OCC2013]稳定型冠心病的诊断策略:心肌是否缺血是决策之本

很重要一点,需要评估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面积有多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远期死亡率随缺血面积增大而增高,缺血面积的减少可显著降低死亡率,而血运重建较药物治疗在降低缺血面积方面更有效。既往评估缺血情况更多的是无创的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运动负荷超声、核素心肌显像等,但有很多患者在进入导管室前缺乏这些检查结果就直接进行冠脉造影进行评估,所幸目前临床上有了较好的在导管室中评估狭窄病

运动可通过循环协同适应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反复运动练习,可产生系统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的协同变化,进一步相结合改善心室-血管耦连,增强心肌灌注,因此可能成为“心绞痛预热现象”的机制。研究于2012年11月2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过进一步运动负荷减少心绞痛的机制被称为“心绞痛预热现象”,目前尚知之甚少。其可能通过冠脉循环和体循环的适应机制,但尚未在

EHJ:顽固性心绞痛远期死亡率低于既往预期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既往预期;此类患者的治疗重点应为心绞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论文于5月12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   此项研究共纳入120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并利用前瞻性临床数据库采集了详细的基线和年度随访信息。利用社保死亡索引、临床资料和死亡证明确定死亡状况和死因。   结果显示,受试者平均年龄63.

Am J Cardiol:肺动静脉畸形患者可因反常栓子引发心肌缺血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未治疗的肺动静脉畸形(PAVM)患者中,心脏缺血可由反常栓子通过PAVM进入冠状动脉而引发。论文于5月23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 J Cardiol)。   此项研究共纳入98例PAVM患者,其中84例接受PAVM栓塞治疗,其余14例患者因PAVM太小而无法实施栓塞。就心肺症状和心脏诊断病史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6例

胡大一等报道双冠状动脉瘘致心绞痛一例

图1,冠脉造影:左前降支处有一瘘管,引流至左心房(黑色箭头,A-D);右冠脉处有一瘘管,引流至肺动脉(红色箭头,E和F) 图2,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左侧冠脉瘘(黑箭头、引流至左房);右侧冠脉瘘(红箭头、引流至肺动脉) 病情简介: 75岁老年女性,以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年为主诉入院。辅助检查提示左前降支及右冠脉有两处冠脉瘘。后患者转入外科对血管瘘进行结扎。术后两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