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in Oncol:EGFR-突变型癌症患者中多个抑癌基因的突变与不良预后相关

2023-07-16 daikun MedSci原创 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该研究旨在评估了EGFR突变癌症患者中多个抑癌基因共突变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背景:抑癌基因(TSG)的共突变被描述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异质性的决定因素,然而,对其对患者预后影响的详细分析有限。

方法:该研究纳入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EGFR-TKI治疗前(TKI治疗后)或疾病进展时(TKI治疗后)进行了肿瘤基因组分析。对一组患者进行TKI前后配对肿瘤标本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根据TP53和五种额外TSG(RB1、NF1、ARID1A、BRCA1和PTEN)的突变,该队列被分为三个亚组:携带TP53突变加上至少一种额外TSG突变的肿瘤患者(TP53mut/TSGmut),携带TP53突变而没有额外TSG突变的肿瘤(TP53mut/TSGwt),以及TP53wt肿瘤患者。评估了包括无进展(PFS)和总生存期(OS)在内的临床特征。

结果:101例患者被纳入本回顾性研究。在65例(64%)肿瘤中发现了TP53突变,其中23例(35%)和42例(65%)分别被归类为TP53mut/TSGmut和TP53mut/TSGwt。在那些有配对WES可用的病例中(n=34),TKI前和TKI后肿瘤标本中6个TSG的改变频率没有显著差异。在完整的研究队列中,TP53突变的存在与一线EGFR-TKI的PFS(HR 1.46,CI 0.97–2.21,p=0.09)和OS(HR 1.68,CI 1.05–2.70,p=0.04)在数值上较差有关。在将TP53mut队列分为TP53mut/TSGmut和TP53mut/TSGwt两种情况后,发现额外TSG的改变会导致不良结果:TP53mut/TSGmut病例在一线EGFR TKI上的PFS和OS明显低于TP53mut/TSGwt病例(mPFS 8.0 vs 10.6个月,p=0.006;mOS 30.0 vs 33.3个月,p=0.012)或TP53wt病例(MPFS 8.0 vs 12.6个月;p<0.0001;MOS 30.0 vs48.8个月,p=0.001)。TP53mut/TSGwt和TP53wt肿瘤患者的PFS或OS没有显著差异。在接受奥替尼二线治疗的患者中,三组之间的结果差异相似。

结论:EGFR/TP53突变型NSCLC肿瘤的不良预后可能是由于额外的TSG改变,而不是TP53突变状态本身。在EGFR-TKI治疗下,所研究的TSG似乎没有出现变化。该研究结果可能对理解EGFR-TKIs不同结果的生物学基础有启示。

参考文献:

DOI: 10.1200/jco.2023.41.16_suppl.910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Cell :张则达等发现前列腺肿瘤耐药性“生存信号”

肿瘤的靶向治疗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对肿瘤样本的高通量测序以及大规模功能基因组学的手段寻找驱动肿瘤的关键基因,有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已经逐渐成为大多数癌症治疗的标准化手段。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难治性前列腺癌耐药新靶点浮出水面

染色体17q22区域基因拷贝数的缺失与mCRPC患者恩杂鲁胺的耐药发生相关,并且17q22基因拷贝数缺失的mCRPC患者总生存率更低,这为未来寻找耐药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Science颠覆性发现:抑癌基因突变后,通过逃避免疫系统监控而导致癌症

,癌症——作为“众病之王”,却仿佛一道难以攻克的天堑,至今仍未被人类所战胜。

Cancer Research:基因组守护者的叛变:最强抑癌基因p53,竟会促进肝癌发展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抑癌基因 p53 的表达竟会自相矛盾地促进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发展。慢性肝病(CLD)患者肝细胞中 p53 的持续激活实际上可以促进肝癌的发展。

PNAS:抑癌基因失活将导致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长征医院联合转化医学中心王跃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新机制,解析了抑癌基因的失活是间质瘤恶性进展的重要分子机制,提供了区分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分子标记物,为间质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该研究成果 10 月 22 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Sci Trans Med:纳米技术助力恢复p53抑癌基因活性,成功延缓癌症发展!

众所周知,p53抑癌基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癌症患者体内突变率高达50%,是人体内突变频率最高的癌症相关基因。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营养代谢、DNA的修复,到细胞的衰老、恶变和死亡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出现p53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该基因的活性也处于抑制状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恢复p53基因活性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