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科学发展观 点击跳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摘要)发布,抢先看>>>

新华网 - 宪法,修正案,草案 - 2018-03-07

郎景和院士:科普是<font color="red">科学</font>家的责任

郎景和院士: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事实上,科学家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社会作贡献有多种方式和途径,而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让科学成为人们手中的武器。研究遗传基因可能带来重大科学突破,普及优生知识会产生巨大社会效益。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学科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

人民日报 - 科普,遗传基因,医学科学 - 2016-02-24

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中国脑<font color="red">科学</font>高地

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中国脑科学高地

科学研究如今已是大国必争之地,美国、日本、欧盟相继斥巨资启动大型脑科学项目,中国如何在这场脑科学竞赛中领先?3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深圳召开以“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为主题的第588次学术讨论会,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在会上表示,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为我国引领国际脑科学发展的突破方向,并有可能成为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科学网 - 脑科学,研究 - 2017-03-14

国医大师梅国强:中医或许还有人获诺贝尔奖

国医大师梅国强:中医或许还有人获诺贝尔奖

中西医争论由来已久,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批判中医的现象,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对此国医大师梅国强说,科学与不科学,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捅破这层窗纸。

楚天都市报 - 梅国强,诺贝尔奖,中医 - 2017-10-18

【协和医学杂志】缓和医疗之理解与责任

【协和医学杂志】缓和医疗之理解与责任

人们对缓和医疗的概念可能并不生疏,但对其认识尚且不够,对其理解抑或存在较大偏颇。无论是医生还是公众,都需要加深对缓和医疗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更深入地践行这一理念。

协和医学杂志 - 理解,缓和医疗 - 2024-02-08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出炉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出炉

涵盖了心脏停搏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心脏停搏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与心脏停搏后期“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

新华网 -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 2017-01-12

中科院院士高福当选非洲<font color="red">科学</font>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高福当选非洲科学院院士

非洲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于12月21日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当选非洲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中科院院士,免疫研究 - 2018-01-04

40年里中国医院领导体制是如何演变的

40年里中国医院领导体制是如何演变的

医院的领导体制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在公立医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是医院的改革发展的基石。

漫谈医管 - 医院管理,院长 - 2018-12-19

世卫组织表彰中国爱卫运动

世卫组织表彰中国爱卫运动

时值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表彰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就,以示对该运动的支持和鼓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代表中国政府领奖。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申英秀代表世界卫生组织颁奖。在颁奖致辞中,申英秀高度评价了爱国卫生运动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中国开拓性的举措对全球卫生产生的深远影响。他指出,纵观全球,爱国卫生运动为跨部门的健康行动提供了

健康报 - 世卫组织 - 2017-07-06

病例报告的伦理审查辩护及审查要点

病例报告的伦理审查辩护及审查要点

目前国内外均无有关病例报告伦理审查的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和监管要求,病例报告是否需要伦理审查,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的规范,国内外不同期刊的规定也不一致。通过对病例报告发表是否需要伦

中国医学伦理学 - 病例报告,伦理审查 - 2023-03-01

腹腔镜肝切除术专家共识与手术操作指南(2013版)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年3月第12卷第3期 - 2013-03-01

2016 干细胞科学与临床转化指南

2016 干细胞科学与临床转化指南5月12日,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本着规范行业、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布了最新版本的“干细胞研究与转化指南”,从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等多方面为干细胞行业发展提供参照准则和规范申明

干细胞 - 2016-05-16

高层论坛全程实录(下)

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下) 时  间:2008-6-21 13:00:00地  点:湖南省国际会展中心主持人:杨胜利(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 --------------------------------------------------------------------------------嘉  宾:桑国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会议 - 2008-06-21

玛西娅·麦克纳特:未来科学强调跨界

玛西娅·麦克纳特(Marcia McNutt):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6月成为美国《科学》杂志(1880年创办)首位女性主编,此前曾担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在担任美国《科学》杂志主编之前,玛西娅·麦克纳特曾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她也是个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当被问到会如何预测未来的科技发展时,玛西娅·麦克纳特幽默地说,如果可以预测,读者就没有订阅《科学》的动力了!

澎湃新闻 - 科学,跨界 - 2015-01-07

TEE:科研评价看论文数量还是质量?

    2012年9月期的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题目是“学术界沉迷于数量”。法国生态学家Joern Fischer及其同事在文章中提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排名的年代,大学得排名,期刊得排名,研究人员也得排名。在这样的年代里头,研究者的价值被发表论文的数量、引用次数、经费数额来衡量。”他们提到,

科学网 - 科研评价,数量,质量 - 2012-09-17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